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天文期刊论文的施引文献与参考文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天文期刊论文的施引文献与参考文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研究表明中国科技期刊论文整体水平较低,外文参考文献数明显高于中文参考文献数,近年来这一趋势愈发明显[8]。杨利军等[9]以中文社会科学索引和JCR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情报学科6种代表性期刊作分析。数据表明,中国作者在写作时,偏向于引用非中文期刊类型的文献,如英文和电子类型的文献,但对国内期刊文献的引用不足。孔朝霞等[10]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0年载文为例,外文参考文献比例高于80%。本文基于天文和物理学普遍采用的数据库Astro-physicsDataSystem(ADS),立足天文学科,力图改善其他数据库收录期刊范围的局限,统计两份国内主要天文学期刊(《ChineseAstronomyandAstrophysics》及《ResearchinAstronomyandAstrophysics》)施引文献及参考文献中国内作者及国内刊物的贡献情况,并基于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1天文学学术期数据来源与施引文献和参考文献情

统计源期刊

中国天文学学术期刊由中国天文学会、国内各主要天文台主办,包括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ResearchinAstronomyandAstrophys-ics》(以下简称RAA),中国天文学会、紫金山天文台主办的《天文学报》,上海天文台、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天文学进展》及云南天文台主办的《天文研究与技术》。其中RAA为英文SCI统计源期刊,由英国物理学会(IOP)出版社负责海外出版与发行;《天文学报》为中国最早创办的天文学学术期刊,发表天文学科各领域研究成果,目前为双月刊,中文出版。我们选择RAA作为统计源期刊。本工作中另一本统计源期刊为英译版刊物,刊名为《ChineseAstronomyandAstrophysics》(以下简称ChA&A)”。为了便于向国际同行宣传中国天文学科研成果,早在1977年就由华裔爱尔兰天文学家江涛先生创办该刊物。它从国内主要天文刊物(目前选刊范围含《天文学报》、《空间科学学报》及《天文学进展》)选译文章,其中近90%的文章从《天文学报》选译,由Elsevier出版社出版。该刊物的选稿、翻译、校稿等工作目前由天文学报编辑部承担。ChA&A和RAA为本文的两个统计源期刊。它们均为英文刊,由知名出版社负责海外出版与发行。两刊可在海外天文机构查阅,所以国外同行查询该期刊文献时不存在语言障碍。两刊论文的施引文献和参考文献情况具可比性。

ADS数据库及研究方法

ADS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授权史密森天体物理天文台管理并运行,是物理学、天文学研究人员使用的在线图书馆。ADS的数据涵盖了天文、天体物理、物理学出版物及预出版平台www.arxiv.org。经出版方授权,ADS上的数据包含收录期刊文献的摘要或全文。不同于JCR只收录SCI期刊,而国内如中国知网仅收录国内期刊,ADS收录了绝大多数的天文学及其相关学科期刊。ADS中每条检索文献中含有简称为A、E、F、X、R、C等多个项目,点击C(Citationstothearticle)列出引用该篇文献的论文信息,点击R(Referencesinthearti-cle)列出文献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后者由出版社或期刊编辑部提供数据。通过ADS,可以方便检索每篇文献被引用的情况及参考文献情况。以201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崔向群院士为第1作者在RAA上发表的有关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主题的综述文章[12]为例,截止2016年7月12日,中国知网数据库显示其总被引数为69,WebofScience数据库(简称WOS)中总被引数为161次,而ADS数据库中总被引数为175次。该文在WOS、ADS两数据库中按年统计被引用数分别为2、26、37、74、22和2、22、36、78、37(数据按2012、2013、2014、2015、2016年顺序录入)。其中2016年ADS多出的施引文献主要来自预出版平台arXiv的贡献及最新出版但WOS数据库中尚未计入的统计源期刊,包括RAA、天体物理杂志(AstrophysicalJournal)、天文和天体物理(Astronomy&Astrophysics)、经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andQuantumGravity)等期刊。因此,ADS的选刊范围、时效都足以衡量文献的被引情况,适用于本文的统计。

2分析与讨论

统计结果基于ADS数据库,我们将近5年ChA&A论文施引文献数(包含自引)和其中国内作者以及国内刊物贡献比例,与对应的参考文献数和其国内作者以及国内刊物贡献比例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作为对比,我们采用同样的方式和数据来源分析了RAA,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国外作者及国外期刊贡献比例(国外作者贡献占比=100%-国内作者贡献占比,国外期刊贡献占比=100%-国内期刊贡献占比)可由此推算,受表格大小所限,未在两表中列出。施引文献数统计截止2014年12月31日。从表1和表2,可得出:1)ChA&A和RAA论文偏向于引用国外期刊文献及国外作者撰写的文献,这与引言中提到的其他学科的统计结果一致。2)ChA&A论文的施引期刊文献中国内作者贡献比例高达80%,施引期刊中国内占比也高于半数(58%);相比ChA&A,RAA论文的施引期刊文献中国内作者贡献占比接近半数(49.7%),而施引期刊中国内刊物占比仅为20.2%。3)ChA&A主要引用国外期刊文献及国外作者撰写的文献,但其施引文献主要源自国内作者的贡献和国内期刊的贡献。引用和被引不对等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4)相比ChA&A,RAA施引期刊文献中国外期刊和国外作者的比例有明显提高,第3条中所提引用和被引不对等的程度显著缓解。

讨论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年来国内优秀的研究论文逐渐流向国外刊物,从而导致国内特别是中文学术刊物的影响力下降,以致人们对中文期刊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质疑。当然,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中国的学术研究和国外相比起步较晚,总体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研方面的投入包括科研条件和人员待遇等均有大幅提高,并且吸引了不少高水平的发达国家科研人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人员的参与。至少目前在部分学科或部分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外的差距日渐缩小,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3]。由于数理天文等基础学科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同时缺少实际应用的评价依据,的被引数自然成为评价个人、项目、单位,以及学术刊物的一个重要数据。以下将进一步分析引用文献时国内作者和刊物的论文可能被忽略的原因,从以下6个方面阐述:1)国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水平不能反映中国真实的科研水平,国内刊物与国际一流刊物的差距客观存在。这也是造成上文所述引用和被引不对等的主要原因。2)国内天文学期刊相比国外期刊占比很少。JCR公布的2015年数据中,“天文与天体物理”学科总共61个刊物,其中中国刊物仅一个,即RAA;而天文学中文核心刊物仅《天文学报》与《天文学进展》两个刊物[14]。3)期刊及审稿人导向。作者在向国际期刊投稿时,渴望论文尽早被接受,会应期刊的要求,或受审稿人的提醒,引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4)体现研究深度和广度。作者通过引用大量国外刊物上的论文,力图表现出对本领域或本课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体现该研究工作和论文的学术水平。5)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中国科研现状不够了解。这也是中国科研水平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客观反映,应该随中国科技发展而逐渐好转。6)中国作者对国内作者和刊物的引用不够重视。这里除了作者自身原因之外,刊物编辑部的宣传和引导不够也有一定的影响。以ChA&A为例,过去极少数作者对自己的论文被选译不知情,部分作者不知道自己的在ChA&A卷、期、页的具体信息,当然也就无从引用,对此我们现在已及时把有关信息通知作者。表1(ChA&A)和表2(RAA)的施引文献数据中国内作者贡献占比有约30%的差距,主要是由于RAA全方位的国际接轨,吸引一批国外作者的投稿(和引用)所致。此外RAA至少有两类稿源使其被引数明显高于ChA&A:一是介绍中国重大天文仪器的系列论文,如2012年大约有10篇关于郭守敬望远镜的论文,被引数约占当年的50%;二是一批高质量和高引用率的评述性论文[15]。需要说明的是表1和表2中的国内作者仅根据姓氏拼写来判断,不能排除其中外籍华人的贡献,可能会导致表1和表2所涉及的国内作者的数据被高估,但不会影响有关施引文献和参考文献中的国内作者份额的相对比较。这里可能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国外学者对国内研究现状不够了解,对一些原创性成果优先权的争议,乃至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学术偏见等。类似的矛盾不仅存在于中国,在发达国家和俄罗斯(前苏联)之间也是由来已久的。

对策

中国天文期刊论文的施引文献中国内作者及国内刊物贡献的比例远大于参考文献中对应值的现状,归根到底是中国科技发展水平、期刊影响力与质量及作者民族自尊心等多方面的体现。改善这一状况,需要至上而下,从管理部门、学会团体、高校与研究所、期刊出版单位、科研人员等多方面的努力。结合天文学科及天文刊物的现状,提出如下对策:1)国内刊物多发优秀论文。首先,必须拨正政策导向,从源头上改变目前国内过度依赖SCI及影响因子评定单位及个人工作绩效的现状。正如国家天文台汪景琇院士的呼吁“希望大家把一部分较好的(不用说最好的)科研成果发表在自己的刊物上”,改善中国期刊低迷的发展态势。只有刊物发表的论文质量上去了,才有更多的被引用可能。2)国内刊物注重向青年学者宣传期刊,发展潜在作者。老牌中文期刊办刊历史悠久,往往老一辈科学家对它们充满感情。比如紫金山天文台熊大闰院士多次将原创成果发表在英译刊物ChA&A上,而将其中文翻译稿发表在《天文学报》上。期刊需要吸纳引进年青一代一线科研人员担任学科编委乃至主编,提高他们办刊的参与度,并注重利用多种平台加强与青年学者间的联系。青年学者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才有更多被引用的机会。3)加强与中国天文学会的联系,发挥其作用。与数理学部中的物理、化学等学科相比,天文学科体量较小,从业人员少,期刊数也少。天文学科期刊集群尚未组建。编辑部资源小、散、弱。期刊编辑部分散在各研究所,缺乏学科全局发展的定位与思考。中国天文学会是RAA、《天文学报》等刊物的主办单位。利用学会平台规划学科发展、实现资源整合,推进期刊的可持续性发展。4)鼓励作者引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文献。中国作者应该在尊重国际权威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包括本国作者,特别是中文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成果。

利用天文学普遍采用的ADS数据库,立足天文学科,获得即时、准确的刊物论文施引文献和参考文献数据。以天文学科为例,从ChA&A和RAA两个刊物的统计分析表明:施引文献中国内作者和国内刊物贡献的比例远大于参考文献中的对应值,进而分析产生该不对称性是由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期刊影响力差异及作者自身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关于国外作者忽视国内作者和刊物的引用尚无精确数据,以及国内天文研究在国际上所占份额就刊物而言有差异(根据WebofScience2013—2014年统计数据,主流天文期刊上国内作者贡献率在5%~15%范围不等)。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强求国外作者重视对国内作者和刊物的引用,只能期待中国的天文研究水平、刊物影响力与国外的差距不断缩小而自然缓解。2015年11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5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科协发学字〔2015〕83号)旨在指导中国科技期刊“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科技发展和学术繁荣,进一步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中国学者、管理部门,乃至政府高度重视,从提高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认同感的高度上,公平、公正地对待学术论文的引用,建立持久的宣传和舆论环境,特别是对青年一代研究队伍的引导,这样才可能逐步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对于国内期刊而言,我们首先应从选稿、审稿、改稿、定稿、校稿,到排版印刷各个环节认真把关,努力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相信随着中国的经济体系和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过科研成果的逐渐积累、沙里淘金和厚积薄发的磨练过程,终将迎来中国科技期刊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