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事物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活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在观察和实验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因为在探究自然事物的活动中,首先要在认真观察周围常见事物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并伴随着实验的每个细节,才能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培养,值得所有学科教师的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好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做法。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就要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怎样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基于这种状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不仅要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教会他们特别注意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在认识正方和体长方体的时候,要拿一个正方体教具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几何图形的正方体,由学生细致观察后讲一讲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分别确认或辨认由2个或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状。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观察物体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推理,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观察几何体的不同面的兴趣,愿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产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体会“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拿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本质特征这时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将准备的正方体物体拿出来,并观察正方体对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这时教师又拿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有几个顶点?由各小组报告结果后,教师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然后把几种长方体斜放在不同的位置,问学生是否还是长方体?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和顶点,与放置无关,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让学生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同点是长方体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而正方体形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接下来教师用一个长方体活动教具问学生这是什么体?当学生肯定是长方体时,教师把长方体切下一块变成正方体问:“这个是长方体吗?”由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现在6个面都是正方形了,并且其他都符合正方体所有特征,所以说:“不是长方体,是正方体”。到这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已能在变化中观察出本质特征。这时学生能从观察表面现象发展到观察本质特征,同时比较牢固地形成了关于正方体、长方体的概念。教学中用教具是最易于让学生接受观察、比较中建立形体的概念,不仅发展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