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蚕共育在蚕种生产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蚕共育在蚕种生产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蚕种生产是整个蚕业生产的基础工程,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蚕业的发展。而原蚕饲养更是蚕种生产的源头,是蚕种生产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纵观我国众多蚕种生产单位目前普遍面临的困境如蚕种质量不稳定,蚕种繁育系数偏低,原蚕基地不好找,蚕微粒子病不好控制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生产源头即原蚕饲养出了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须从小蚕饲养管理上抓起。笔者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浅谈一种较为科学的小蚕饲养形式,即小蚕共育在蚕种生产上应用的效果,着重分析了小蚕共育在实践生产中的优势、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措施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蚕共育;生产优势;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32-2

1 小蚕共育的特点

小蚕共育:即把一个村或多个村的小蚕统一在一两个地方由专人饲养,到3龄或4龄后发给各农户饲养。原蚕小蚕共育的特点是:有小蚕专用的桑园、专用的蚕室蚕具,离大蚕室相对较远,有专人护理。优点:技术力量集中,管理方便,能有效防止蚕病交叉感染,小蚕发育更整齐,体质更强健,大大地提高了养蚕的成功率,为蚕种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料,能更快地发展和巩固原蚕基地。缺点:若条件不成熟风险也较大。

2 小蚕共育和传统小蚕自育在实际生产对比中有哪些优势

下面是笔者所在单位――来宾市蚕种场2011年上半年相邻两个原蚕基地的原蚕饲养情况对比,两个村养蚕条件相当,各农户养蚕水平相当,气候相当。一个村为小蚕自育,另一个村为小蚕共育。笔者经综合对比发现小蚕共育基地比小蚕自育基地存在诸多优势:

2.1 小蚕共育基地在消毒防病方面的优势

由于小蚕共育室一般离大蚕室、上簇室较远,不易被污染,消毒容易达到彻底,养蚕期间也容易控制病菌的发生,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而若是小蚕自育,由于大小蚕套养(广西),蚕病容易交叉感染,形成恶性循环,给养蚕生产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在实际生产中,小蚕自育的基地在养蚕过程中时有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蚕病发生;小蚕共育的基地侧一般只有细菌病偶有发生,其他蚕病极少发生。在对养蚕环境蚕微粒子病抽检结果看,小蚕共育室一般很少发现有微粒子孢子,为防微工程把好第一关。小蚕饲养是养蚕的关键,小蚕被病菌感染是蚕病的起因。小蚕共育生产过程是采用严格的防病措施和精心的饲养管理,为小蚕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小蚕的抗病性,能有效切断病源的传染途径,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蚕病的感染机率。蚕农从小蚕共育室购回健康小蚕饲养,提高了养蚕成功率,使养蚕生产更安全。

2.2 小蚕共育在养蚕制种成绩方面的优势

从发育整齐度对比:小蚕自育由于条件和人员饲养水平不一,常有大小蚕不一的情况,到上簇时各农户间常有2-3天开差,影响发蛾。小蚕共育在整个蚕期发育整齐,各农户间能统一上簇,最多只差1天,为发蛾打好基础。从蚕茧时的产量对比:因小蚕共育的专业化生产,在小蚕期间合理的技术操作,不容易因各种原因遗失小蚕,所以产量往往也会更高,以一张蚕12克蚁量算,小蚕自育的基地一般平均张种产合格种茧85斤左右,而小蚕共育的基地平均张种能产合格种茧100斤以上;从种茧调查对比:自育基地的不良蛹平均为10%左右;共育基地的不良蛹平均为5%左右,共育基地明显比自育基地的质量更好;从后蛹期死蛹率对比:小蚕自育的后期死蛹率为10%左右;小蚕共育的后期死蛹率为5%左右,大大降低了后期损失;从制种效果方面对比:由于雌雄蛾的体质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大不相同。自育基地平均每蛾产卵粒数为350粒左右,共育基地平均每蛾产卵400粒以上;在生种、不受精卵等不良卵发生率的情况是自育基地的蚕种约为2%,共育基地的蚕种约为1%;在产附上,自育基地所产的蚕种有稀密不一,厚薄不一的情况,共育基地所产的蚕种平整、均匀好看;繁育系数对比:以产每张普通种12克蚁量算,自育基地斤茧制种平均为1.2张;共育基地斤茧制种平均为1.6张;蚕种孵化率对比:在同一浸酸水平和同一催青条件下取样对比,自育基地蚕种一次孵化率约为96%,共育基地蚕种一次孵化率约为98%;从母蛾微粒子孢子镜检毒率对比,自育基地母蛾所带微粒子孢子点数也比共育基地略多。结果显示小蚕共育基地在制种中良种率和单产都更高,这对各蚕种生产单位尤其重要。

2.3 小蚕共育的成本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

对蚕种生产单位而言,在管理成本方面,以管理一个50户蚕农的基地算,小蚕自育需配备2名技术员;小蚕共育则只需1名技术员,减少了蚕种生产单位的投入成本;在经济效益方面,由于小蚕共育能使蚕种繁育系更高,蚕种质量更好,经济效益不言而喻。而对于养蚕农户而言,实行小蚕共育后,各农户能够节省房屋、消毒药品和劳力,不用花时间和精力饲育小蚕,可以专心护理桑园和饲养大蚕,蚕茧产量和质量更有保障,这就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各农户的生产成本;在经济效益方面,拿以上两个不同饲育形式的基地看,小蚕共育基地的农户平均张种产合格种茧比小蚕自育的基地的农户提高了15斤左右,按上半年原蚕茧平均每斤30元算,采用小蚕共育技术张种可增加收入高达450多元,由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激发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热情。由此可见,小蚕共育是蚕种生产单位和养蚕农户实现双赢的重要渠道之一。

3 推广小蚕共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3.1 宣传力度不足,群众不够了解小蚕共育技术

群众对小蚕共育的利弊知晓率极低,毕竟小蚕共育作为一项技术创新项目,主要是技术人员自发组织推广的并且它的起步较晚,一些养蚕户没有参与小蚕共育,认为一样能养蚕成功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活动存在怀疑的态度,使得小蚕共育技术没有受到广泛深入宣传和推介。

3.2 共育条件差, 搞好共育难

小蚕共育没有专用桑园,共育用叶质量没有达标,并且桑树品种改良和栽培管理也没有按小蚕生理需要进行,在夏秋季节,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如选叶难,叶质差会导致眠起处理困难,使蚕发育不齐,另外农药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特别是标准的温湿条件难以保证,有的共育室甚至因为温湿度调控设施落后,养蚕规模却很大使得相应措施没有办法跟上,甚至不如农户自己养得好。在共育室建设方面,桑地点的不固定使桑叶到处堆放,而且存在调桑室、环境隔离设施、贮桑室不完善等只重视蚕室建设的情况。共育室内养蚕、室外鸡鸭成群,与共育无关人员可以随意出入。加上调蚕室蚕具没有实行专用,消毒防病难度增加,病原传播范围扩大,无法彻底消毒,即使消毒后也易造成二次污染,无法保证小蚕不感病。

3.3 监督机制缺,农户不信任

小蚕共育工作在监督、质量监管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建立小蚕共育质量监督评价制度,无法判断共育的小蚕质量如发育情况,以及蚕体健康情况,一旦后期发生蚕病大蚕饲养户就会责怪共育问题, 共育户却借饲养管理差、大蚕期消毒防病不严等推卸责任。另外在小蚕共育推广方法上,似乎是业务部门在搞共育,各业务部门发动农户参加共育、派出技术人员驻户帮助共育户完成共育,好像共育户和大蚕饲养户都是被迫接受。结果造成老百姓对小蚕共育产生不信任、抵触情绪,共育户也感到委屈,两方造成都没有积极性。

4 加强小蚕共育需改进的措施

4.1 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小蚕共育的关键是加强小蚕共育室建设指导,首先,共育室必须保证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要与整个共育区域隔离,并且共育室需按技术要求配套建设隔离过道、贮桑室、调桑室,需配置操作方便的温湿度调控设施;在共育室选址上,除了要考虑环境、水源、防暑降温等因素外,还要考虑位置是否适中、交通运输是否方便,这样才更有利于开展小蚕共育工作;其次,所有小蚕共育户必须按小蚕生长发育要求进行栽培管理和桑品种改良,确保小蚕共育桑叶有数量有质量,共育所用桑园也需按共育规模进行足够的配置;最后,养蚕用具实行专用,其配置也要足够。在小蚕共育中,政府需加大投入,增加小蚕共育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正确引导企业进行投资。鼓励农户改善小蚕共育条件,建立完善的小蚕共育体系。

4.2 提高技术, 简化操作

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其进行试验和推广可以降低小蚕共育难度,如推广每天二餐育或每天一餐育等技术;将传统的县、乡、村多级转运发种方式改为催青室直接到共育室的发种,可以促进发育齐一,减少发种过程对胚子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简化收蚁程序;改进蚕种催青方法,避免蚕种发育不齐;节省蚕室空间可以实现省力化饲养,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与自然条件来调节共育室内的温湿度,通过解决因高温闷热而无法开展小蚕共育的问题,即可实现春夏秋全蚕期共育工作。

5 小结

本文通过对小蚕共育在蚕种生产中应用的阐述,提出了其对蚕种生产单位、对养蚕农户的意义,也分析了目前在推广小蚕共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探讨其解决改进的方案与措施。

综上所述,小蚕共育比小蚕自育在蚕种生产各个指标中均有较大优势,为蚕种高产、稳产、质优打下良好基础。正所谓养好小蚕大半收,小蚕共育对蚕种生产单位,对农户均有较大益处,有利于整个蚕业的发展,只要找好负责任的共育户,生产条件跟得上,管理技术到位,小蚕共育技术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 潘家宽.小蚕共育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J].广西蚕业(科技版),2007,(03).

[2] 万成功,周义奎,谢同建.对恢复与完善小蚕共育的思考[J].山东蚕业,2007,(03).

[3]梁录瑞,薛存贵.千阳县小蚕共育技术获宝鸡市科技四等奖[J].北方蚕业,1988,(02).

[4]阿不力克木•阿吾提,吐尔逊阿依•斯地克.小蚕共育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