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来到镇远,站在(氵舞)阳河对岸远眺中和山上的青龙洞古建筑群,像是一幅巨大的风景画高悬于山水、天地之间。碧透的江水从山下静静流过,天幕上飘浮着朵朵白云,翠绿的山崖上镶嵌着一个烟雨楼阁的庞大建筑群,还有一座七孔的石桥将两岸连通。从山脚往上仰望,只见重楼危殿,层叠而起,贴壁凌空,参差错落,与山崖浑然一体。从侧面看,一座座梵宇宫观,楼台亭阁雄踞崖巅,好似一件巨型雕塑的艺术品。这样的建筑,在国内唯一能够和它媲美的只有山西恒山的悬空寺。它虽然险峻不如悬空寺,但缘色的山体和清幽的江水使它格外生色,而它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却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1988年,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和山坐落在镇远城东的(氵舞)阳河畔,山势突兀挺拔,悬崖峭壁,异岩突生,山腰有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等天然洞穴,以青龙洞最为著名。明初,道家飘然而来,在这里找到“洞天福地”,建起了真武观、玄妙观。嘉靖九年(1530年),镇远知府黄希英看中了这个清幽的地方,在此建起了紫阳书院。明代中叶以后,禅和诸子捧钵而来,于是有了中山寺、青龙洞寺。儒、道、佛三家纷沓而至,经过明清500多年时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这是贵州最大的一组古建筑群,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65平方米,包括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祝圣桥、香炉岩6组建筑。

从中元洞进入,洞口上题有“中元禅院”四字,这里有大佛殿和藏经楼,有立于千佛岩上的望星楼,中元洞内既有张三丰修道之所又在崖壁上塑有千手观音佛像,佛、道共处,故以道家的“中元”和佛家的“禅院”命名。紫阳洞以紫阳书院命名,有供奉孔子的圣人殿,和科举时代的考棚,但与圣人殿骈体连翼的却是一座四角三层歇山顶的老君殿,供有雷神、太上老君和原始天真,“紫气东来”与“春风化雨”表明这里是“儒道相济,共享灵岩”。青龙洞建有正乙宫、吕祖殿、斗姥宫、玉皇阁等道教宫观,又在吕祖殿北侧建观音殿,两层的观音殿显然比四层的吕祖殿要低,于是将观音像塑在屋顶,而观音殿的上方则是玉皇大帝的凌霄殿,佛、道在此试比高低。在观音殿的岩下有一座正乙庙,供的是财神,往下是江西会馆“万寿宫”,它是一座用高大封火墙围成的三进院落,有牌坊、戏楼、厢楼、杨泗将军殿、许真君殿、文公祠及客房等单体建筑。香炉岩是一座临河的独立山体,建有疑岘亭,历代文人墨客多在此题咏。祝圣桥横跨(氵舞)阳河上,它是一座七孔石拱桥,桥上建有三层重檐八角攒尖顶的魁星阁,底层柱上有“辟开重驿路,缅上骑象过桥来”的楹联。

青龙洞建筑群堪称天下一绝,构思之精巧,布局之灵活,风格之多样,环境之和谐,都可谓建筑的大手笔。它在建筑上最高明之处,在于依山就势,充分利用悬崖峭壁、深沟浅壑、天然溶洞,创造一种“附崖建筑”,有的雄踞崖巅,有的横跨沟壑,有的立于崖畔,有的半依山岩,山体与建筑浑然一体。崎岖不平的山地,无须施以斧凿,或在悬崖前立一排木柱以为支撑,或因地势高低而分立长柱短柱,或以巨岩作为支撑点托起一座殿堂,甚至以一根独木建成一座“独柱亭”。有的在洞厅内建起一座寺庙而成“洞中有庙”,有的则是外面建庙而洞在其中,形成“洞中有阁,阁中有洞”的奇观。建筑物之间没有采用悬空寺的栈道而是利用洞穴、山路、沟壑造成“曲径通幽”的意境。寺庙宫观与江南庭院式建筑配合得十分默契,但又突出了山地建筑的特点。建筑物不在一个平面上,不同地势上的建筑叠加在一起,好似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富有立体感。建在山下的万寿宫,以高大的封火墙在视角上构成一个高大的平台,将整个建筑群抬升起来,显得巍然峨然,别具匠心。

青龙洞古建筑群的最大奥秘,就在于它隐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佛寺、宫观、楼台亭阁、书院、会馆各有不同风格,在这里被一条“青龙”把他们串联起来,凝结在中和山的岩壁上,显得十分协调,天衣无缝。儒家的“中庸”,佛家的“慈悲”,道家的“顺其自然”,都在“以和为贵”的原则下“和平共处”。出世与入世之间,世俗与超凡之间,商贾与宗教之间,似乎在这里找到了某种契合,显得“和谐”、“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