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整合珠三角需要新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整合珠三角需要新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发展,大致包括四个内容:第一是如何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个区域的发展?第二是如何分析中国未来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格局?第三是广东、香港可能扮演什么角色?第四是大珠三角城市功能的分工与整合

珠三角经济相对放缓可能有利于解决前二十年高增长积累起来的结构性问题,而一些现在增长率、投资率很高的地方可能正在积累很高的结构性风险。

如何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在,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经济增长率、投资率,或是引进外资的增长率来判断一个地区发展的水平,实际上这是一种过于简单化、不可靠的判断方法。从方法论上说,一个地区的发展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结构性问题,所谓结构性问题是指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性因素引起的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个是周期性问题。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周期性的经济高涨和经济放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放缓、失业率提高,既可以由结构性因素引起,也可以是周期性因素引起。一般说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比周期问题要难得多,需要经过痛苦的结构和制度调整过程。引入结构性和周期性的双重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地区的经济可能正在高速增长,但蕴含着极大的结构性风险,一定会在一个时点爆发。比如1997年的香港经济十分繁荣但蕴含了极大的结构性问题,这是金融危机后一直未能恢复原气根本原因。我们不能因为1997年香港经济繁荣,就说香港经济没有问题,现在形势不好就说香港不行。目前,CEPA框架为香港提供了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外部机遇,下一步就要认真观察经济结构是不是改善了,其它结构性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再比如,我们认为,1997年以来珠三角在全国地位的相对下降的原因是双重的,有制度性的结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因素。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珠三角经济相对放缓可能有利于解决前二十年高增长积累起来的结构性问题,而一些现在增长率、投资率很高的地方可能正在积累很高的结构性风险。

从总体看,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很好,也蕴含着很大的结构性风险。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城市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过度负债,有的城市政府的显性负债和隐性负债的水平已经过高,占GDP的比例从20%、升到30-40%、过了50%还在上升。我们认为这是很非常危险的,这种依靠银行负债放大政府投资能力,将收益评价不断向后推的作法,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可能会造成新的大规模的银行坏帐,也会加剧少数地区、少数大城市过度膨胀,引起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的更大不平衡。

・当珠三角经济幅射力沿京广线向北,环渤海经济幅射力沿京广线向南,会在中南地区与长江发展轴线相交,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将在巨大的菱形内形成网状发展格局。相对于现有T型区域发展格局,菱形网状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向少数地区过度集中的问题。

如何分析中国未来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格局?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二十四年前我国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开放带,浦东对外开放又更使对外开放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我国区域发展与合作格局出现了以沿海与长江沿线开放组合而成的T字型发展格局。这一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格局在我国经济起飞和持续快速发展中的作用怎么估计可能都不过份,但仅有这样的格局还是远远不够的。五年前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曾提出过“菱形发展战略”,核心就是要改变简单的点线和轴线式带型发展的思维,形成网状区域发展格局。简单说来,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不仅是沿长江向内线纵深扩展,同时加上从珠江三角洲到成渝地区,从环渤海地区到陕西关中地区这样两条新的发展带,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就会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南北沿海发展带、珠三角――成渝发展带、环渤海――关中地区发展带的组合,这是一个巨大的菱形。有了珠三角带动西南地区发展,让京津塘地区带动西北地区发展,整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就会演变成为一个闭合结构。当珠三角经济幅射力沿京广线向北,环渤海经济幅射力沿京广线向南,会在中南地区与长江发展轴线相交,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将在巨大的菱形内形成网状发展格局。相对于现有T型区域发展格局,菱形网状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向少数地区过度集中的问题。实际上,珠三角已不堪重负,目前在广东务工的外来流动人口已超过1500万人,人口集中速度仍在加快。尽管长三角地域要辽阔一些,但也不可能无限制地集中人口。在菱形网状发展格局下,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成果向内地幅射、分流的速度会快得多。

大珠三角的历史性任务可以概括为“南下拓展与北上幅射”。“南下拓展”是指大珠三角要在加快中国经济走出去、与国际经济融合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北上幅射”则是指大珠三角要大大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的经济联系,以西南、中南地区为自己的经济发展腹地。

包括广东及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将要承担的新的历史性任务。简单地说,大珠三角的历史性任务可以概括为“南下拓展与北上幅射”。“南下拓展”是指在我国加入WTO、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CEPA框架下,大珠三角在加快中国经济走出去、与国际经济融合、提升中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等方面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北上幅射”则是指大珠三角要大大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的经济联系,以西南、中南地区为自己的经济发展腹地,形成大珠三角与大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大珠三角与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轴。

我们认为,大珠三角具有承担新的历史使命的能力。广东加香港的经济总量已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广东一省的对外贸易就约占大陆关税区的l/3;广东对外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已经比较成熟,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转型已基本完成。一个更重要的条件是,过去五年多来,广东及大珠三角接近完成结构性风险的处理,进入了一个新发展期。当然,大珠三角要抓住“南下北上”的历史机遇也不能仅靠条件,实现观念转变可能更加重要。大珠三角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都要改变历史上相对独立的岭南文化传统,改变北出韶关就是北方人的传统理念,要习惯于从全国、亚洲以及全球的眼光来看待自身的发展。现在,广东提出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的概念体现了巨大的观念进步。历史上,西南地区难以有效开发的根本原因是交通不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情况仍没有很好的解决,假如大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直接联接国际资本市场的优势,牵头建成几条从广东通向西南、中南地区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广东在全国及全球的经济地区区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长期看,作为华南重镇,广州应更加自觉发挥大珠三角北上的功能。深圳则最有可能成为香港的副中心,50年以后大家可能会习惯于港深都市区的说法。

关于大珠三角城市功能分工与整合。谈到这个问题,应当首先看看香港。过去二百年,纽约从河口小镇成长为美东大都市,从全美龙头城市成为全球核心城市。我们在纽约找不到多少高科技,但以硅谷为代表的“新经济”却是依赖纽约实现的。未来50-100年,中国经济将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香港完全可能演绎纽约的故事,承担起两大功能,一是作为一个核心城市,成为中国向南、向海洋、向东盟、向世界发展,最具国际功能的核心城市,这是中国其它城市难以超越的;另一功能是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龙头城市的功能。

其次看一下广州与深圳。现在很流行比城市规模,比如说纽约多大,洛杉矶多大,芝加哥多大,其实纽约作为单一个城市只有不到500万人,深圳人口都超过纽约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纽约,指的走纽约大都市区,我们不能片面强调要做大城市,而是要建设内部分工合理的都市区,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地形成的以纽约为中心的城市功能组合;而是要看自己在一个可能是世界级的都市区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广州近几年的发展形势非常好,成绩很大,但问题是广州能够像现在这样不断膨胀吗?大量人口不断向广州集聚,摊饼式的快速向外拓展的城市发展极限早晚会到来。因此关键的问题,不是看广州的发展速度,而是看广州能否有明确的功能定位。从长期看,作为华南重镇,广州应当更加自觉发挥大珠三角北上的功能。深圳则最有可能成为香港的副中心,50年以后大家可能会习惯于港深都市区的说法。作为一个港深大都市区的副中心,今后深圳可能要突出强化这样三个重要的功能:一是要补足香港高科技创新的功能,成为全球性创新中心可能是深圳最重要的目标。最近五年深圳向这方面的转型非常快,已经成为中国和跨国IT企业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最为关注的城市。二是桥城市功能。深圳是香港物流中心的功能自然延伸。这一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深港作为一体化的全球航运枢纽中心的地位不断增强。深圳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快,转运香港的集装箱量按一个稳定比例增长,香港和深圳码头实际已经成为同一港口的不同作业区域。未来l0年深港完全可能达到4000万箱的集装箱吞吐能力,深港与成都、昆明、长沙、南昌等城市的双向海铁联运如果能健康发展,这样一个巨大港口群就可自然地将大珠三角经济幅射力向西、向北扩展。三是深圳应当、实际上己经自动延伸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对内幅射的功能。港深间在经常性贸易项目下港币的同城结算,扩展为美元的同城结算,进一步实现居民购买的同城结算,一旦行政壁垒被打破,完全可以为珠三角其它城市提供与香港同城结算的平台。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一定会从固定走向浮动,香港也会因此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在深圳支持并为香港服务过程中,与香港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金融中心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