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没有基础教育的女性教育是 空中楼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没有基础教育的女性教育是 空中楼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教师》:熊教授,您好,您对在中小学校开展“女性教育”有什么看法?

熊丙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是只有女生才要受教育,男生也需要受教育。因而,现在不是抓不抓“女性教育”的问题,而是两性都要抓。不应该说是女性教育,谁说女性需要教育男性就不需要呢,难道女性可以讲求“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男性就不需要了吗?没有道理,男女都是平等的。可能有些农村里还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存在,女生会因为家庭负担过重、子女过多而出现辍学现象,但是城市里反而“重女轻男”的现象更多一些。现在“女状元”“女冠军”、考试中得高分的女生就有很多,哪一点能表明女性就缺少教育呢?而且我不认为现在男性的地位就比女性高,现代社会都关注保护女性权益,“半边天”的呼声很高,但有谁又关注过男性的压力和权益呢?所以,不是只有女性缺乏教育、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男性同样需要教育、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两者是不能分割的。但怎么教育,就不是单纯的性别教育问题了,而是从出生就应该开始接受公民教育,培养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注重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心理的健全等等。

其实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培养的过程,是个体教育,而不是群体教育,是完善人格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有完全自主的行为意识的教育。而女性教育实际上是对独立的、有思想的女性的一种精神束缚。女性教育只是教育的个别现象,也就是所谓的性别教育。现在,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不单单只是“女性教育”,比如生命教育、分层教育、心理教育、德育等等,这些不断被提及的教育都存有问题。我不认为“女性教育”就能够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而且对它发展的前景我不持乐观态度。你想,基础都没有打好就想搭建楼房,那只会是“空中楼阁”,立都立不住,怎么能成功?至于什么是这个“基础”,简单来讲就是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来说,对受教育者进行真正意义的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就是一项基础工程;整体改革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让教育能针对人本身的发展而进行,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我们的教育真正对准每一个人本身,关注其个性发展、人格健全,所有的受教育者才能获得发展自身的平等机会,而在此基础之上,其它教育比如所谓的女性教育或者性别教育、生命教育、分层教育,甚至教育改革等等,才能开展下去。所以,没有基础的教育是很难推行下去的,没有公民教育为基础的女性教育开展起来也不会有势头,效果自然不佳。如果不建设好这一基础工程,其他的道德建设,都无从谈起,更不容乐观。但综观我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无论进行哪一种教育,均无一例外强调的是知识的记忆和技术的掌握,也就是说,你要真正全面推动公民教育,现在还是很难的,需要以新的价值教育和价值理念,以及整体的教育架构的构造改变才可能实现。

《中国教师》:您刚提到女性教育要在公民教育基础之上,在学校开展也需要是在完善人格、培养独立意识的前提下才能可行,那您认为女性缺乏人格教育吗?

熊丙奇:首先来讲,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它本身其实是功利性的教育和竞技性的教育。这两种性质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教育的,它将很多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扼杀了,同时,也使得教育本身原本应促使一个人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了互相比拼的过程,结果就导致教育变成了分层竞争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孩子成为其中的成功者,很多人是不择手段的。现在所谓的“成功学”,我觉得它实际上是整体教育环境导致的产物。

其次,就是我们常说的标准答案。现在的教育是“观念先行”,是一个模式化的教育,让所有学生集中思维在一个模式之中,他当然就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了,这是现实中非常严重的问题。尤其像语文教学这门课程,就是以“主题先行”的形式开展的。比如说作文,很多人说“学作坊”是从作文开始的,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就算学生自己不是这样的想法,但因为有既定的主题,他也必须要依此构思,必须按照初级的方式方法去做,这就难以检验学生的真实表达水平,难以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也背离了作文原本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主旨。所以,不少人认为语文教学是虚伪的,是种“作坊式”的教学行为。

现在教育还存在着很多对学生的“评价”。比如说在“教学评估”中从上至下的评价和平衡,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都会有一些教师在评估中弄虚作假;还比如最近我们常谈的大学本科评估,弄虚作假简直非常普遍。你说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呢?这些现象在男生和女生之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不可能因为性别不同就有所区别。因为在这个教育体系里面,只要是受教育者,无论男女,都是一样无法幸免的。

《中国教师》:那您觉得是不是应该在小学中,除了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外,还要连同性别教育也一起开展,然后才能做到让男生女生更能认清自己性别的特点,更懂得尊重对方呢?

熊丙奇:有了公民教育,这些都好说,没有公民教育,这些都不好说。没有迈出第一步,我们现在走的是第二步,如果希望通过第二步来弥补第一步是做不到的。它其实就是在培养一个合格公民过程中的一个分支或者说一部分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它不是主体部分,却也重要。因此,当有了整体培养合格公民的框架结构之后,再对男生进行男性教育,对女生进行女性教育,是有它的基础和价值的。要依次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进行,而不是到了大学才开始做。公民教育就是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开始的教育,而性别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国教师》:学校的德育与女子学校强调的“四自”教育,有没有冲突,抑或者根本是一回事,那还需不需要在学校推行“四自”教育?

熊丙奇:你说男生要培养吗?你说男生在这方面就不重要吗?所谓培养他的基本的绿色的人格,就是男生人格或者女生人格是不平等的吗?难道是专门针对女性人格或者是男性人格的吗?人格是平等的。

我的建议是没有必要去推进它。真正的核心领域就是关注每个人的人格健康、心理健康就可以了。没必要专门针对于女性教育,专门要跟她强调“自尊、自爱、自强、自立”,难道男性就不需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吗?两性是一样的。难道我们天生的认为女性就不自尊、不自爱吗?这个教育的本身就是贬低女性。

《中国教师》:如果用封建社会提倡的四德来规范女性,能改善妇女的行为、能力和修养吗?

熊丙奇:我反对拿着过去的所谓“德”的东西来规范新的东西,它不能建立今天的教育。如果还想从过去的老骨子里找东西,它实际上是在奴才的体制之下采取一些奴才的方法,要靠这种东西来拯救中国的教育是没希望的。

《中国教师》:您如何看待淑女教育,是否也代表着教育的退步?

熊丙奇:其实也不能说是教育的退步。现在中国的教育处于比较纠结的状态,毕竟在这个环境里面,能够想到一种突围的方式或者能够多做一点尝试,自然就会去做一些相关的事情,然后,多想想怎么样去培养更高素质的学生。当然,从女性教育的另一因素来讲,能肯定地说它就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的吗?不能。因为很多问题不是很纯粹的教育问题,这背后有很多都是与商业和经济利益挂钩的。有很多项目,哪一个的背后不是有一个商业运作的轨迹呢?假设要搞一个所谓“女性教育”的研究,有课题,有机会可以出书,并且还有培训,那么费用不就出来了吗?如果要做一个试点培训中心,它能够做下去吗?当然,也有各种因素存在。我的意思是,基础的东西不做,后面的东西可以做但价值不大,我的核心思想就是这样。所以,怎么去评价后面的东西,如果离开前面的培训公民教育的基础环境,是做不出多少东西来的。再比如说我们讲国学,当时讲国学有很多的问题,但实际上,搞了、累了半天发现没意义,最后还是留下了炒作之嫌,那后面回归的东西是什么,还

《中国教师》:您怎么看女子学院的女性教育?

熊丙奇:所谓的女子学校实际上是妇联为了保护女性权益、保障女性就业率、提高女性在社会上的任职级别而设立的学府,所开展的女性教育课程也只是为了培养女性的技能、增强女性在社会更好生存的能力,并且培养女性如何更好地走入家庭,走上社会。但国内不是只有女子学校,还有男子学校,这种男女分校的教育形式,归根结底都脱离不掉性别教育的问题,它只是把男性与女性两大群体分开,分别进行教育,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女子学校实际上就是技能的培训教育,它更多集中于女性道德意识与道德规范、礼仪与涵养、女性在社会上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女性要承担的家庭责任等一系列围绕提升女性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维护家庭和睦的技能性质的培养。可以说,女子学院的女性教育有其吸引人学习的内容存在,但毫无疑问的是,女性将来要做母亲,你对她进行专门的教育,那作为男性,教育他要怎么做父亲也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千万不要在心里存有性别歧视的教育。

分性别的教育不是说没有必要,而是有必要的,但是,我认为它们共性的基础是要有公民教育,在完善人格健康的教育基础之上,再针对两性的特点进行单个教育。一方面,针对男生的特点提出关于他的教育要求,如他今后踏入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可能除了家庭、单位甚至还有更多的社会角色,还有他在跟女往时应该怎样尊重对方等;另一方面,女性在家庭中要担任母亲的角色,在社会上凭借着女性的特征,她要处理如家庭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就要考虑到,女性这个独特的社会角色可能会面对的因为性别所带来的生理与心理上的问题,因为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与心理上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进行单个的教育是有价值的,也是有作用的,但是这些作用和价值的基础还是公民教育。有了这个基础再来谈这些东西,才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没有这个基础,有些时候就会出现让我们困惑的事情,在谈论的时候就会陷入困境之中。

《中国教师》:有些家长认为应该通过家庭教育进行女性教育,您认为是通过家庭教育好,还是在学校里推行这个教育会更好一些?如果是在学校无法开展的教育,那在家庭中去实现是否可行?

熊丙奇:教育肯定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个本体,不能说谁不好,每一个类别的教育都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作和配合,只是侧重点不同。比如说,目前学校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倾向于做人的教育;而社会教育则是两种教育,一种注重健康,一种是对外在的反击。如果单一从女性的教育来说,可能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女孩的影响更大,我们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还有一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网络会对孩子产生更多的不良影响。另外,家庭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比较重要,比如说一些家庭的重男轻女,或者说有些家庭对孩子未来的规划。现在农村可能强调的是对男的重视对女的不重视,相对来说它的影响可能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说开展性别教育、家庭教育还是有些道理的。但家庭教育受制于社会,你说我们中国哪个家庭不是在整个中国的教育体制之下,围绕应试和竞技的功利教育来教育孩子去适应社会规则,哪一个可以逃离这个制度之外?所以,核心的问题就是想要有个健康的教育环境,就需要改变基本的教育制度;如果没有基本教育制度的改革,那么,我们希望在课程改革中,在我们的某些内容上进行一些调整。

《中国教师》:有什么样的举措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吗?现在有没有推行一些好的教育办法?

熊丙奇: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在这方面的工作了。目前,我们与国内的几个大中型城市的学校在合作,将这些学校作为公民教育的试点学校,推行学校的个性化教学。比如增大学校的办学自,强调个性办学,建立教育的竞争机制,推进校内民主管理,增强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缓冲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学校拥有自,会更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我们还在这些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针对个人进行辅导;就连公民道德课,也强调学生对各种枯燥的道德概念、道德规范进行记忆,并通过卷面考试,来给出一名学生公民道德课的分数。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应该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而美好的生活,也正是公民道德的最终指向。所以,只有在培养了合格公民的价值理念之上,再进行关于性别教育也好、心理教育也好的一系列提升素质的教育工作,才能更可行,也更有意义。当然,推行任何教育的出发点都应该而且必须围绕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来开展,比如说现在我们的教育里面推行的公平教育、分层教育和心理教育等,这些教育更多的是反映“人”这个被教育的个体的个体发展,这是蛮重要的。所以,我建议那些还没有办学自的学校,在推行这些教育之前,先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及人格的培养工作,也就是说,先健全人格再塑造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