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三角”经济区第二产业发展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三角”经济区第二产业发展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就现阶段情况而言,“西三角经济区全面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将会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此背景下,利用区位商分析方法,从产业结构不同层次对“西三角”经济区产业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结论对“西三角”经济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西三角经济区 区位商 第二产业

自“西三角经济圈”构想提出之后,得到渝川陕政、商及学界的积极响应。渝川陕现已签订《关于联合助推“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预计2013年建成经济区雏形。2010年《西部蓝皮书》提出“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应重点构建“西三角”经济区。“西三角”经济区正从构想走进现实,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指日可待,其对整合西北、西南两大经济重心,打造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和中国经济发展第4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三地产业结构后可发现,“西三角”经济区的构建和发展的着力点将会是第二产业。但现阶段,三地第二产业发展规模、水平、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此政策背景和三地产业结构现状下,本文运用区位商分析方法对“西三角”经济区的第二产业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定量分析,意为加快“西三角”经济区实质性发展提供出路。

“西三角”经济区概况及合作可行性分析

“西三角”经济区以成渝经济区、关中经济区为主体,包括渝川陕三省市的61个城市。据2010年重庆发展和改革报告,初步分析到2015年,西三角的GDP总量有望达到5万亿元以上,占西部地区比重达到45%左右,占全国比重达到12%以上,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区共同支撑全国55%左右的经济总量。到2020年,“西三角”GDP总量有望达到9万亿元,占西部地区比重达到50%,占全国比重达到12%,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区共同支撑全国60%左右的经济总量。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渝川陕联手具有很大的经济互补性。从区位来看,三座城市都毗邻中部,承东启西,有利于承接东部甚至国外产业转移;从产业特点来看,西安、重庆、成都都是机械、装备制造、电子等产业集中的城市,具有产业链条上协同发展的机会;从资源状况上看,陕西的基础材料、矿产资源丰富,四川水电资源丰富,重庆可以接纳和消化四川的水电产能,“陕煤入渝”也极具吸引力;从可行性分析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城市集群发展优势具有现实借鉴意义。三地经济之间的互补性,就决定了三座城市之间的联合。

区位商分析方法

区位商(LQ),又称专门化率,它建立在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是衡量某一个区域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为第i个地区;j为第j个产业;Lij为第i个地区、第j个产业的产出指标;LQij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

若LQij>1时,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LQij值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大。

实证分析

“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总体分析。从总体上分析,1998~2009年重庆和四川第二产业区位商一直小于1,说明该地区第二产业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而陕西自2002年开始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具有相对规模优势;从变动趋势分析,1998年来三地第二产业区位商逐渐变大,说明三地第二产业处于上升阶段,具有承担东部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的潜质;从产业结构分析,“西三角”经济区整体第二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2009年三地第二产业区位商:渝0.98;川0.95;陕1.15),经济圈的产业结构有待完善。

“西三角”经济区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渝川陕三地产业结构有待调整,2009年三地工业区位商均小于1(渝0.95;川0.96;陕0.97);川陕两地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比较优势明显(采矿业区位商:川1.44;陕4.1);重庆制造业(1.02)相对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渝川陕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区位商均大于1,说明“西三角”能源供应充足,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西三角”经济区第二产业内部细分行业分析。

由表1可得,三地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较少,集中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医药制造业等4个产业。但渝川陕其中两地共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则较多,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11个产业,这就有利于“西三角”经济区11个产业的内部建设和相互调节。

从“西三角”整体角度上分析,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集中在表中17个产业。但分析“西三角”内部这17个产业的区位商可知,渝川陕三地这17个产业的区位商差距明显,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重庆(0.21)与陕西(7.35)区位商差距达7.1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重庆(5.13)与四川(0.85)区位商差距为4.28。说明“西三角”经济区整体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渝川陕三地的差异较大,三地发展侧重点不同。

结论及建议

首先,产业结构有待调整,1998~2008年间,三地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扩大,但整体上还有待加强,特别是重庆和四川地区。若三地想加强合作,形成实质意义上的经济区,则需加强第二产业建设;其次,经济区工业建设总体有待加强,渝川陕三地工业发展重点不同;再次“西三角”经济区工业内部比较优势产业差异较大,渝川陕三地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较少,而三地区位商前五的比较优势行业各不相同,且“西三角”经济区整体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渝川陕的差异也较大。

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工业建设。“西三角”经济区现阶段产业结构还处在“一、二、三”的初级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二产业迫在眉睫。而根据前文分析,“西三角”经济区属资源密集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就要求“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定位和产业结构目标要不同于其他三大经济区,依托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强工业建设,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

做好产业定位,避免产业趋同。在构建“西三角”的过程中,渝川陕三地政府既要规划本省市发展定位,更要以整个经济区的大局为重,必须充分重视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合作,选择关联、互补产业,发展链条经济,避免产业趋同和恶性竞争,并通过合作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进而更快地带动各省市长足、高效发展。

依托区位优势,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在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过程中,我们须在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实施区域产业集群化战略,充分利用资源获取优势、市场效率优势、创新创业优势和市场扩张优势,共同打造几个优势产业,从而促进“西三角”经济区单个企业的集群化成长和集群的整体性扩张。

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西三角”区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区位商可看出重庆煤炭、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四川整个采矿业都处于全国前列;陕西则拥有大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过程中,我们应顺应“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从而推动区域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起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作者分别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教授、副院长;重庆大学产业经济学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