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躲猫猫”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躲猫猫”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躲猫猫”看似简单、易做,但是,它在宝宝心智成长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与其为宝宝买许多昂贵的玩具,不如多花点时间与宝宝多玩“躲猫猫”游戏。

那天,我用玩具小狗跟露露玩“躲猫猫”。22个月的露露玩“躲猫猫”的时候,显得很笨拙。她躲在门背后:脸朝里,双眼紧闭,屁股向外。

呵呵,好一个顾前不顾后的“小鸵鸟”。

她妈妈告诉我,这是露露第一次玩“躲猫猫”。

我用玩具小狗碰碰她的屁股说:“小狗找到露露!”

露露很聪明,第二次她就知道换个地方躲藏了,而且把屁股藏得好好的了。

轮到小狗躲、露露找了。

第一次,小狗藏在床的一角,露露眼睛一扫就找到了,很得意。后面几次,露露分别在床下、窗台上、橱柜里找到了小狗。最后一次,我把小狗放回床上,藏在被子后面露出半个身子。

露露进来了,按照以往的经验,她直接在窗台上、桌子上、橱柜里找小狗,“都没有。”

然后,露露信心满满地回头在床上找。

她双眼盯住了我的脸,半信半疑地观察,然后把视线移到了被子外面小狗的屁股上,“咦,小狗怎么又躲到床上了?”她有点犹豫,但还是从被子里拉出了小狗,“哇!找到了!”

游戏将近玩了一个小时,露露的兴趣未减。她自豪地对妈妈说:“小狗都(被我)找到了!”

不要小看“躲猫猫”。

一般来说,10个月以前的孩子对“客体永恒”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建立(露露22个月大,这方面的发展稍有落后),物体移开了,自己看不见了,他们就会认为该物体没有了。有时候妈妈离开,孩子会嚎啕大哭,那是他以为妈妈就此“消失”了,难怪孩子伤心无比。“躲猫猫”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客体永恒”。

其次,3岁前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各种经验,一次小小的获得或失去都能让他牢记在心,并及时运用和纠正。露露在窗台、橱柜等处找到过小狗,第二次还会到原处寻找;成人暗示过她一次,她就会循着经验再次去寻求成人的暗示。这是3岁前孩子认识事物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尤其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探索学习。

你一定发现,连续几次的“躲猫猫”游戏,让露露判断事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生了很大的提升,从游戏开始到结束,露露的认知能力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从懵懂暴露屁股,以为自己看不见的东西,别人也看不见,到第二次没人教就知道藏好自己的屁股,这就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 找小狗的过程,使露露对“小狗虽然看不见,但小狗是存在的”的概念不断得到明确;

* 寻找的途径扩大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了,露露知道从大人的脸部表情中寻找并且获得“小狗在哪里”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

这些变化,在我们大人看来毫不起眼,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22个月的露露来

说,玩这个“躲猫猫”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她的认知得到了成长,她学会了:

* 仔细观察环境和事物(床、窗台、橱柜);

* 采集信息(小狗不在这里,一定在附近,应该一一寻找);

* 大脑加工和分析所采集到的信息(大人的眼睛看向哪里);

* 作出判断(原来被子里面也能藏小狗的)。

这些经验让露露获得自信,鼓起不断探索的勇气。一个孩子的智慧火花就是在不断获取这些经验中闪现。

“躲猫猫”对宝宝成长的意义

“躲猫猫”是个普通而简单的民间游戏,我们常用来逗孩子。几乎每个妈妈都会跟孩子玩。然而,“躲猫猫”游戏的重要意义,我们可能并不十分清楚。

促进宝宝对事物及其变化的认识。妈妈第一次跟5个月的宝宝玩“躲猫猫”游戏,用双手遮住自己的脸,宝宝会紧张、恐惧,但是,第二、三次后,宝宝就不紧张了,反而会等待妈妈打开双手“哞……”的一声出现,然后快乐地咯咯大笑。

这个由紧张不紧张喜欢的过程,宝宝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

亲子中心的老师与一群2岁多的孩子玩“躲猫猫”,用碎纸片把一位躺在地上的妈妈盖住了。结果,她的女儿紧张得哭起来了。老师换下妈妈,自己躺下让孩子们用碎纸片盖住,然后从纸片中钻出,这样几个回合后,老师问女孩:“现在可以让妈妈躺在那里了吗?”女孩点头同意了。这时候,女孩已经明白了,妈妈不会在碎纸片中消失,妈妈还会出来的,被纸片盖住,消失是暂时的。

这个认识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妈妈离开,孩子不会因为害怕而大哭。露露会坚持寻找小狗,因为她知道小狗就在这个屋里,只是她不知道藏在哪里而已。“客体永存”的认识,对2 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躲猫猫”看似简单、易做,但是它在宝宝心智成长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玩出来的智慧”,用在这里恰如其分。与其为宝宝买许多昂贵的玩具,不如多花点时间与宝宝多做躲藏游戏。

推荐4个亲子躲藏游戏

1、 丝巾“躲猫猫”

适合年龄:8~12个月

玩法:拿一块不透明的正方丝巾,面对宝宝遮住自己的脸,然后拿开,“哞……出来了!”

再遮住自己的脸,“不见了!”可以等宝宝好奇地来掀开丝巾,也可以让宝宝学着用丝巾玩“躲猫猫”游戏。

2、 指偶“躲猫猫”

适合年龄:1~2岁

玩法:做一个人头或动物头像的指偶套在手指上,另一只手的手掌作遮挡物,指偶出现

在手掌后面:“我叫×××,我与宝宝捉迷藏!我躲,宝宝找,好吗?”说完,指偶躲起。几秒后,再出现:“我在这儿呐!”。根据宝宝寻找的能力,指偶可以出现在肩膀旁、头顶上、腋窝角……

3、 房间里“躲猫猫”

适合年龄:1~2岁

玩法:(先将房间里可能会引发碰撞的物品移开)与宝宝约定:“听到说‘躲好了’,才可开始找。”先成人躲,宝宝找。开始的时候,成人要露出一点身体,或用声音提示宝宝。以后可逐渐增加难度,过渡到藏到桌布下、窗帘后。

不会走路的宝宝可以鼓励他用眼睛寻找。

如果宝宝要求躲,马上换成宝宝躲、成人找。

4. 魔法在身

适合年龄:1~2.5岁

玩法:让宝宝背过身、闭上眼睛,把钥匙挂件藏在身上任何一处,然后宝宝在你的身上寻找。由口袋、手心,到袖口、帽子里,逐步提升寻找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