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业界交流】中小企业融资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业界交流】中小企业融资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连平:小企业融资探索

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小企业的发展仍有很多环境问题、政策问题、制度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小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经营状况确实令人十分担忧。从银行业的角度来看,更多地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小企业解决它的融资需求过程中,我国的金融体系应如何做好有关的工作。这是我们长期关注的课题。

三个错位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融资的结构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虽然这两年股票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债券市场开始推进,但整个国民经济的融资结构依然是以银行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这样的银行体系,和小企业经营环境至少有三个不匹配或者说错位。

中国的银行从经济成分和股权结构上看,仍然是国有为主。但是,相当多的小企业则是私营企业,所以,从经济成分这个角度来看,明显不匹配。这种错位状态的存在,使得银行体系在为小企业融资这个问题上,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多多少少存在缺失、困难和问题。

中国的银行在最近这些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这些银行发展的过程中,规模和速度情结依然十分浓重,始终把做大、做强作为经营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大银行如此,中型银行也基本如此,还有一些小银行,也出现了这样的动向。比如说,现在有些地区,一些小的银行整合起来,组成一个区域型的银行。

银行要发展是无可非议,但如果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大银行、中型银行和小银行都是这个目标,那么银行体系又该如何解决好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近年来,在银监会的督导下,商业银行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手段、机制,还有很多的工具。银行在对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方面,比过去的水平和规范化的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大多数不能令人满意。小企业从财务的指标来看,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所以,一方面是银行贷款的流程要求和标准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是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始终不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改善,出现风险模式错位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要大力发展对小企业的融资,的确有许多困难。发达国家的不少小企业,信息非常透明,财务状况、信用风险状况等相对比较理想,商业银行很容易清楚地把握小企业运行状态和未来发展的态势。而这些在中国目前看来还是很欠缺的。

这三个方面的错位,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当中就得到解决。那么,当前应如何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觉得,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从银行体系外关注这个问题,第二则是银行体系本身。

银行之外的举措

第一个方面,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系列的制度性的举措。

第一是要扩大小企业的股权融资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现在实际上已经在推进,创业板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第二就是创新发行体制,促进小企业债权的发行。最近这方面的呼声也很高,也在积极地推进。

我认为,一方面小企业发债可以不必苛求单一的载体,通过选择一些企业联合发行,以担保企业发行的债权成本;另一方面以互换信用延伸产品,或者由第三方为小企业债权提供担保等方式,增强发债主体的信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第三是发展各类小型的金融机构,改善小企业融资的环境。一般来说,小企业融资需求是“要得急、频率高、数量少、风险大”,应该逐步发展地方小企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为主的小企业金融体系,可以为小企业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优化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第四是加快速度,推进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降低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总体来讲,小企业信用状况薄弱,这就使银行对小企业放贷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和比较高的成本,可以考虑从三方面入手改善社会的信用环境,降低风险。一是完善跨区域、整合型的社会信用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企业违约成本;第二是加强行业风险管理,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第三是引入多种投资主体,建立健全小企业的担保体系,同时切实提高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防治风险的转移。

银行大有可为

而在银行的内部,首先是否可以考虑,现在已经有商业银行正在尝试,按照流程银行的要求,建立小企业事业部,创新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人才培训和专业化经营的模式。其次规范操作的流程,建立适合小企业特点的贷款评价体系。第三就是针对当前全社会融资增量结构的变化,从制度上保证小企业信贷规模,充分满足小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

另一方面,银行要开发适合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方式。在这方面,一是要创新担保的方式,扩大可接受担保品和权利质押的范围和形式;二要创新业务模式,增强小企业贷款的可操作性;第三就是创新业务流程,要优化专门对小企业的服务流程,以提高效率,可以开发循环贷款等操作方式,为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同时,银行应该积极利用综合平台,探索新型业务品种,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

第三个方面,作为银行来说,如何更好地调整客户的结构,贯彻信贷政策,可以考虑以下举措:根据我们国家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路和方向,来支持服务业中的小企业发展;支持农村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农业小企业;培养优质的小企业,对其给予特别关注和应有的支持;强化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不可能不关注风险,一定要在企业融资发展过程中很好地把握风险。毕竟,小企业的风险状况还是需要非常谨慎对待的。要针对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通透的情况,建立专门的评级体系,对小企业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信用状况评价;要结合小企业风险比较大,损失比较高,通过合理定价保证贷款风险与收益对等;合理制定小企业贷款政策等。

小企业融资市场是充满生机活力大有可为的市场,我们愿意和有关部门机构一道,继续探索,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连平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慧萍:首家微小贷款机构的经验

包商银行从2005年底至今,基于商业可持续模式,已经走过了近三年的历程。由于克服小企业在传统意义上管理不规范、没有正规财务数据等障碍,包商银行的小企业贷款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用一段话总结这三年的历程,那就是:更新了观念、抓住了机遇;找到了方法、借助了平台;受到了磨炼、培养了队伍;创造了市场、实现了规模效应。

谈到商业可持续原则,不能忽略2005年7月《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的出台,融资的探索不能忽略对各国小企业银行的研究。包商银行全盘接受了德国的先进技术,成为首家完全引入了微小贷款的机构。

所谓技术,是观点、文化、制度、流程、方法、模式、管理、创新的和谐统一,是贷款机器和培训机器的同步高效运转,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境界,是文化的传承,是系统化的管理以及具有颠覆性的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作为生产要素,是被服务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贷技术是管理人、判断人的技术。

众所周知,微小企业贷款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称,无正规财务报表等情况。我们深入分析以后发现,要求信贷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在最短时间内,能够充分了解客户的真实财务状况,还款能力以及品德声誉、生活习性、行业特征、成长性、竞争环境等。还要不断参考客户的硬信息、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分析延伸到其家庭情况。所有这一系列看上去零乱无序的工作,必须在一两天内完成。这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确保打造一支纪律严明、迅速有序的高素质队伍,这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关键,对于填补金融空白,服务于高风险、无抵押的微小贷款型企业尤为重要。

三年来,包商银行在全新模式和机制下,累计发放微小企业贷款43亿元,客户数量达8889户,净利率达到7%以上。三年间,先后在内蒙古包头、浙江宁波等21家分支机构开发了分支中心,金额达3亿元,以全新模式选拔培养出专职信贷人员300人,并以事业部模式进行管理。包商银行已经成为推行微小贷款的先行者。■

王慧萍为包商银行行长。本文根据记录稿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王君:长期难题初起步

中小企业融资这个话题,在中国天天讲,年年讲。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相关的政策文件每年都要号召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但是过了十多年,情况却没有实质性的改进。

世界银行从2003年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且寻找各式各样的办法。当时的很多建议和主张或者是要求建立担保公司,或者要求建立各式各样的基金,都建立在不现实的基础上,于事无补。国家不可能通过财政的补贴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当时成立了1000多家担保公司,基本上是国家各级的财政局出资建立的,和当时的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差异,面临的问题,都是信贷分析。如果商业银行都解决不了信贷分析、信贷风险的控制问题,这些担保公司如何解决得了?

但在2004年的11月29日前,中国的担保公司有合理的存在理由。就是因为贷款利率与客户的风险定价之差,可通过担保收费克服。2005年是一个分水岭,突出的事件就是银监会在2005年7月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定义问题。

所有的统计都说中小企业在各个国家占企业的90%,事实也确实如此。这说明“中小企业”里面,有相当多的企业其实是大型的企业,这些企业包括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些非常有名的品牌制造者等,他们其实不缺钱,甚至有多余的流动性需要管理。而笼统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其实存在一定的误解,实际上将银行本来就愿意贷款的中小企业和需要政府支持的企业混为一谈。政府没有必要拿出宝贵的资源去支持不需要财政补贴的企业。因此,企业的划分就变得有意义了。在这方面银监会确实开了一个好头。

在2005年的4月,世界银行和银监会共同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上,银监会的领导第一次开诚布公地提出来要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原则,来解决微型和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这之前普遍的看法,就是中小企业被认为是风险大、成本高、需要国家支持等等。这个原则的确立也为我们解决问题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银监会提出的六项机制,基本上概括了国际上微小贷款的最佳做法。但是本质上来说它还是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行为的概括,还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我认为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的决策者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

在美国,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打分法,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通过电脑的评分,大大地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如果追求这种做法,目前还为时过早,因为我们还没有发达的信用调查体系来支持信用评分所需要的基本信息。 我认为不应该把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问题,当做仅仅是向所谓的弱势群体提供支持,而应该把它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其实这是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出路和方向。因为大企业的贷款其实是无利可图的,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之所以还在做,是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以收费为主的业务,大银行舍不得放弃。而小企业、微小企业的贷款则可以有非常大的盈利空间,这是微小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们资本的回报率高于大型企业。大面积的发展对微小企业的贷款,可以使商业银行的贷款组合发生结构性和质量的变化,从而使银行体系更加稳健。

贷款的定价很重要,我们不必要地把微小企业贷款赋予更重要的政治色彩,比如说压低贷款的利率,这些其实都是解决微小企业贷款南辕北辙的政策措施。我回忆2003年、2004年前后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别人认可的。现在包商银行等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微小企业贷款可以走商业化道路,并且有利可图。这对于其他的商业银行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我们曾经统计过在2003年世界上做得好的一些微小贷款公司,他们的资本回报率超过50%以上,而当年的前十家商业银行,包括汇丰、花旗,股本回报率只在16%。这说明微小企业贷款是完全可以盈利的。

中小企业贷款问题,我想还要再讨论很多年。要补充一句,我们倡导银行做微小贷款,并不是否认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品和业务,比如墨西哥的一家开发类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逆保理业务,很有效地使成千上万的微小企业获得融资,是非常好的创新。这些重要的战略、政策和原则问题,值得在这里提醒一下。■

王君为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首席金融专家

(以上文章根据各位嘉宾在《财经》论坛上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