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状态及其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改变选择工作岗位时狭义的就业观和一次选择定终身的择业观。以利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对策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
(1)自卑心理。一些高职生认为,自己与大学本科毕业生相比,从学历上较低,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之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面对用人单位的挑选不够自信,缩手缩脚,没有勇气参与就业市场竞争,以至于错失很多良机。(2)自傲心理。自傲也是高职生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不少高职学生盲目自信,由于没有社会经验,总是拿自己的过去与自己的现在比较,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一些基层、艰苦行业的单位或技术要求不高、待遇一般、生产一线的岗位,不屑一顾,失去了就业机会。(3)观望心理。有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不积极主动地向抓住每一次的应聘机会,或者同时应聘几个用人单位,一味地等待、徘徊和观望,依据其他同学的就业动向来确定自己的就业单位,导致一次次坐失良机。(4)崇尚专业心理。部分学生认为,有了一定专业理论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一门心思地寻找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单位或工作岗位,不能很好地处理“先就业、后择业”的关系,导致用人单位不能及时录到学生的尴尬局面(5)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有一些毕业生就业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把自己的就业寄托在学校、家庭或有关部门身上,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比较严重。(6)攀比心理。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公正的分析,脱离自身实际,相互攀比,以在校时的成绩排名来决定就业单位的排名,忽略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
二、高职毕业生出现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是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认识不到位。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还没有给予应有的肯定和认可,致使他们始终有一种先天不足、处于劣势的心理。二是毕业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估计不足。三是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待遇却难以落实到位,致使不少毕业生频繁跳槽。四是毕业生家庭影对子女就业期望值过高。五是教育部门抓毕业生就业教育的环境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学校尽管在就业方面出台了一政策、制度和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要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工的行动尚需要一个过程,使本来就比较薄弱的就业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甚至使就业教育取得的成效功亏一篑。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改善的对策
一是进一步健全高职院校就业制度建设,完善就业市场,规范就业市场秩序,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就业环境。高校贫困生数量的急剧增长,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凸显,都已成为家长焦心、学校担心、社会忧心的重要问题。学院应该出台一些偏向于家庭贫困但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业政策,并落实到位。二是开设《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课程,提早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观教育、创业观教育,帮助毕业生打破传统的“一次就业定终身”的陈旧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帮助毕业生克服不切合实际的心理问题,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自我,既脚踏实际,又不妄自菲薄,正视现实,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三是加强对教职工的教育,努力形成就业工作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学院上下要重视学生推荐就业,单靠就业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利用教职工的有利资源,特别是专业教职工的人力资源,可以使数量不少的学生从中受益,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四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开发和设置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把学生塑造成为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的高技能人才,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五是发挥学生自身人力资源优势。从入校开始,宣传就业的难度与要求,对于父母、亲戚朋友有单位的学生,鼓励他们内部消化,提前为就业做好各项准备。
参考文献
[1]陈登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王振中.社会多一些宽容,毕业生多一些理性关于毕业生就业的调查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