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云的一段跨国之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云的一段跨国之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80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了一支澳大利亚代表团,代表团中有一位名叫肯・莫利的人,这次他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一起来游览中国。游览杭州的时候,一天傍晚,一家人在公园散步,这时一个少年面带微笑朝他们走来:“你好,我叫马云。我刚刚开始学英语,想锻炼一下英语口语技能,我们可以做个朋友吗?” 肯・莫利一家相视一笑,一个和马云年龄相仿的少年开口道:“你好,我是戴维,这是我的父亲肯,这些是我家人。很高兴认识你。”相互做了介绍之后,他们便聊起来。那时,来中国的外国人还不是很多,能和外国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非常难得,所以马云用蹩脚的英语侃侃而谈。肯一家对马云勤奋好学的态度很欣赏,他们约定,在杭州逗留期间,每天傍晚来这里和马云碰面,帮助他锻炼口语。随后几天接触下来,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肯一家要离开杭州了,看到马云依依不舍的样子,肯把他在澳大利亚的地址留给了马云:“以后有什么事或者学习上的问题可以写信告诉我。”马云捧在手心里如获至宝,开始定期与戴维以及肯通信,并和戴维一样称肯为父亲。在帮助马云学习英语上,肯不遗余力,他告诉马云:“把字距留大点,这样好在回信时把一些纠正,写在字距空白处。”马云对肯的耐心细心充满感激,英语水平也是日增月涨。随着互相通信时间的拉长,马云和肯一家建立了深厚的跨国友谊。

5年后,肯一家邀请马云来澳大利亚做客,那时马云已考入杭州师范大学。虽然已是大学生,但走出国门的想法他从来没有过,况且当时办护照是一件陌生的事,马云也不知道怎么办理。“试试看,说不定你可以拿到护照。”肯鼓励他。肯的邀请也激发了马云去国外看看的兴趣,通过半年的咨询和努力,马云终于拿到了护照。拿到护照,马云以为就可以去澳大利亚了,可对方告诉他,还需要办签证,而且必须到北京去办理。马云咬咬牙去了北京,尝试了7次都被拒。由于当时是还没有旅游签证,所以使馆屡次拒绝他。听说马云办理签证遇到了阻力,肯很着急,更为马云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他找到朋友赶紧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发去电报说明情况,马云才拿到了签证。

肯的家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市郊区,马云去的时候只带了100美元,但他却得到了肯一家热情的接待和照顾,他们带马云游览当地名胜,讲解风土人情,介绍朋友给马云认识,马云也很快和当地人打成一片,甚至给大家表演中国的太极拳。马云在纽卡斯尔住了29天,但就是这段经历,给马云的认知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地的文化、景色以及人民,彻底改变了他对世界的看法。等马云回国时,他已经变了一个人。

马云与肯一家的友谊继续加深,第二年,肯带着次子斯蒂芬来杭州回访。马云家的房子太小住不下,又]钱让他们住宾馆,只好把他们父子安排到大学宿舍去住。那些天,他们在马云家吃完饭,然后再骑车回学校。马云放假的时候,便带着肯父子去乡下游览,拜访朋友。这次回访,让肯对马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好感倍增。看到马云家里经济拮据,回到澳大利亚后,每隔一段时间,肯都会寄给马云一张支票,两年时间,总共资助了他200澳元。虽然钱不多,却无异于雪中送炭,让马云刻骨铭心。

这段跨国友谊一直持续了24年,这期间,马云通过自己的奋斗已在中国崭露头角,声名鹊起,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肯一家对他的恩情和帮助,时刻想着回报。不料,2004年9月,肯因病离世。马云无比悲痛,他在唁电中说,曾计划有一天能跟肯这位“他的澳大利亚父亲和导师”一起乘西伯利亚铁路旅行,看来这个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为了纪念肯,马云把他与肯一家的合影摆在家里和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每每睹物思人,往事历历在目。

没有及时回报肯的恩情,成了马云的一个心结,特别是事业有成后,马云更是深刻感悟到,如果没有当年肯为他打开第一扇世界之窗,让他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思考问题,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马云想到当年肯来杭州回访时,对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推崇有加,肯虽然不在了,但把他这种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或许是最好的报恩。2017年2月3日,马云来到肯的家乡,开启他的感恩之行。当天下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宣布,来自中国杭州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纽卡斯尔大学设立了一笔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计划。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奖学金的名字叫作马・莫利。

马云说:“我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像肯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就像肯当年帮助我一样。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这种精神接力传承下去,让每一份善良都会收获甜美的果实。”马云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有情有义,也是对中华文明的最好的传承和播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