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环境监测工作内容及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环境监测工作对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健康
Abstra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health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ll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re discussed.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health
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环境监测实行是由国家制定出监测质量标准,各级监测站组织全体职工,把专业技术、业务管理、思想教育和数理统计、系统工程以及计算机等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环境要素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获取能正确反映环境质量信息的监测数据的系统管理活动。其基本核心是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使监测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1.环境监测的工作内容
1.1监测全过程主要包括布点及其优化、采样(或现场测试)及样品的运输和保管、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综合分析评价等环节,这也就是测取、解释和运用数据的过程。要保证监测质量,就要搞好这五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还要搞好各个环节质量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环境监测的工作体系。
1.2各级监测站的质量管理部门可以分为站领导(含总工程师)、室主任(含主任工程师)和从事具体业务人员的管理。其中每一级都有各自的质量管理内容,站领导应根据上级的要求侧重于质量决策,制定质量目标、质量计划与方案,并统一组织,协调安排工作,保证实现总目标;室主任则要实施站里的质量决策,进行质量方针展开,目标分解和质量计划、方案的执行,按照各自的职能进行具体的业务技术管理;基层人员则根据自己的具体任务要求实干,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质量保证、标准或统一分析方法、量值传递等规定,依照各环节质控要求和措施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具体工作,完成各项任务。这就是说,监测站要按质按量完成环境监测任务,其工作职能是分散在各部门之中,要保证监测质量,就必须将分散在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要求各部门都参加。因此,环境监测是全站的管理。
1.3环境监测的所管的范围是监测全过程,要求的是全站的管理,当然要求全体职工参加。只有通过各级领导、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后勤人员和其他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才能真正把监测质量搞好。只有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政治素质,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事业心,才能保证环境监测质量。
2.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则是通过测取、解释和运用数据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当地环境质量信息,及时、准确、科学、有针对性地为环境监督服务,从而达到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水平。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灵魂。
2.1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的指标是用数据的基本特性来表示的,而工作质量的指标,则是以质控数据的合格率,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等表示的,若数据的合格率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均较高,站内各项规章制度不但比较健全,且能严格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都很高,这就意味着工作质量的提高。
2.2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是指与监测数据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于数据质量的保证程度。它涉及到监测站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即是说,监测站内的各级领导、各业务职能科室和每个职工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监测结果的质量。工作质量体现在监测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活动之中。
工作质量是数据质量的保证,数据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结果。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不仅是抓数据的质量,更要抓工作质量,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才能保证和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
3.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3.1分析方法的影响环境监测方法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完善的,并非一成不变。同时,不同的环境污染物浓度,在分析时采用的方法也随之不同。因此,一旦在操作过程中,由于采取了不完善的方法或者搭配不当,就会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2仪器设备样品在分析过程中,会受到仪器设备的影响而直接使分析结果带有误差。这是因为仪器设备往往自身会有一定的精确度和灵敏度误差。
3.3现场样品的采集3.3.1监测布点监测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监测布点。但是,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地理位置、天气状况以及周边环境等影响,难以实现理论上的监测布点,而只能选取其他可代替的点位来因地制宜的进行监测。一旦监测布点与要求中的相差较远,或随意的不按规范布设点位,就会使采集的样品和监测数据出现错误,从而无法反映出真实情况。3.3.2样品的采集在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中,采样往往被认为工作简单而被忽视,其实恰恰相反,在环境监测中,如果采样方法不正确或不规范,即使操作者再细心、实验室分析再精确、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再严格,也不会得出准确的测定结果。
3.4人员素质的影响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采样、监测以及分析等人员,这些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工作态度的好坏和责任心的强弱将会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环境监测的基础工作
4.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与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与各项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使监测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4.2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一般有来自监测站外部的,也有来自监测内部的,它是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也是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监测质量的依据。
4.3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以特定的程序和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制定的技术准则的法规;管理标准是为合理地组织力量,正确指导行政、经济管理机构行使其计划、监督、指挥、组织、控制等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准则,是组织和管理工作的依据和手段。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是执行标准的保证。4.4技术教育与人员培训
环境监测各项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贯彻执行都需要人来进行。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应分门别类举办各种类型与不同层次的技术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操作技术、统计分析等业务技术水平,保证监测质量。4.5计量工作
环境监测向社会提供监测数据,有许多采样、测试等分析仪器是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为此,环境监测必须按计量法要求进行计量认证和对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定或校验,同时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保证量值的统一和准确可靠,使数据具有公证性。5. 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质控过程的终点,把好最后这一关,可以及时的发现和修正错误,改善质量保证体系。实验室的事后控制主要是通过数据与记录的控制、内审、管理评审来实现的。5.1数据与记录的控制数据要真实、完整、准确、可靠,在技术上要经得起推敲。记录指的是实验室操作的成文依据和测量过程所有成文记录,包括:计划、方法、校准、样品、环境、仪器和数据处理等。应准确地做好成文记录和数据报告。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对实验室诚实的考验。对测量负有责任的人都应在记录和报告上签字,以表明技术内容的准确性。5.2内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管理手段,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核,纠正和预防不合格工作,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并对质量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5.3管理评审是指为了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由最高管理层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正式的评价。通过管理评审对质量体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检查和评价,确定体系改进内容,推动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和向更高层次发展。管理评审由机构负责人实施,每年至少评审一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