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品种甜玉米自交系新陈种子活力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品种甜玉米自交系新陈种子活力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了解甜玉米自交系种子的活力变化情况,以4个甜玉米自交系的新陈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标准发芽试验并测定电导率。结果表明:甜玉米自交系种子经过不同时间的贮藏后,其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幼苗干质量大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陈种子幼苗与新种子所得幼苗的株高和鲜质量相比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个别甜玉米自交系陈种子的活力下降迅速。

关键词:甜玉米;自交系;种子活力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2.023

New and Stale Seed Vigor of Different Varieties Sweet Maize Inbred Lines

YUAN Xiao-hua, WANG Chong, WANG Peng-wen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 Taking the four kinds of new and stale seed of sweet maize inbred lines as the source materials, The germination rate, germination potential, vigor index and seedling dry of maize seeds after different time of storage were studied by electrical seed-bearing scale conductivity test and standard germination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changing rule in the seedlings of seedling height and fresh weight between stale maize and new seeds, but individual stale seed vigor of inbred lines of sweet maize varieties declined rapidly, and this w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ey words: sweet maize;inbred lines;seed vigor

种子是农林园艺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 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成效和收益[1]。高活力种子发芽快、出苗整齐, 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比较强。低活力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虽然能够发芽, 但发芽比较缓慢,出苗也不整齐, 甚至不出苗。种子活力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也是其使用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甜玉米自交系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活力会有所下降[2] , 但不同品种活力的变化情况可能会存在差异, 研究参试品种新陈种子活力特性以及在室内的表现情况, 能够为种子的生产、贮藏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3]。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的自交系品种有4个: WT46、WT56、WT64、WT83。陈种子分别为 2011、2012、2013年产, 4~8 ℃条件下种子库贮藏;新种子为 2014 年产。

1.2 试验方法

1.2.1 发芽情况测定 各取净种子20粒, 3次重复,用滤纸法置于恒温培养箱, 25 ℃恒温条件下发芽, 第4天统计发芽势,第7 天 统计发芽率。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 株正常幼苗,分别测其幼苗苗长、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 。

出苗指数公式:GI =∑G t/ Dt,其中Dt为出苗日数; G t为在t 日的出苗数。

活力指数公式:VI =GI×S,其中S为一定时期内幼苗的长度(cm)或幼苗的质量(g);GI为发芽指数。

1.2.2 电导率测定 每一处理随机取20 粒净种子,2 次重复,同时称质量。然后用蒸馏水冲洗2遍,超纯水冲洗1遍,用滤纸吸干浮水,将种子放入洁净的200 mL烧杯中,加入 80 mL超纯水(电导率1 113~1 117 μs・cm-1),并以超纯水作对照,在 20 ℃下浸泡24 h,所有烧杯用塑封膜盖好,于(20±1) ℃条件下浸泡24 h。然后用清洁塑料网取出种子, 用DDSJ-30 8A 型电导仪测浸泡液和对照的电导率,单位微西门子μs 。

电导率 = (重复Ⅰ电导率值/重复Ⅰ的20粒种子的质量+重复Ⅱ电导率值/重复Ⅱ的20粒种子的质量) /2。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陈种子的活力差异

由图 1~图3可以看出, 各品种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其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对于WT56、WT64种子而言, 其2012年陈种子比2013 年新种子的活力指数要高,但其发芽势、发芽率均低于新种子。WT83新种子活力相对较高, 但其陈种子活力下降却比较明显。WT46和WT56的新种子活力均较低, 经贮存后WT46活力下降缓慢,WT56无明显变化。由上可知, 各品种的种子活力存在一定程度差异, 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后其活力差异更为明显。

2.2 新陈种子幼苗生长势的差异

由图4 ~图6可以看出,这4个品种的甜玉米新陈种子幼苗的株高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而且其中部分品种陈种子的株高反而高于新种子幼苗的株高,但WT83的新种子与陈种子株高相比差异较大,2012年的WT56的株高是最高的。 各品种的鲜质量以WT46、WT64和WT83 下降最为明显,而WT56的鲜质量则突然下降。 就干质量而言,WT64和WT83下降明显且有规律,WT56新种子干质量最高,但陈种子干质量则较轻,WT83下降迅速且有规律,对于WT46和WT56而言, 这3项指标变化不明显 。

2.3 新陈种子电导率的差异

种子老化与劣变伴随着膜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块的改变,这已为许多论著和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所肯定。老化的种子, 细胞膜透性增加, 导致内含可溶性物质大量向外渗漏, 细胞渗漏的多少与种子田间出苗率成明显的负相关。由图 7 可知, 在标准发芽试验中表现出较高活力的WT83电导率也相对较低,且其陈种子电导率升高幅度也较小, 各品种新种子的电导率都小于陈种子。WT46、WT56和WT64的新种子电导率都较高,但WT56陈种子的电导率升高比较明显,而WT46和WT64的2012年陈种子比2011年陈种子电导率要高。

3 结论与讨论

乔燕祥等在对两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人工加速老化的时候发现,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不同品种间耐老化能力有明显差异[5-6],但变化趋势是相同的[7],郑跃进等研究试验表明,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等幼苗生长指标较为可靠[8],玉米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 活力一般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高活力的种子活力下降慢, 但也受玉米品种影响[3]。个别品种新种子活力较高, 但其陈种子活力下降却比较迅速。总体来说,新种子的活力比陈种子活力高,在各项活力指标中, 发芽势、活力指数和电导率能比较明显地反映出种子活力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与前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在普通的贮藏条件下, 玉米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但活力下降的趋势早于生活力, 用活力更能准确地反映种子的真实状况[9]。一般在农业生产上的规律是新种子比陈种子的活力高。但种子活力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种子发育、收获、加工、贮藏等条件的影响, 因此在试验中往往会出现陈种子活力高于新种子的现象。可见, 种子的新与陈并不能成为种子质量的唯一标准,更可靠的依据是其活力的高低, 因此以种子活力测定的结果指导种子使用会更加有说服力。电导率的测定是豌豆等大粒豆科种子活力测定的一个可靠指标, 新种子的电解质百分率小于陈种子的电解质外渗百分率[10],虽然电导率在玉米种子活力的测定上不尽完善,但整体而言新种子活力普遍高于陈种子,这可能与不同种类的种子的结构不同有关, 也可能是因为电导率测定结果易受种子大小、机械损伤、种子水分以及种子处理等因素的影响所致[11-12]。准确掌握各品种的贮藏性能和种子活力的变化情况, 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郑光华. 种子生理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597.

[2] 王清峰,宫庆友,沈凌云,等.超甜玉米种子活力研究[J].种子,2007,26(6):4-7.

[3] 杨建肖,崔彦宏.玉米不同品种新陈种子活力研究[C]// 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 中国作物学会,2007.

[4] 乔燕祥,高平平. 两个玉米自交系在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和种子活力变化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3,29( l ):123-127.

[5] 刘明久.人工老化对6个玉米杂交种活力的影响[J].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0,28(3) :1-3.

[6] 刘明久,王铁固,陈士林,等.玉米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特性与种子活力的变化[J]. 核农学报,2008,22(4) :510-513.

[7] 马平安.人工老化对玉米种子活力影响[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8] 王清峰,宫庆友,沈凌云,等.超甜玉米种子活力研究[J]. 种子,2007,26(6):4-7.

[9] 陈,王玺.玉米杂交种新陈种子活力的比较研究[J].种子,2006(3):58-59.

[10] 郑跃进,张富厚,李丽,等.玉米新陈种子活力的研究[J].中国种业,2002,121(2):25-26, 28.

[11] 张文明.电导法测定大豆种子活力初步研究[J]. 种子, 2003, 22 (2):34-36.

[12] 杨青林,王艳芝,季志强,等.电导率法测定玉米种子活力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