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图腾的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腾的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美的历程》是李泽厚的重要著作,他把数千年文艺、美学纳入时代精神中,阐释了许多美学现象的历史和心理积淀,其独到的见解,曾经影响了一代青年,引导了一批读者进入美的殿堂。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对美的历程做了一次颇为完整的巡礼,本文作为《美的历程》的读后感,主要从“图腾”这一耳熟能详的外来词入手,对图腾,尤其是中华艺术图腾做了一次新的解读。此篇文章重点论述集中早期中华艺术,主要表现在远古图腾、青铜饕餮方面,并且其中引申出来的艺术起源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图腾;巫术;艺术

艺术最初的存在方式依附于原始的巫术仪式,是为了满足巫术礼仪的需要而产生的。原始人们对于美感的产生,使得艺术在巫术礼仪的促进下慢慢得以发展,并且伴随着社会走向文明、理性,艺术也慢慢地从巫术中脱离了出来,独立地存在并得以发展。即使艺术最初是为了满足巫术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但是不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艺术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李泽厚在其著作《美的历程》中提出宗教、艺术、哲学这些原始活动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开始,它们慢慢发展成为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也就是古老的图腾活动。在原始社会中先民们一般都会有对于宗教的信仰,他们之所以在原始社会中有这样的思维特点,很多学者认为是因为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人们开始将自己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思维观念和原始先民们的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艺术和审美也毫不例外地孕育在这种思维之中。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带有着极其神秘的色彩。布留尔提出,对信仰图腾的原始人们而言,一切动植物甚至是像太阳和月亮都是图腾的组成部分,都有着它们自身的意义。因此,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图腾。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不同的时代有他们各自的图腾文化,无论什么时候的图腾都无不体现出它的时代美。

“有意味的形式”――远古物象图腾遥远的图腾活动与巫术礼仪,早已沉埋在了过去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之中。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中国远古神话传说,那些陈腐不堪的原始图像轮廓,以及那些奇奇怪怪的阴阳八卦……从具象到抽象,从动物的写实逐渐地演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也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之所以称原始图腾为“有意味的形式”,其最大的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像观念积淀为感受。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是在于它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但是,只有形式缺其内涵(内容)固然也不存在美,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形式与内容在艺术上乃是不可分割的,内容没有形式无法加以表达。形式失去了内容也会变的干瘪无力。例如: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几何图案的花纹是由鱼形的图案演变来的,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演化而来的,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嶂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的……这些图案开始是写实的,逐渐地都走向图案化、格律化、规范化,随着岁月的流逝,重复的仿制,最终成为了规范化的一般形式美。

“狞厉美”――青铜饕餮图腾时下我们谈论中国美术史,都津津乐道于青铜饕餮,它为什么会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在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一书中,曾说到,“饕餮究竟是什么呢?这迄今尚无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什么是兽?则各种说法都有:牛、羊、虎、鹿……本书基本同意它是牛头纹。现代民俗学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调查表明,牛头作为巫术宗教仪典中的主要标志,被高高的挂在树梢,对该氏族部落具有极为重要的神圣意义和保护功能。”探明了青铜器形象的来源,我们才可能准确地认识餐臀形象的审美特征“饕餮纹”之所以美,不在于它本身的图腾,图案有多么的神秘,有多么的具有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更不是因为它们具有多么强的装饰风味。它之所以美是那些构成图案的粗犷雄健的线条,那种不可抵挡的原始感,这些都无不恰到好处的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宗教情感。这似乎也正是战乱前的黎明,从炎黄时代到殷周,氏族部落之间争权夺利合并战争,伴随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战争、纷争、屠杀和掠夺。就是在这个“如火烈烈”的野蛮时代,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才使得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命运气氛,加重了它本身神秘与狞厉之感。但是不是任何具有“狞厉神秘”色彩的艺术品都有价值,如果它没有历史命运力量和它内在的原始感,纵然它的形象是如何夸张威吓,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那种震撼力的。总而言之,早在春秋之前,已萌发了雄浑的审美观念。这一观念既有正面的刚健而庄严的雄浑,又有反面的狞厉而粗犷的雄浑,前者以龙韵形象为表,后者以青铜饕餮为代表。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共同合成了中国春秋前雄浑观念,。它们也是后世雄浑这一市美范畴的滥筋和胚芽。

作者简介:王静媛,1989年10月出生,女,汉族,籍贯甘肃兰州,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美术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