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的标准化功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的标准化功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信用评级对于债券市场的发展极其重要,其金融功能的源泉是标准化。评级机构的风险评估创造了相对性及其附属价值,因为所有可能阶级和国家的风险投资都可以被比较。信用评级机构通过标准化的信用评估过程建立价值。评级机构建构了信用关系本身,并从而降低了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总体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信息不对称导致,一方面由标准不统一导致,因而提供了标准化功能

【关键词】信用评级 债券市场 信息不对称 标准化 功能

在信用评级市场中,标准化功能与产品质量、地理区域和产品分类相关。从供给方面来说,信用评级机构可以被分为官方认可的和不认可的机构。

一、产品流程和质量标准化

(一)信用评级界定了发行债券的流程以及债券质量

符合债券投资流程的评级,将会更有价值。这个结果与发行者无关,因为成本差异只发生在投资者群体内。对于一些具有类似评级方法的高质量评级机构来说,这种标准化价值是有限的。低声誉评级机构会给投资者造成交易成本增加。

(二)信用评级的标准化功能够为市场创造结构性益处

发行者可以通过改换系统和不同评级方法去提供有关自己的信用信息。信用评级机构应专注提供标准,这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巩固市场地位。反过来,国家不应该采取措施限制标准化的施行,而是应该更好地约束它的定义。

(三)大多数产品和服务市场都特征于完全分开的质量细分市场

评级机构不仅要面临分析过程中的质量选择,同时也要考虑他们所评级的发行者。对所有中介商业模式这都是固有的,他们不仅仅要选择服务的质量,也要选择产品或客户的质量。例如,零售商必须要选择他所能提供的产品范围,也要选择营销服务的质量。对债券投资而言,这转化为对分析质量和信用风险的选择。有些投资人侧重于高信用风险,或侧重于低信用风险。评级之所以会特别珍贵,是因为它们使高低信用风险之间的比较成为可能。

二、地理区域的标准化(区域协调)

(一)信用评级的一个典型变量是地理因素

我们经常可以明确地区分地方、区域、国家和国际的市场。对于信用评级,因为各国的金融法规和标准存在潜在差异,所以国家和国际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面对地理差异的基本限制,赋予了信用评级进行风险全球可比性的可能,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可以维护自己的断言权力。评级的信息触角同样是无处不在。从另一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发行者也对这种全球范围触角感兴趣。他们希望拥有最大可能的投资者基础,以实现尽可能低的利率。换言之,信用评级机构基本上照顾了来自全球金融市场的需求。再次,至少在谋求获得全球关注的发行者方面,评级机构并没有太多的空间,能够使自己被明显地区分和辨识。

(二)在发行者和评级机构的评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实质性的员工间互动

在这方面,信用评级是本地化或本土化的。发行者会要求联络人在地理上和文化上是相近的。为了获得一个地区的大量业务,甚至是国际知名的机构也需要一个本地的代表。国际评级机构是非常有组织的,因此这种方式也直接构成了对国内参与者的竞争威胁。适应当地投资者的需要才是实现真正产品差异化的唯一可行办法,因为全球机构根本不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世界标准。

对国家来说,应本着维护经济金融与经济金融安全的远大目标,明确信用评级的监管机构,加快官方认证一批有实力的本土评级机构,未来在本土融资、人民币各类债券发行、机构资产的审核等业务方面,应当主要由本土评级机构完成,甚至强制拥有至少一家本土机构的评级。另外,限制外国评级机构在华可以从事的领域和持股规模,限制其信用评级业务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敏感性行业。

三、产品分类的标准化

(一)债券的评级状态――已被评级的债券和未被评级的债券

这可以直接影响债券的监管状态。一个机构可能集中于某些行业、金融产品或领域,如信用评级,关键是在一个专门领域中建立其优越信用分析的声誉。在某个行业的集中策略和地理专业化也有同样的问题。从需求的本质出发,全用途评级机构由于其广泛覆盖性,因此总是在债券产品比较方面具有优势。在市场策略上,应更加专注细分市场,而不追求在短时间就成为类似于标准普尔的“全面业务评级机构”。在美国,也有很多人不把标准普尔的评级当成金牌律令,而只把它当成自己独立研究的参考。即使美国不使用放弃金融监管的手段,也可以用放弃对评级监管的手段去放弃对债券的监管。

(二)官方认可与未被认可的债券

官方认可并不像质量、地理和产品类别,它通常不是企业的一个策略变量。因评级所携带的许可价值,认可机构对非认可机构具有优势。因此,非认可机构本身将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其优点是较高的灵活性和较少的市场影响。

四、总结

信用评级为债券市场提供了标准化服务,因而产生相应的金融功能。但同时,信用评级也可能金融危机下失灵,但信用评级标准化功能失灵并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评级机构的重点不是给予最好的基础分析,而更在于保证不失去自己的标准影响力。在信用评级产业中,评级机构的收益与实际评级无关,对于债券市场的新入者来说,准确把握信用评级结果、关注信用评级迁移是一项必修课。对评级机构来说,首先要尽量做到评级流程、评级标准和评级质量符合国际规范,满足市场需求是安身立命之本;其次,切莫一心追逐“合作-合资-独资”的策略,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首先做好本国市场,或者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评级产品,紧跟金融创新的形势;最后,合并或收购知名评级机构,掌握实际控制权,不要执着于以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何运信,赵静.信用评级业监管研究的中外比较与启示[J].征信,2009.

[2]张亦春,郑燕洪,雷连鸣.国外信用评级制度与对我国的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