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高层建筑发展成因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高层建筑发展成因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城市是一部石头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石。论文从重庆市的高层建筑特点出发,重点剖析了重庆市高层建筑发展成因,为重庆区域高层建筑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参考价值。

Abstract: Cities are a history of stones, and buildings constitute the cornerstone of the city. Starting from the features of tall building in Chongqing,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 in Chongqing,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high-rise building development in Chongqing.

关键词: 高层建筑;发展成因

Key words: tall buildings;developing cause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134-02

0 引言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的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又有“山城”、“雾都”等称号。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部署的发展,重庆于1997年被设立为直辖市,成为国家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很快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一级航运、文化、教育、科技中心,西部发展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国家重点产业的房地产经济也在重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重庆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内陆城市成长为新兴的国际化大都市。

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而我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2011年据不完全统计,重庆高楼数量在世界高楼数量中排第18位;在亚洲高楼数量中排第5位;在中国高楼数量中(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香港以627座列第一位,上海以403座位居第二,重庆以364座排第3位;在中国西部地区高楼数量中以绝对优势排在第1位。

本文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对重庆市的高层建筑成因开展深入分析。

1 重庆城市高层建筑发展成因

1.1 重庆地质地形特征 重庆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土地面积的80%。地貌类型多样,地形起伏较大,西部多为低山丘陵,往东逐渐变化为低山和中山。地质构造格局基本生成于印支-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地质构造较复杂。市区位于华蓥山余脉,为两江之间的狭长半岛丘陵之上。城市和郊区丘陵地带与江滨之间高差最大达120m,最低也有30m,重庆市郊南山是拱卫城区的绿色屏障,其山脉的脊点与河滨之间高差更达300m,地表为红色砂岩、泥岩互层,经风化后,较坚硬的砂岩则形成岩、坡、坎岗、堡、坪的地形特征,城市街区地段也就常依此特征命地名。正是因为重庆的这种地质地形特征,使得重庆无法像平原城市一样统一规划。

1.2 重庆气候特征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最低-2℃,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虽然重庆是一个亚热带中纬度城市,山水相依,但是由于处于北半球副压带,加之三面环山,沟壑纵横,从而形成了风速较低、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素有“火炉”之称。因此传统的板式建筑和成片的低层高密度建筑不利于通风排热,降低了居住的舒适度。因此适应高温气候,通过合理的设计尽量降温和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热舒适性的要求是重庆建筑设计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信息的不断渗入,人们发现外来的点式建筑能减小空气流动阻力,扩大风的影响,并可以有效地形成空气对流,提高居住的质量。所以点式高层建筑很快得以普及。

尽量加强通风,利用气流带走热量和夜间通风散热是重庆地区适应夏季少风的防暑降温措施。现在高层建筑的选址上多利用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的选址模式,充分利用嘉陵江、长江等江河湖泊的水陆风,加强建筑的通风散热,小区规划在风向选择上多数朝向全年主导风向和局部小气候风向,采用设置喇叭口等兜风和导风的措施,引导和加速风的流动,高层建筑的设计更利于制造夏季穿堂风,以帮助室内通风、降温。

1.3 城市发展的需求 随着97年直辖市的成立,大量农村人口不断涌入重庆。2010年两江新区的正式挂牌成立,外来工商企业的相继进驻,重庆的人口在不断的膨胀。重庆这个最年轻的直辖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不得不面临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其中对于山地、丘陵地形特点的重庆来说,人多地少的矛盾更显日益尖锐,城市用地的昂贵,为了平衡居住建筑和其他用土地的平衡,要将有限资源最大范围覆盖最有需要的人群,无疑将使高楼成为必然思路。华润二十四城、棕榈泉国际花园、招商江湾城、龙湖春森彼岸、中海北滨1号天赋、海悦蓝庭、保利高尔夫豪园、金科廊桥水岸等高层建筑小区也都以其各自的建筑特色相继出现在世人面前。

1.4 国际化、多元化发展,重庆建筑争相占领城市制高点 如今的建筑从低层向高层发展正愈演愈烈,人们在它们面前显得越来越渺小。古代原本象征神灵至高尊严的图腾高塔、神庙和教堂曾如何震撼着世人。但在现代技术发展下,这种象征威严的高度可以轻而易举地被突破。与大多数其他城市一样,重庆市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化进程更新的。而重庆人对于高度的向往还是21世纪到来的那一刻得到了爆发,随着直辖市效益的日益显著,以渝中区为代表的重庆市区不断涌现出一座座摩天大楼。截止2004年底,面积仅22.56km2的渝中区就有506栋高层建筑,致使渝中半岛的高楼密度居全国第一。

随着人们的不断追求,建筑的高度在不断的攀升。二十多年前解放碑(全称“人民解放碑”,高约26米)还是重庆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现在提到解放碑更多的想到的是一个文化和商业的中心,那座曾经的重庆地标早已经淹没在纽约.纽约、重庆时代广场(即过去的美美百货)、重庆中央商务区等超高层建筑之中。随着直辖市的成立,经济的发展,重庆也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知名企业入驻重庆,其中也不乏知名的房地产商。各家地产商都使劲浑身解数想要占领重庆“制高点”,为其企业打响名牌。例如重庆化龙桥旧城改造中,瑞安将在嘉华大桥桥头建398米的高楼,希望将其打造成重庆新地标。香港九龙仓集团联合内地地产大户中海集团在江北嘴A、B、C三个地王项目地块的开发计划,其中A地块命名为“国金中心”,将建成一幢300米超高层和四幢塔楼组成的地标建筑群。台湾地区日月光集团在重庆启动的日月光广场,由6幢200米以上,总高度达330米的摩天大楼构成的超高楼群,放在哪个城市都堪称“大手笔”。亚洲最大房地产企业之一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旗下凯德中国,豪掷65亿获得重庆市中心两江交汇处朝天门一商业地块,计划打造一个坐拥重庆无敌江景,改写重庆城市天际线的综合性地标项目。重庆的建筑高度也在这些知名地产的争夺战中不断攀升。

2 结语

不管是过去依山而建的吊脚楼,还是现在现代气息的林立高楼,整个重庆城中的建筑依山傍水,层叠而上,和周围的群山相互辉映,也使得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显得异常丰富多彩。城市是一部石头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石。重庆的房子,与自然山水水融,演绎出了独成一派的建筑气象。以城市底蕴的方式深刻烙在人们的印象之中,永不磨灭。重庆的确有香港都市的繁华与时尚,甚至最中心地区也有类似纽约高楼大厦的林立密集,但它始终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依然带着山水之城的痕迹,它既不是香港,也不是纽约,它仍然是重庆,它以其独特的音符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城市乐章。

参考文献:

[1]周铁军.气候是不可移植的地方特征 适应气候的重庆地区传统建筑技术更新.时代建筑,2006,(4): 60-63.

[2]吕俊华.研究历史 探索未来――《中国现代城市住宅》概述.建筑学报,2006,(4): 5-7.

[3]王琦,邢忠,龙灏.高度在矛盾中攀升――重庆渝中半岛商务中心区硬核区摩天楼发展与反思.时代建筑,2005,(4):69-73.

[4]刘书宏.以建筑符号学来看台湾本土的建筑风格.山西建筑,2009,(1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