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于漪“目中有人”语文教育思想探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于漪“目中有人”语文教育思想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影响颇深。本文撷其一角“目中有人”审思深研,在教学实践中升华认识。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论述,即“目中有人”是教师必备的职业情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综合素养。

关键词:于漪 语文教育 教育思想 “目中有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33-01

于漪——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此项殊荣是对其人格魅力、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综合肯定。她在语文教学理论方面著述宏丰,同时在实践领域成果丰硕。初涉于漪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目中有人”时,由于缺少实际教学经验,理解尚浅,感触颇少。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方才真正体悟到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青年教师的爱,才真正领会“目中有人”的真谛。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于漪老师的“目中有人”思想意蕴以下三个层面。

1 “目中有人”是教师必备的职业情怀

于漪老师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能够胜任教师职业的人必然是内心光明仁爱之人。在她看来:你要传授学生什么东西,你必须心中先有这样东西。因此,只有教师内心有爱,才能给予学生爱,要做到这点,“目中有人”是教师进入教育领域必须具备的职业情怀。对此,原因有三:

(1)“教师是爱的职业、高尚的职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内心有爱的人。达到此点,“目中有人”是首要条件。一个“目中无人”的教师,爱从何来。爱无处可来,何以算得称职,何以站稳教师岗位,桃李满天下。(2)学生是“鲜活的艺术品”。于漪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文育人”,“教文育人”是一个心与心交流、情与情传递、爱与爱相互捂暖的过程。况且,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脑力劳动过程”、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的过程”。换言之语文教学是生命个体与生命群体共同的生命演绎。因此,面对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品”教师能够视而不见吗。(3)教育关乎学生的成长、祖国的未来。于漪老师把语文教育目标定义为“人的建构”,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思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明日建设者”需具备的素质和精神风貌培育学生,而不只是把其当作接受知识的无生命容器。一个“目中无人”的教师必然职业热情缺乏、教学智慧贫瘠、情感干枯,如此之人,如何担负起教育之大任,结果只能是“浪费学生的青春,对国家、人民大不敬”。

2 “目中有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课堂四十五分钟,而应是师生生命体活动的所有时间。随着潜在课程的引入,教育、教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具体的时间界限可划归为课前、课上、课后。

课前是教学工作的起始,也最为关键。常言道“一个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教师应做些什么,“目中有人”又是如何体现?于漪老师说:“备课,先备人,后备教材”。足见,备课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渗透彼此生命体验的活动,而不仅是教师与无生命的教材的对话与切磋,因此在课前的备课中,教师须“目中有人”。具体表现在“先行组织者”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理解力、已有生活经验、情感认知程度等等。教师只有宏观把握与掌控学生这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才能备好一课,才能把课上得精彩、如鱼得水。用于漪老师的话讲便是“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课才能上得一清如水,生命涌动”。

课中是教学工作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于漪老师说:“课堂生活其实就是师生间心的沟通,情的交流,不达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可见课堂本身是师生通过对话再现文本内容,再现生活的艺术场所。因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促进互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目中有人”才会使教师留意到课堂上学生情绪的变化、知识掌握的程度,才会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合理生成,才有助于“教学相长”。除此,课堂上不仅存在思想冲突,而且肢体上、言语上的冲突亦有发生,此时教师更应“目中有人”,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开放、民主、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

课后是课上的延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加油站。作为一个教师切不可认为下课铃声就是所有教学工作终止的标志,从而思想懈怠、心里彻底放下学生。其实课后正是教师了解学生、分析学情、总结学法、增进师生感情、反思教学的大好时机,而这一工作的到位程度决定整个教学工作能否正常运转、良性循环。因此,“目中有人”不可缺位于课后。据上,这三个教学阶段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目中有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 “目中有人”体现了教师综合素养

笔者相信,大部分青年教师有类似教学经验:课后,才意识到整堂课都只是和个别学生在对话,目中也都只有个别学生,而其他学生的课堂表现则模糊不清,所留印象也不甚清晰。于漪老师曾说:“教师特别容易偏爱两类学生,聪明伶俐的和可爱喜人的。”这种现象存在之根本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综合素养不够坚实,无法顾及所有学生。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综合素养的提升,课堂上教师的目光才会散射,而非聚焦,才会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才会“目中有所有人”。因此,人在这里不仅指个别学生、优秀生,而是所有学生,更是学困生、“问题”生。可见,“目中有人”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意蕴丰富、充溢人文关怀,更是教师功力的显现,综合素养的体现。

那么,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养,于漪老师在其《奉献——教师的天职》一文中所阐述的三点体会建议可谓金玉良言。一是锤炼感情。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过好三个关(怕烦、怕难、偏爱)。二是夯实功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认真备课,一丝不苟,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作为自己语文功底的奋斗目标,用比别人双倍乃至数倍的功夫学习,在教学的“不足”、“缺陷”中“前进”、“跨越”。三是要努力创新,更新理念,强化意识,不断探索[1]。

以上是笔者通过教学之后对于漪老师“目中有人”的重新品读和理解,坚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关注教学的每个环节,强化教师自身素养最终才能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严颖娜,女,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现在新疆库尔勒市第三中学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