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技(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技(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手把手

“鬼湖”之谜

王 磊

在美国的肯尼亚北部地区,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几乎不生长农作物。这一天,来了一队商人,他们行走在茫茫的沙漠中,一个个被炎炎烈日烤得口干舌燥,可水袋里已滴水全无。突然,大家眼前一亮――只见一汪碧水在前方闪闪发光。于是,他们纷纷狂奔起来,等来到湖畔,看见碧波荡漾,湖水清澈见底,但不大一会儿工夫,辽阔的水面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眼前,又成为一片茫茫的沙漠。大家顿时紧张起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鬼湖”吗?我们不会遭遇什么不测吧?(用传说故事开头,既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又给文章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这个湖,确实就是“鬼湖”。如果你乘坐飞机,从飞机上俯视大沙漠,下面仿佛有一块巨大而美丽的水晶球,这就是非洲著名的图尔卡那湖,又名碧玉湖。因为时隐时现变幻不定,所以被人称为“鬼湖”。(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图尔卡那湖的形状和清澈透明的特点,通俗明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鬼湖”呢?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考察,实验,推测出“鬼湖”现象是由于类似虹吸泉的现象引起的。在“鬼湖”附近,应该有一个比“鬼湖”地势高的地下空洞,储藏着从别处流来的水,还有一个类似软管的地下通道,将“鬼湖”和地下空洞连接起来,当洞内的积水积到能淹没通道最高位时,水就将通道内的空气挤压掉,水便从空洞里流了出来,便出现“鬼湖”。但又因为“鬼湖”处于沙漠之上,即使水再多,也不需多大工夫就流到沙层下面了。就算这水一时没流掉,由于沙漠上狂风乍起,风沙弥漫,不大一会儿也就会被流沙所覆盖,变成一片茫茫的沙海。这就出现了人们传说中的“鬼湖”现象。(先用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再借用物理学中的虹吸现象来进行解释,然后用通俗明了、浅显易懂的语言,层次清楚地向大家介绍了“鬼湖”现象的形成原因。)

“鬼湖”之谜揭开了,科学是首功。愿我们能用科学来解释自然界中的更多奇异的现象。(结尾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最后发出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希望科学能给人类带来更多更大的益处。)

总评:

这是一篇语言简练生动的说明文。作者一开头就用一个扣人心弦的传说故事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用生动的描写、简练的叙述向大家展示了“鬼湖”的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特点,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然后,又连用两个问句巧妙地引入了要说明的事物――“鬼湖”,吸引着读者的目光继续浏览下去。接下来,作者从高空俯视的角度介绍了“鬼湖”的外形特点,再运用科学原理――物理学上的虹吸现象来进行解释,浅显易懂,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精评一条龙

火眼金睛――说说X射线

师亚东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是谁吗?

要想知道他是谁,那得先从孙悟空的眼睛说起。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的眼睛是火眼金睛,能穿透妖魔鬼怪的皮肉,看出它们的真面目,从而让妖怪在他眼中马上现形。但是,这也只是神话传说而已,丝毫没有现实意义。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上还真就有了这么一双火眼金睛,不过,这双眼睛不是人类的,而是一种射线,那就是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于1895年11月8日发现的。当时由于人们对这种射线不了解,就给它取了个未知数“X”的名字,后来人们便称它为“X射线”。

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因此,它在医学中常用作透视检查。临床医生为了明确诊断,常需要病人到放射科做各种检查,如透视、摄片、消化道钡餐以及特殊的造影等。在医学领域,X射线已成为人类战胜许多疾病的有力武器,而且还为今后物理学的重大变革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正因为这些,在1901年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伦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将X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X射线对人类查出疾病元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它也有有害的一面。长期受X射线辐射对人体有伤害。X射线照射量越大,对人体的损害就越大。X射线照射量可在身体内累积,其主要危害是对人体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使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病菌容易侵入机体而发生疾病。因此,虽说X射线检查对绝大多数人是安全的,但仍应强调,由于胎儿、婴幼儿、儿童对X射线非常敏感,故孕妇和婴幼儿、儿童应尽量避免X射线检查。

我们相信,有了这双火眼金睛,人类一定会战胜更多的疾病!

同窗视点:

张守望同学:从师亚东同学的文章里,我知道了X射线是由谁发现的,也知道了X射线的作用和危害,还知道了都有哪些人不能经常进行X射线检查。

范玉娟同学:本文题目形象传神,一看“火眼金睛”四个字就觉得很有吸引力,而且,师亚东同学还在结尾又一次点到这四个字,和题目中的“火眼金睛”相照应。

黎家安同学:我觉得师亚东同学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开头写得好,他在此处故意卖了个关子,设下悬念,起到了吸引读者读下去的作用。

教师评论:

柳文生老师:这是一篇介绍X射线的科普说明文。本文特色主要有:1.思路清晰,顺序合理。先从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说起,然后依次介绍了X射线的发现、命名、作用和危害。2.举例分类,方法合理。作者分别举了透视、摄片、消化道钡餐以及特殊的造影等例子来说明X射线的透视功能,这是举例子;为了说明X射线的危害,则分别指出孕妇和婴幼儿、儿童应尽量避免X射检查,这是分类别。3.语言通俗明了,浅显易懂。

作文升格

【升格之前】

我是克隆绵羊多利

贺玉美

1996年7月5日,在威尔莫特等人第248次实验后,我――成功地诞生了,我就是克隆小绵羊多利。

对于我的诞生,许多人都很好奇,他们总是提出相同的问题,问我到底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那我就给你们讲一下我诞生的过程吧。

要说起我的诞生经历,也不怎么好玩。最初,我的恩人,也就是科学家威尔莫特等人,从苏格兰一只黑脸羊的身体内取出卵,然后用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再从芬多塞特六龄母羊乳腺细胞中取出核,同取走核的苏格兰黑脸羊的卵细胞结合。手术完成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这个换核卵,让卵细胞质与乳腺细胞核相互协调,使“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然后再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内。终于,到了7月,我被成功地克隆出来了。

我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他们都说我的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工业,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也就证明了: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对于我的成功问世,我也备感欣喜。克隆技术的确是一项很好的技术。它是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克隆技术的进步,我想让科学家们多克隆些能为百姓尽职尽责的人类。让克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吧!

升格建议:

1.作者想要说明的重点是多利的诞生过程,建议把第三段说明多利诞生过程的内容进一步充实,而第四段关于体细胞和胚胎细胞的内容与中心联系不大,可以删去。2.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文章应在突出它利的一面的同时,再点出它弊的一面,从而使内容显得更严密。3.文章第三段介绍多利诞生过程的语言过于简洁,因而有些地方说明得不够清楚,也不够准确。另外,文章语言特色不够鲜明,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特点,生动活泼点更好。

【升格作文】

嗨,我是多利!

贺玉美

嗨,我是多利!

1996年7月5日,在以威尔莫特为首的科学家进行了第248次实验后,我成功地诞生了,我就是世界上第一只人类用克隆技术创造的新生命――克隆小绵羊多利。

对于我的诞生,许多人都很好奇,他们觉得不可思议,总是提出相同的问题,问我到底是怎么被“克隆”出来的,让我觉得不胜其烦。下面,我就干脆做一次“新闻发言人”,给你们讲一下我诞生的过程吧。

要说起我的诞生经历,也不怎么好玩。最初,我的恩人,也就是科学家威尔莫特等人,从苏格兰一只黑脸羊的身体内取出卵细胞,然后用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细胞核,与此同时,再从芬多塞特一只六龄白脸母羊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把细胞核移植到取走细胞核的苏格兰黑脸羊的卵细胞内。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这个换核卵,让卵细胞质与乳腺细胞核相互协调,从而融合到一起,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像受精卵那样开始分裂,发育,成为胚胎,再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内继续发育。在277个成功与细胞核融合的卵子中,只有29个存活下来,被移植到13头母羊体内,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幸运者。

终于,在移植手术后148天,1996年7月5日,我诞生了,成为世界上第一只人类用高新科技克隆出来的雌性小绵羊,他们给我取名为“多利”。

这就是我的诞生过程,是不是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只不过是只有1/277的成功率幸运地与我结盟,其他的都失败了。我成功问世,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了备受世人关注的幸运儿。因此,我特别感谢人类发明了克隆技术。可是,我又有点担心,假如有一天,人类把这个技术用来克隆人的话,那世界不就乱套了吗?

升格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显示出几大优点:

1.重点突出,清晰明了。作者抓住了自己说明的重点――多利的诞生过程,用准确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多利的诞生过程,重点突出,清晰明了。2.方法灵活,准确严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几组数据,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多利诞生的不易和偶然性,使得说明更加全面,严密。3.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单从文章题目就可以看出文章语言的特色,“嗨,我是多利!”亲切自然,“新闻发言人”的说法生动有趣,“恩人”的称呼诙谐幽默,生动活泼地说明了多利的诞生过程。

总之,升格文是篇较为成功的科技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