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行为艺术的出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行为艺术的出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行为艺术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就处于一种在野的现状,成为公众批评的对象,被批评界口诛笔伐,负面的评价胜过正面的评价。本文试图探讨行为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出路问题,开拓更广泛的空间、谨防过度阐释、艺术家要多加入自己创新。

关键词:拓展空间;谨防阐释过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39-01

行为艺术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就处于一种在野的现状,成为公众批评的对象,被批评界口诛笔伐,负面的评价胜过正面的评价。

由于行为艺术比较讲究艺术个性,带有瞬间性、不可重复性、偶发性等,对它进行评价就很不方便,常常被人视为表现个人情绪的胡闹;行为艺术在中国出现的比较晚,时间短,没有明确的概念,缺少充分的理论基础,所以国内的艺术批评家多对此表示沉默;又由于需要足够的人力和财力等物质条件行为艺术才能完成,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这样的物质条件。因此,行为艺术至今还是艺术批评界尚未开垦的一块处女地。鉴于行为艺术发展道路如此坎坷,本文试图探索其未来发展的道路。

一、扩展公共空间

目前,造成行为艺术与公众严重对立的原因,主要是精英主义意识形态在作怪(精英意识强调艺术为少数人服务,晦涩难懂)。许多作者将自己凌驾于公众之上,缺乏与公众的交流沟通,缺乏对公众的生活状态、命运的关注,脱离了广大民众生存的现实环境,根据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进行创作,沉醉于自我的陶醉中,其实这样就大错特错了,行为艺术在本质上是属于大众的,没必要拒大众与千里之外,因此,行为艺术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拓展更新的公众空间,让公众与之形成互动。

首先必须关注公众的生存经验与视觉经验,艺术家应当把自己视为公众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凌驾于大众之上,要用平等的视角去深切关注公众的生存经验,从中提取出可以进行表现的艺术观念,公众之中有取之不尽的材料,从而进行创作,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与公众生存经验有着现实的联系,也保留了公众的主体性位置,提出现实问题,供人思考。

其次,要想把艺术和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艺术家要积极的向大众文化借鉴和学习选择好自己的立足点,要维护真理和正义,做到一个艺术家应尽的责任,使社会文化能够进步,坚决的反对暴力、血腥、拜金,一切不健康、不阳光、低级趣味的都应该竭力的排斥。优秀作品应该是这样的,如:

郑国谷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社会公众性的关注,他关注的新人群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这一代新兴人类,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年代,生活条件优越,同时政治经济都是全球一体化,被商业文明包围着。这个时期也正值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所以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孤独,加上家长没有有效的陪伴,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孤僻、不爱与外借接触和沟通,生活在网络数字的虚拟环境中,外来文化袭击,使他们成了半中半洋的人,他们接受国外的文化,生活方式等等,喝的是可乐,吃的是麦当劳,等等,追求快节奏,追求刺激。郑国谷清醒的看到这一点,把这一代人作为了关注的对象,运用合理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创作出了优秀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谢剑波、梁建华,作品《缝》。这个作品表现的是在现在的都市生活中人与人的陌生和冷漠,他关注的是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都市的人群,他利用了“缝”这个简单的动作,象征性的缝合了处于疏远与距离中的都市中的人们,使他们达到一种和谐、一种一致。对都市人群的关注,是这个作品成功所在,价值和意义所在。

作为一个行为艺术家,要时刻关注民众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那里有他们创作艺术品的源泉,是根本。行为艺术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对长期以来精英文化的最大的批判和反抗,行为艺术强调大众参与性,所以它才时刻的关注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态、视觉经验,精神活动,并且利用自己独创性的作品来表现社会中人性的变异和扭曲,将生活和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达到一种统一。将自己的智慧的思想表达出来,去触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谨防模仿和过度阐释

首先,模仿的嫌疑是行为艺术目前出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缺少自我创造性,我们目前没有一个自成体系的行为艺术的创作的机制,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它甚至还没有被中国的法律和传统价值观念所接受,行为艺术也没有自己的创作规范和创作标准,在创作上,大多依照西方行为艺术创作架势,填充一些中国的内容,模仿抄袭,没有现实的意义,没有艺术的价值,只是单纯的表演而已。

只有民族的、本土的才是自己的,才是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的,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身份,那做来做去,也不会步入发展进步的正轨。西方行为艺术中的亮点和优点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照搬照抄就显得非常愚蠢了,因为我们的国情,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视觉经验、人民的生存状态与西方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站在这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自己针对的问题,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效果。

我国有一批行为艺术家立足自己的国内实情取材进行创作,如王晋、朱发东、余极、戴光郁等,这样做有利于保留自己的文化个性,显示自己文化身份,平等的参加国际交流。

其次,阐释是一切艺术都需要的,行为艺术也不例外,一件作品的完成有时候需要艺术家的创作和批评家的阐释来共同来完成,但是,任何行为和物品的特殊的含义都是社会惯例的产物,是大众都熟知的,不是艺术家自己独创出来的,也不是硬加上的,艺术家的创作表现在按照一定的惯例去发觉新的观念意义。如《文化动物》,在我们见到一个公猪对一个母猪‘施暴’的时候,我们立刻联想到了“”和“征服”,再看两个猪身上分别写的英文、汉字,很容易就知道这象征着“文化”,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对我们的文化入侵,和平演变,也只有在这个文化背景上,我们才能更好的解读它的意义。作为艺术家在针对某一文化问题或某物搞行为艺术时候,必须尊重公众性特征、遵循特定惯例,不然,光凭借助过度阐释的手段,人们就不明白行为包含的意义,不能作出有效的解释,让人感觉迷雾重重,恶心糊涂。艺术家在选择行为和社会惯例时,要考虑它的通用效果,不要太具有地域特点,那样会造成理解障碍,让人感觉过度的阐释。

三、艺术家的创新

艺术家的创新对于一件作品的成功与否有着巨大的作用。

艺术家的创新首先表现在艺术家要在能否用犀利的双眼去发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然后利用行为艺术对其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表现,揭示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提起人们的注意和反思。

其次,作为一个成功行为艺术家,还应对艺术的修辞学有深入的研究和洞察,中国文化深厚,广博,含蓄,有许多隐喻、象征的含义和用法,都作为固定的用法流传至今了,因此,行为艺术在表现某些社会问题的时候可以引进一些古代的文化、古代的现实来进行表现,只是要进行一些现代手段的处理,如对其进行挪用,拼贴,并置等陌生化处理,采取反讽夸张,荒诞等方式,表现自己的创作观念和思想。传统文化以及象征意义和引申意义是艺术创作的丰厚的资源。

最后,表现在艺术家能否有创造性的处理他手中现成的题材,达到一种前无古人的水平。这就要求艺术家创造性的利用身体语言和活动来表现他独特的艺术观念和思想。这对艺术家的要求就很高了,他们需要有渊博的社会文化知识,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大众文化、相应的文化背景等等,还要了解公众的生存经验和视觉经验,具有艺术家特有的对社会对人类的敏感的神经,还要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创造性的揭示和反映。只有这样,他才能创造性地运用材料,创造出令人感觉有新锐性、创造性、新奇性、生动性、随机性与不可重复性的行为艺术作品,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材料的处理上创造性的运用非常的重要,材料可能谁都有,但是只有在智慧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才能会有优秀的有价值的作品出现。

艺术家能否创造性的完成一件作品,涉及到作品是否新颖,是否有好的切入点,给人思考,同时又给人耳目一新的震撼,使人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王南溟.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2]刘悦笛.艺术终结之后[M].南京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