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向共生:建设创新型学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向共生:建设创新型学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储冬生,1978年12月出生,江苏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全国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南通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导师,南通市乡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海安县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海安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积极倡导“问题驱动式数学教学”,潜心打造“生动且深刻”的活力课堂,应邀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执教观摩课或交流成长体会。

谈起专家型管理者,大家常常会想起读书、写作、理论、讲座等关键词。我认为以上这些都很重要,但是考量学校管理者品质首先还是要看他的实践智慧。校长不一定要当教育理论家、教育学家,也不能只是当意气风发的文人,指点江山,而应当是一个思考着的实践者。专家型学校管理者的特质应当是思考力、领导力、规划力、执行力等诸多要素的结合。我们常说,培养人的核心素养要关注其“专家思维的培养”以及“复杂情境中的交往能力”,其实专家型学校管理者的核心素养大抵也是如此。下文仅以我校组织的一次“新年狂欢暨项目学习周”的活动为例,谈一谈我对专家型学校管理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缘起

2014年的秋季学期,恰逢阴历闰月,时间特别长,比往常多出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开学初,学校领导组就着手谋划如何利用好这段“多出来”的教学时间:一方面学校将日常的教学工作规划得更细,更有层次;另一方面学校也想重点策划一两个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校园生活品质。11月,我们一行四人参加了在浙江杭州召开的第二届当代教育家论坛,李希贵等专家都提到他们在学校为学生策划的“新年狂欢周”等活动。当时大家就萌生一种共识:我们学校是不是也可以策划类似的活动呢?为此,学校多次召开校务会、年级部主任会,研究策划活动方案,最终决定在元旦前的最后一周(因调休,本周正好剩下三天上学时间),也开展一次我校的新年狂欢节活动。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为了避免过于“娱乐化”的倾向,进一步突显“学习”的特质,我们加上了名称的后一部分“暨项目学习周”,突显学习特质,不仅仅停留于“狂欢”,还进一步强调对于活动品质的要求。

【思考】什么是专家型的管理者,像李希贵先生那样的专家国内也没有几位。就大多数的学校管理者而言,只要有一种思考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只要真心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我们都有可能走向专家型管理者(专家也有大小之分的)。学习和思考是专家型管理者共同的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学习,懒得思考的学校管理者能成为管理的专家。因为热爱教育,因为一直在琢磨如何更好地提升师生的校园生活品质,所以我们才挤时间去参加学习,才用心将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充分运用到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去。

【思考】要想能够设计出整个活动的规划,需要学校管理者对课程和教学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活动的时间安排则要兼顾场地与师资等诸多因素。这些都是对学校管理者的考验,这种统筹规划的能力也是专家型管理者的核心特质。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对教育规律有比较好的把握,但是仅仅是了解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理论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种协调统整的能力,这种统整既包括对事情不同阶段的把握,也包括对各种资源(人员、场地等)的整合。当然,实现这种协调统整的前提是基于对学校情况的深度了解,只有了解了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才可能实现合理统筹、正确决策。

实施

1. 场景与氛围。早晨师生进校时段,在学校大门口安排部分老师和同学穿上定制的喜洋洋卡通服装,迎接全校师生。学校环境布置到位,着力渲染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2. 理解与表达。以传统节日文化体验为主题,以理解与表达为学习方式,以语文教师为项目学习指导老师,形成分年级的具体项目学习方案,并由语文学科专家对教师适当培训后实施。

3. 探索与创造。以传统节日文化体验为主题,以探索与创造为学习方式,以数学(科学、信息技术)教师为项目学习指导老师,形成分年级的具体项目学习方案,并由数学、科学等学科专家对教师适当培训后实施。

4. 艺术与欣赏。以传统节日文化体验为主题,以艺术与欣赏为学习方式,由音乐、美术、英语教研组设计并组织实施,活动内容包括音乐项目学习、美术项目学习、英语文化体验学习等,分低中高三段设计,由教研组统筹实施。

5. 猜谜与祝福。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有奖猜谜,二是制作新年贺卡。猜谜项目由学校提供两千条以上适合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谜语,布置在学校醒目位置,并设计竞猜具体方案,指导年级部组织实施。制作新年贺卡项目由美术教研组指导,德育教研组长组织分班级具体实施。

6. 义工与影视。家长义工课程由家长委员会负责,各年级部协助落实,力求多一些动手与实践,呈现尽可能多的课程样式。影视欣赏课程则由学校德育处选择并播放合适的影视作品,各年级德育组长统筹本年级活动安排。

7. 展示与狂欢。学生活动中心牵头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团体节目为主,给尽可能多的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我们主要展示前期项目学习的成果,教师也要参与展示,强调师生互动、台上台下互动。

8. 回眸与展望。我们利用元旦假期各年级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设计元旦实践活动,建议学生与家长一起制作过去一年的成长记录,并做好新一年的成长规划,假期返校后学校组织专项展示评比活动。

【思考】实施的过程不仅仅是校长、主任等管理者的职责,更要充分发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这时对于管理者的考验更多是要考验他们所带领的团队的建设水平,考察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实施的过程不仅要求管理者自身对于相关内容要理解透彻,更要能够将这些观念、思想变成学校的办学思想,团队的核心价值观,教师的教学观念,从而融入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活动的规划设计只是为活动绘制了蓝图,关键还要看活动的实施水平,参与实施的“每一个”都很重要。专家型管理者要善于将自己的困惑转化为团队的思考,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团队的观念,从而引领整个团队走向更高处。

收获

1. 学生成才。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学习方式的变化对于学生课内的课程学习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较好发展,这种能力不仅仅表现为学科的技能、技巧,更表现为人的发展的一般能力,如交往技能、合作技能、协同学习的技能、项目学习的技能等。这样的活动关注的是全人发展,学生的心智、情感等均得到充分的彰显和锻炼。更为可喜的是,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以崭露头角,他们有的特别擅长沟通,有的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的动手能力特别强,还有的特别能吃苦耐劳……每个人均有机会成为最棒的一个。

2. 教师成长。通过这次活动澄清了我们关于教师研修的两点片面认识:第一,老师怕苦。以往在策划很多活动的时候,总有一个顾虑,那就是老师会不会觉得太辛苦,是不是愿意参与。这次活动老师们都很辛苦,在活动启动阶段也有少数老师觉得不理解,觉得怕麻烦,但是等活动开始之后,老师们的认识就逐渐统一了,大家都觉得这样的活动有价值,都能够积极投入其中。第二,老师不懂。以前组织教师培训活动,总是试图先进行全面的理论阐述,然后再进行实践指导,还常常抱怨老师不理解,行动不能及时跟进。对于项目学习的理念,学校曾对教师进行过专题的理论培训,效果都不理想,但是通过这次活动却让很多老师都领会了项目学习的基本理念。实践告诉我们,其实老师学习和内化教育理念的过程也可以像学生的学习一样在“做中学”。

3. 家长支持。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学的家校矛盾日益凸显,很多极端的案例不断见诸报端。如今家校沟通和理解的程度远远不及以往,我们在与家长交往和沟通的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为自己、为学校配上“厚厚的防护甲”。这次活动中我们却真切地看到了家长们给予学校的诸多支持:那么多的家长自愿到学校来为孩子们执教义工课程,为孩子们的汇报展示做后勤服务,为整个活动做全程的摄影摄像等。其实家校沟通没有什么天然的无法逾越的屏障,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搭建合适的平台,如何让家长理解学校的教育行为,家长只要能够真切地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对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事情,家长一定会支持,这也是我们从这次活动中所体悟到的。倘若你所做的一切仅仅停留于表面,仅仅关注学校和教师,而忽视学生与家长的感受,那我们的学校教育就很难获得家长的真切支持。

4. 社会满意。我们一直认为学校的教育活动最终应该指向学生成长,学校应该低调一些,不必忙于扩大所谓的社会影响,因为教育是慢的事业,是指向未来的事业,教育成果的显现是相对滞后的。这次活动学校也没有想做过多的宣传,毕竟只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而已。但是“事与愿违”,活动期间全校4000多名师生员工在自己的QQ空间、微信中实时“转播”,让这个“事件”很快“发酵”成我们这座小城的一件大事。随后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便陆续关注我们的活动,海安电视台“民生热线”栏目每天关注活动的最新进展,海安播报的网络空间甚至专门安排了记者在学校实施“实时播报”,整个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社会上遇到相关的领导、朋友,大家只要知道我们是来自实验小学的老师,都会谈起这次活动,甚至学校的往届毕业生及其家长也在校园网留言: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学校的时候没有这样好的活动呢?

【思考】谈学校的发展,思考学校的办学,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视角,作为成熟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兼顾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多方的需求,尽可能追求一种共生发展的状态。也许我们无法用直观的语言来描述“共生发展”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但是上述活动中我们却分明感受到一种美好的共生境界,学生、教师、家长、社会都为活动付出了自己的辛劳,同时大家又一起分享着活动所带来的喜悦与感动。只有在尊重儿童、敬畏生命的基础上兼顾各方利益,学校的发展才可能走向更高的平台,才可能赢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专家型管理者在学校的办学追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局部的、浅表的利益,而应该引领自己的学校和团队往“高处立、深处挖、宽处行”,从而实现办学品质的整体提升。

反思

当初在选题策划的时候就是想要通过这次活动实现三个方面的目标:第一,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校园记忆;第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第三,进一步优化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交往,融洽情感,凝心聚力。现在看来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三个目标的达成水平尚有差异,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力争做得更好。我们曾在申报学校“十二五”主课题时写道: 所谓共生教育就是以“共生”为核心哲学思想,本着“尊重多元、顺应自然、对话生成、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建构、开发具有学校共生特色的课程体系,变革、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具有共生特质的教育实践形态,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理想公民。这只是一段理性的阐述,共生教育的实践形态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缺乏一种实践层面的鲜活的共生教育样本,现在看来这次“新年狂欢暨项目学习周”的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共生教育的校本实践,今后我们还可以做更多类似这样的有益探索。

【思考】专家型管理者还有一个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有一种反思的精神(包括反思的意识、反思的能力等),每一次的实践之后都应该能够及时通过反思来总结经验、明确问题。通过反思将感性的、粗糙的思考提升为理性的学校观念,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甚至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这种反思与提炼的能力和意识也是专家型管理者的重要品质与核心能力。

本文仅以我校的一次活动为例来谈专家型的学校管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管理团队就是专家型的,其实我们也仅仅是和大家一样在思考如何成为专家型的学校管理者而已。我认为要想成为专家型的学校管理者至少要加强“五项修炼”:一是思维转换,从需求出发,突破“被字局限”;二是系统设计,优化课程方案,突破“发展瓶颈”;三是整合实施,构建生态课堂,突破“显性模式”;四是组织变革,建立结构保障,突破“动力陷阱”;五是团队研修,创建学习共同体,突破“成长困局”。虽然我们的思考与实践还很稚嫩,但是我们坚信“心灵向往,脚步自然跟上”,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我们就会逐渐走向专家型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