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博大·雄浑·壮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林林总总的散文世界,郭保林的散文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其作品被称为情、理、美三维皆优的文学精品。近日读其新作《大赋长江》,为作者宏大的叙事策略所折服。《大赋长江》与同时期某些散文相比,如高楼大厦之于茅舍小屋,黄钟大吕之于箫管竹笛――当然,“茅舍小屋”“箫管竹笛”也有自己的风格韵味,但《大赋长江》的美学意蕴却震撼人心。简捷地说就是结构的宏大、容量的博大、境界的阔大和气势的宏阔。
结构宏大主要表现在汉大赋式的鸿篇巨制与抒写方式上。从总体结构上看,《大赋长江》是以自然与人类、历史与人文这两大主题统领全文,以长江沿岸的人文景观作为立足点展开铺叙,并将这两大主题贯注在各个章节。在宏大的叙事结构中挖掘长江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符号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社会、历史以及经济价值,进而对长江精神和文化内涵给予艺术地表现。作者通过对长江之源的发掘、对原始风光的赞美、对大自然被破坏的痛惜等,深刻表达了自然与人和谐相处这一重大主题。在对这一主题的阐释过程中,融入考古发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相关内容,进而传达出情系千古兴亡,景融万里荣枯的浓浓的历史悲怆感和民族忧患意识。作者不仅阅读长江的山水风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而且还在思考长江哺育的中华大地乃至整个人类的文化传承,表现出浓重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进而关注“历史与文化”这一主题。正是在这种宏大的结构体制中,两大主题交相辉映,使作品中的夸饰与激情得以展开,铺张与排比得以尽意,从而创造一种壮观的景象,给人以壮大的美感。
在具体结构上,文章则采用纵横结合的构成策略,以长江自西向东的自然流向作为贯穿全篇的纵向路线,以提炼出来的多个关于长江流域的主题性内容作为横向辅线,形成纵横交错的宏大结构。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长江两岸不同时代的历史故事、文化传闻等。正所谓“苍茫雄浑的大江巨川,辉煌璀璨的华夏文明,咤叱风云的英雄豪杰,指点江山的风流人物,血与火,诗与剑,涅与新生,伴着两岸旖旎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丰赡的历史文化,像金涛万叠的江水奔腾而来,使你真正领略天地之大美,人文之瑰丽。”同时又由于作者叙写周全,刻画细微,使我们有了一个生动而具体、立体而全面的长江形象。
博大的艺术和人文内涵是这部巨著美学意蕴的另一表现。首先是作品内含的多层意蕴。长江不仅是自然的长江,也是人文的长江;不仅是中国的长江,也是人类的长江。《大赋长江》不仅是哺育炎黄子孙的长江母亲的赞歌,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荣辱兴衰史的真情描绘,因为在作者的笔下,长江被赋予了多层的内涵,“创造了大江流域辉煌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在长夜冥冥中,点燃了人类文明史的一轮朝阳。”长江是一种象征,是生生不息、坚忍不拔的中华精神的代名词。
其次是涉及人文内容范围广博。作者在开篇就这样写道:“我在写一本书,不如说在读一本书。这书很难读懂,不仅因为主题深邃博奥,而且它的情节,细节繁复芜杂,由无数的高山和原野、冰川和江河湖泊、村镇城郭、民族风情、宗教文化和人文历史组成,并由太阳的金线装订成册……”事实的确如此,阅读《大赋长江》,你会不知不觉被纵横于其中的天文地理、历史典故、民俗风情、文化传承,甚至考古发现等方面的知识所倾倒,不得不惊叹于作者文化修养之全面、作品容量之博大。作品所展示的既有对自然景观进行的酣畅淋漓的描绘,也有对长江人文历史的深刻剖析。面对博大精深的长江文化,作者时而以“全景式”的镜头展示出来, 时而以“史诗般”的画卷呈现开来。通过独特的艺术叙述,让读者领略到长江沿岸那一望无际的天地,纵横交错的河流,古圣先贤的丰功伟绩。作者通过大气恢宏的文学语言传递,让读者领略到母亲长江哺育的华夏疆域不只是苦难和血性铸就的土地,还是充满传奇色彩和人文精神的土地;不只是一部苍茫雄浑的史诗,还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立体画卷。正是在这块土地上,自古至今演绎着一幕幕充满诱惑力的人间悲喜剧,弹唱着一场场充满神秘感的世间飞天舞曲。
《大赋长江》具有“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包括宇宙,总览人物”的阔大境界。这主要表现在:时间久远。从作品所描写的整体时间链条来看,作者由古及今,由远及近,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从生命的创世纪开始一直写到现代化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在具体铺展过程中,这种时间的久远感更加明晰。比如第六章:“荆天楚地多沧桑”。这里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有三国周郎赤壁,宋代东坡赤壁和唐时空余此地的黄鹤楼;有古人屈子悲怆的歌吟,更有今人“我”面对荆天楚地的万般感慨。作者将不同时代荆天楚地或悲壮、或激越、或痛苦、或欢乐的场面细加描绘,并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之。由于时间跨度的增大,读者的思维也被由眼前引向辽远,给人以“错综古今”的阔大境界。
空间辽阔。作者从长江的源头格拉丹东雪山着笔,到长江的入海口上海收篇,给我们勾勒出一个辽阔的空间,然后从容不迫地铺开叙写,将长江沿岸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尽收眼底。这样就很容易使读者的视野放宽,从而形成阔大的艺术境界,这种博大的空间把握,很容易令人产生一种“控引天地”的壮大美感。
作品境界的阔大还表现在作者外向的视野,即对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异域文化的关注。比如为了引出黄河、长江文化,作者不惜笔墨向我们细致地描绘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及其母亲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写郑和下西洋,引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引发感概:“郑和下西洋没有给明帝国和清王朝带来一丝一缕的新鲜气息,而哥伦布的探险却给欧洲带来一个‘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辉煌时代。”对异域风物的关注与作者犀利的笔峰,更令读者眼界大开,给人以新奇阔大之感。
《大赋长江》独特的审美意蕴,还表现在作品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宏阔气势。首先表现在其铺排藻丽的表现策略上。比如对山川风物的描写,作者往往下笔如注,一泻千里,表现出非凡的气势,不少篇章像汉大赋一样写得美轮美奂。作者凭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运用诗一样的语言和大量的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景物镶嵌到历史的画廊之中,把笔下的自然景观描绘得壮观绮丽而又意蕴丰厚,达到了联想与抒情相互交织、相得益彰的艺术境地,读来确有一种征服一切、所向披靡的宏阔气势。
这种宏阔的气势还表现于作者阔达的人文情怀。读《大赋长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那深沉的屈大夫式的“忧内患外”、司马迁式的“述往思来”。作者居身孔孟之乡,承传了古代文人的悲悯意识。这种意识使他的作品中充盈了赤子之情、浩然之气和崇高之美。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也决定了其视野的开阔,所以在《大赋长江》里,作者不仅写山山水水,更重要的是披山阅水;作者写历史,不仅在重温历史,更重要的是在追问历史。正是这种博大的情怀和开阔的视野,决定了其作品磅礴的气势,宏阔的视野以及史诗般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