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的心理学还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对于心理学的教学还有着很多的问题,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状态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学已经在学生中得到了应用。高职学校的学生在社会角色和年龄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这样就会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极容易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因此必须要利用教学的方式来改善这一现象,这一内容也是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一,针对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出具体的心理干预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心理学;心理干预策略

目前,我国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因为人才是强国的根本,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建设的。现阶段,高职院校正在扩招,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到高等学校学习。但是在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就会有着不公平的待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一定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1 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消极心理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与本科学生在教育水平上是有着差异的,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处于青春期,是极容易受到影响的,心理也比较脆弱,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叛逆心理就会较强,而且心智比较敏感,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消极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卑心理。这一消极心理是社会上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在年龄上比较小,社会地位较低,并不被认可和重视,对于自己地位的定位也不准确,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总是处于一个比较盲目或者是乐观的状态中,对于现实和理想无法准确的衡量,而且学生的自卑心理也会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价值观和就业观上会起到阻碍的作用,长此以往,也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于本科院校要低,极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1.2 惰性心理。这一心理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高中的时候,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励志要考一个高等学府,学生的学习强度比较大,这样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学习的性质和内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就会产生惰性的心理。我国的教育制度对于理论是比较重视的,这样就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未来规划也是不利的。

1.3 功利心理。近年来,社会的就业情况对于高职院校的影响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学校的学生就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恐惧,在校期间就会考取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专业证书,为了得到相应的奖励就会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例如参加培训等,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浮躁的现象,重视培训,忽略了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极容易出现偏激的心理。

2 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

网络在不断的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要想最大限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学干预,避免消极心理的出现,在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新型的资源对于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本文就是以某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实例,通过比较的方式,对于网络环境下心理学教学对于高职学生心理的干预性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在干预之前,作为工作人员必须要将测试的目的讲给学生了解,在取得了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测试。将测试的学生分为两组,对这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之后,收回相应的调查表,按照相应的数据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于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干预中:学生与往常一样,进行心理学的教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计入一个新的内容,那就是要建立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有着层级的心理干扰网络,这样学生就使用贴吧和论坛等网络工具与相关的辅导员教师进行联系,这样辅导员就可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产生的消极心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疏导。

干预后:在心理学课程结束之后,再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经过心理课程之前和之后的状态变化。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可知,在干预之后,学生们的强迫、抑郁、敌对、偏执等不良心理状态都有所改善。虽然数据中出现了变动,但是对于实验的学生来说很不明显。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应对突发状况或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这说明,学生们的心理机制趋于成熟。

3 运用网络手段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优势

3.1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根据调查的数据可知,在利用网络手段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是可行的,而且学生的消极心理明显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这种方式主要是将网络技术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主要运用了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学生将心理的问题说出来,敞开心扉。再则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心灵小屋”或QQ群及“悄悄话”电子邮箱中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得以袒露,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抑郁与苦闷可以尽情倾诉,种种扭曲与病态的心理可以尽情展现,能放松地、毫无顾忌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没有心理压力,更能敞开心扉。

3.2 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利用大学生思维敏捷、相对自主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在“心灵小屋”开设的栏目中发表了一些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文章,供学生自己浏览、阅读、分析;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启迪其心灵,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促使大学生适应自身变化和社会时代变化带来的心理环境变迁。

3.3 面对应激环境时更具借鉴性和比较性

实验组学生干预前后在应对方式的比较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进行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学生能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表现出一种成熟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张月娟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研究也表明,自动思维与应对方式在应激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可见利用网络中的一些实例借鉴理解和比较,学生更易接受。

4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除却在高校内开设心理学课程这一必要手段,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网络手段及时了解、追踪学生心理状态及发展变化,学校心理辅导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В通过这一系列的专业化操作,必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祝晓强.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2]赵佩君,李南.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创新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