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清代满族女性服饰图案造型语言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清代满族女性服饰图案造型语言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通过对清代满族女性服饰图案造型语言分析,以近代美学理论为手段对清代满族女性服饰图案的具体特征进行剖析,揭示出其是满族民族文化精髓,是满族服饰的重要核心。其丰富且高度统一的造型语言质朴的审美趣味,是满族情感的体现。研究学习清代满族服饰图案对民族服饰古为今用和满族服饰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满族;服饰图案;造型语言

清代满族女性服饰图案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族妇女所创作的艺术瑰宝,它同时具有民间艺术和民族艺术的特性。在这样的艺术形式中渗透着清代满族妇女特殊的审美立场,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满族思维,满族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与汉族接触受汉文化影响产生的民俗表意方式从根本上影响着满族服饰图案的造型语言的运用。学习并研究满族服饰图案,会对满族服饰产业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清代女性服饰装饰之繁缛富丽为历代所不及,女红刺绣为清时女必备技能,女性服饰盘金满绣堪称历代之最。清《训俗条》记载“妇女衣裙有琵琶襟、大襟、对襟、百桐、满花、印花等形式……一衫一裙,镶滚之费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镶滚居十之四,一衣仅有六分绫绸”可见其服饰图案精细考究,繁杂华美,反映当时女性特殊的审美趣味与夸富心理。而图案的造型语言和审美大抵于如下几种。

一、平面化

满族服饰刺绣图案的画面不存在可以追求的纵深的空间,没有透视以及光影对形体的三维量感的塑造。所有的形象几乎都是在同一平面上的,图形与图形之间只有面积的关系和平面距离的关系。所有的图形不论大小都是站在画面的最前端同时也是画面的最后端,所以,它展示了二维艺术特有的强大的图形张力。如图1作者以摘绫法绣出葫芦、桃子、石榴、佛手、瓜、蝶等图案,并且全部都集中在同一个平面上,图案之间用蜿蜒的枝叶穿插连接,由此来增加图画的视觉张力和视觉的恒常性。通过对画面所表现的主题、表现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和一般性特征的准确描绘,是表现对象从三维空间在二维平面上的准确投影,因此这些图形虽然是平面的但它仍具有体积感和量感,充分展现了摘绫绣的表现力,布局匀称丰满。

这种构图上的平与满是民间艺术和民族艺术常见的形式,同时也是其特殊审美表现力的体现。审美表现力来源于对现实真实的再现,而再现真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平面的形式。鲁道夫・阿恩海姆于《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艺术上最为真实的,而且也是最为有影响的表现方法,便是以正方形去再现正方形。毫无疑问,用透视法画出来的画,因为失去了这种直接性,而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以平面的图形直接表现现实物体的方式大大加强了对形状的知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图1

二、以图寓意,以音取意

清代满族女性服饰刺绣图案中蕴含有满族先民原始信仰和混沌思维的痕迹,其表现为通过刺绣图案的图形拟声并传递信息。满族先民创造文字较晚,在文字出现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多以图像模拟语言传达信息,并且在原始巫术思维影响下对语言所指代的物体形象和语言本身同一化。将这种思维方式用于服饰图案中,形成以图寓意,以音取意的特征,在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中这种表现方法多为吉祥图案。满族在与汉族长期接触中,满汉文化相互融合,满族这种以图寓意,以音取意创造思维受汉语影响,通过谐音推移和类比来表达隐含的寓意。图2以平针法绣出昂首挺胸的公鸡立于石头的图案,名为“室上大吉”。石谐音室,鸡谐音吉,寓意阖府安康,大吉大利。

图2

三、象征符号化

满族服饰图案具有较强的概念特征并呈现某种象征符号化的倾向。图案以符号的方式实现象形的表意结构,通具有隐喻和模糊多意的双重属性。图案通过视觉形象引起联系,并以谐音的方式进行暗示,达到隐喻的目的,实现意义的推转,将视觉形象与文化内涵之间建立起象征与被象征的关系,其本质是象形文字类的符号化图形。这也是民族民间艺术功能性的体现。种种这一切都体现了一种具有程式化、概念化和符号化的完整的表现性的形式。苏珊・朗格在她的《情感与形式》一书中,称这种表现性的形式为“艺术符号”。该书中为“艺术符号”所下的定义是“这种情感表现,也就是逻辑意义上的表现,它所显示出来的是一种由感知、情绪和那些较为具体的大脑活动痕迹组成的结构,即一种不受个人情绪影响的认识结构。这样的一种表现,实则是一种处于抽象状态的表现,这种抽象表现也叫符号性的标示,它是艺术品的主要功能,也正是由于这种功能,我才称一件艺术品为一种‘表现性的形式’或‘艺术符号’” 满族服饰图案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具有民族情感的集体化的社会记忆,具有 “集体程式”和“承传性”特征,是象征性的艺术符号。

图3

四、叙事性

在民族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中,服饰图案常常伴有叙事性主题,这是以图形传递信息的传承性体现。清代满族与汉族杂居,满族女性服饰图案不乏有表现汉族历史事件民间故事。图3中坎肩通身以平针、打子、钉线绣等多种针法于正身绣满三国故事图案。图案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绣作战图,下部绣出行图。表现手法生动,人物形象装束皆为明代冠服,以满写汉。衣襟及领口四周用钉线法作大镶边,镶边内绣有手持兵器、令旗的兵士若干,下摆为鱼龙跃水纹。此类服饰图案同时具备记录历史事件、传递信息、传承文化和装饰审美的功能,是民间美术朴素的实用主义审美。

五、结语

通过对清代满族女性服饰图案造型语言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清代满族女性服饰图案在审美立场和创作思维上具有明显的民间艺术和民族艺术的特征,并通过图形和语言的关联在作品中实现隐喻和文化内涵上的转移。其次,满族在与汉族长期接触中,服饰图案受汉文化影响明显,与服饰上体现出民族融合。并且,清代满族女性服饰图案的研究和学习实际上是服饰文化的寻根,是在追求民族文化表达的时代语境下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具有推动民族服饰审美回归,并使其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晓丹.辽东地区满汉服饰纹样的比较研究[J]美苑,2008(5).

[2] 曾慧.满族服饰研究[J].满族研究,2012(2).

[3]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课题项目:《辽宁省满族服饰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L13BMZ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