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愿读、乐读、会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愿读、乐读、会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读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也是提高写作的基础。“多读”、“熟读”对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有极大帮助,要想唤起学生爱读的兴趣,必须诱发学生愿读、乐读、会读的心情。学生对读有了兴趣,就能使他们对读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点燃他们强烈的表达愿望之火,主动而快乐地读。情感是读的动力,文章萌发靠情感这颗种子的内核,文章的诞生是靠情感波澜的冲击,情感能唤起读的粘力。读实质上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情感的过程,只有多读才能读出真情实感。多思善读是“吃透文章内容”的关键,要想读懂每一句话就要理解字词。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读,给他们一个感、知、读的技巧,使其知重音、快慢、高低,应恰到好处,在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

关键词:兴趣;愿读;乐读;会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06-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级都有朗读的具体要求,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忽视了。其实,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也是提高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话充分说明了“多读”、“熟读”对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有极大帮助。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更加证明了读的重要性。所以,要想唤起学生爱读的兴趣,必须诱发学生愿读、乐读、会读的心情。那么怎样唤起这个兴趣呢?

一、唤起兴趣,使学生愿读

兴趣是人们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人们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个性、积极性的主要形式,它可以推动人积极地满腔热情地去参加喜爱的活动,但兴趣的产生不能仅仅仰仗自发行为,而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目标。同样,学生对读有了兴趣,就能使他们对读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点燃他们强烈的表达愿望之火,主动而快乐地读。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前,我先给学生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色,他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这样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书前,我提出了两个问题:①你们到没到过美丽的小兴安岭?②愿不愿意去看看?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全文,对全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在教学中,打破了以前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排列的教法。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夏天和秋天这两部分内容,在指导读这两部分前,让他们看夏天和秋天的挂图,我提出了几个问题:①夏天,这里的树木长得怎样?②秋天,这里的树木有什么变化?③小兴安岭美不美?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愿读的心情,又能使他们边读边体会作者是怎样赞美小兴安岭的。接着学习冬天和春天。先让学生观察冬天雪景的挂图,给他们感知认识,再提出问题:①小兴安岭的冬天和秋天有什么不同?②冬天这里的树木有什么变化?③冬天过去又是什么季节?从而吸引了学生爱读的欲望。从读中使学生体会到这里冬天也非常迷人,通过反复地读使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最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愿意什么季节去美丽的小兴安岭?有的回答:“我愿意冬天去,因为冬天的小兴安岭到处都是洁白的雪,它把各种树木穿上银装,空气也很清新,特别美丽。”有的说:“我愿意秋天去,因为秋天那里有很多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子,想亲口尝尝。”同学们越说越有趣,越说越有劲。通过问一问、读一读、答一答使学生领会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变化特点,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确实是个美丽的地方,更加具体形象地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愿读热情,又培养了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而且唤起了愿读、乐读的兴趣。

二、激感,使学生乐读

有名外国学者说:“对少年儿童来说,文章是一种富有魔力的密码,他们很想学会这种密码。”而解开这密码的关键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是读的动力,文章萌发靠情感这颗种子的内核,文章的诞生是靠情感波澜的冲击,情感能唤起读的粘力。读实质上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情感的过程,只有多读才能读出真情实感。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我结合课文中的图泛读全文。读时注意了句与句之间轻重缓急的语调色彩,情感分明,学生听了后,好像老师把他们带到了如诗似画的境界。桂林的确是个山水秀丽的地方,有“甲天下”之称。因此引起了学生愈为强烈的爱读之心。

三、开拓思路,使学生会读

多思善读是“吃透文章内容”的关键,要想读懂每一句话就要理解字词。如教《古井》一课中,有一句话:“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这句话学生不大好懂,里面有两个词“提供”、“陶冶”,我采用学生自己查字典的方法去理解,然后,老师指导体味这些词在句子中准确运用,接着多指几名学生读这句话,再让学生自己总结这句话的意思,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在读中理解了句子的内容。还有些学生在读课文时,因为一句话很长,读的语气和断句方面有错误,掌握不了文中不同人物和不同感彩,也就很难读懂内容。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读,给他们一个感、知、读的技巧,使其知重音、快慢、高低等,应恰到好处,在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如《燕子》中有一句:“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较长,有的学生不易断句,所以,我指导学生读这句话不仅要用柔和的语气来读,还要自然流露出感情来,应在适当的地方停顿。不应该用一气呵成的声音来读,这样表达不出感情来,教会了读的方法、技巧,同学们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同样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写作更有好处。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训练。比如,全班齐读、默读、自己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等等,用多种方法去培养他们愿读、乐读、会读的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