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生物教师的改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生物教师的改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生物新课程标准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生物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中教师的改变作一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变

生物新课程标准在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适应;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实践环节。生物新课程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因此,生物新课改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育理念的改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学生每天来到学校,是以形形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课程改革不是换了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的革命,教师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

1.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因为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起点都不相同,就决定了他们在回答有关的生物学问题时对生命的理解方式和深度会有所不同。笔者经过调查发现,课余时间能经常通过电视、网络关注社会新闻,关注自然科学的学生对生物学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就更透彻,只需一点就通;课余时间能经常通过网络看看网络小说、杂志的学生,能对生物学某些方面的问题了解得更多;而课余时间完全被学习占据的学生,上生物课就像是听老师作讲座,很多知识、名词、事例都很陌生,需要化更多时间消化。应该把实践的机会更多地提供给基础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要为那些学习优秀,有能力超标准学习的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现代生物教师要有自己学科上的博客,哪怕是微博,以便课后与所有学生及时进行学习交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答疑解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重视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初中阶段的科学探究是指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亲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例如七年级生物第5章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中“分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可将其调整为“探究影响植物在不同溶液中生长状况不同的因素”。教师要提前一周买好30株青菜,然后指导学生以3株为一组,将3株长势相同的青菜,分别放在培养液、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都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样平行做10组,并拍好录像。一周后,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究。可见,探究性学习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必需与教师的精心备课融为一体。

3.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学教学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形成爱护生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应更多地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和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实在,有用武之地。这样的教学活动,由于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例如七年级生物第12章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中“探究蚯蚓适应土壤里生活的特征”,学生会回忆起从小对蚯蚓的了解,下雨后,蚯蚓多数会在土壤表层,蚯蚓爬到水泥地上会被晒干等,以此来学习蚯蚓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特征,再和2008年奥运会利用蚯蚓分解生活垃圾的功劳,让学生了解到蚯蚓和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凭借的形式,它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整合。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丰富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主动发展的空间[1]。围绕八年级生物中“测定脉搏、心率”“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等学习内容,笔者创新性地改变学习生态,把教室布置成一间门诊室。中间是专家门诊,由教师和生物课代表坐诊。四周是测定颈总动脉跳动频率、桡动脉跳动频率、颞动脉跳动频率、心脏跳动频率、制作并观察人血涂片、观察3种血管装片。学生可自由选择,然后完成按照书本表格和讨论题设计的学案,碰到疑难问题可到专家门诊处咨询。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探究,都收获了新知识,使学习变成一件很快乐的事。

2.多画、多说、多做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知识的动态建构,及时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张驰有度地学习知识。对学生学习现状的正确判断和评价,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与不足,对症下药。在学习心脏的外形、内部构造等知识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外乎教师对着图片或模型讲解,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小的图片、模型限制甚至是剥夺了学生许多“画、说、练”的机会。为此,笔者让学生先看图片,然后在黑板上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一幅心脏外形的巨型图片,自己面向学生进行介绍,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下通过动手解剖心脏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随时提问,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猪心脏的解剖,从而牢固掌握知识。教师把讲解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到最宽的限度,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2]。

3.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持续的学习动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学设施越来越现代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时代在发达地区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课件刚好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声音、图像等能对学生的感官直接刺激,以往给学生举例大王花和面包树时,学生只能听老师描述,心中出现许多种假想图,有了多媒体课件,就能以鲜活的生物连同生态环境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情景明显要比以往生动形象,这不但要求生物教师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更要求教师驾驭好多媒体课件的呈现,并能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及时更新内容,以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三、结束语

教育部制订颁布的生物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亲身实践,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的教育,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生物教师要贯彻落实生物新课程标准理念,勇于实践,以促进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殊.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初探[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7-60.

[2] 于培英.走进新课改让学生“动”起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1):159-160.

【作者简介】金燕,苏州大学医学部2008级生物学科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