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漫话琥珀收藏正当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漫话琥珀收藏正当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像玉一样温润,像水晶一样晶莹,拿在手中轻轻的,闻一闻还有股淡淡的松香味,这就是琥珀。琥珀是一种流行很广、价值很高的宝石,以黄色最为普遍,也有红色、绿色和极为罕见的蓝色,属于非晶质宝石,不会形成晶形,其原矿呈块状。与其他宝石矿石比起来,琥珀比重较轻,硬度也很低,但却因其明亮的金黄色而深受人喜爱。真正值得收藏的不是一般材质的琥珀,而是堪称“琥珀精灵”的精品,如蓝珀、绿珀、血珀以及虫珀。据悉,一件日本丹山做琥珀五鱼图鼻烟壶曾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出了57.5856万元的高价。琥珀,这个来自远古时期的美丽精灵,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琥珀,诞生于4000万至6000万年前,是松树的树皮破口处流出的一种有机胶状体——松脂,经过地壳变化,茂密的森林被深埋到大地下,逐步凝结成的天然化石,其内部常包含有各种昆虫如蜘蛛、蚂蚁、蚊虫及种子、炭化的树叶,故有“千年茯苓,万年琥珀”之说。天然琥珀作为地球发展、变迁的记录者,经历了不可想象的漫漫旅程,像故事一样迷人且耐人寻味。时间在流逝,森林成了煤田,松油成了琥珀,一切都凝固成为永恒。

琥珀(Amber)一词,来自拉丁文Ambrum,有“精髓”之意和阿拉伯文Anbar“胶”之意,西班牙人将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琥珀中国古代名“虎魄”,又名育沛、江珠、兽魄。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人们就认为琥珀具有魔力和药用价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宁心神,安五脏,明心绪,定神魄。它与佛教中的“戒、定、慧”三学相对应,用琥珀修持,可以帮助人产生定力,因而它也是佛教中为修行的人加持赐福的宝物。

在欧洲,人们对琥珀的迷恋就像中国人对翡翠的迷恋一样,认为它古老、有魅力,能辟邪保平安。在欧洲,琥珀艺术品曾是用来装点皇宫和议院的,是家私身份的象征。16至18世纪,琥珀在欧洲已成为一种时尚,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譬如号称“世界第奇迹”的圣彼得堡的琥珀厅是用400万年前的上好琥珀且历时10年建成的。它是1716年普鲁士王子威廉一世送给沙皇彼得大帝的厚礼,后来沙俄的风流女皇叶卡婕琳娜在为自己修建宫殿时将琥珀厅吸纳了进来。

在中国,琥珀身世也很高贵,它不仅是佛教七宝之一,还是清代官员帽上的顶珠。中国收藏琥珀的历史悠久,《南史》中记载有:潘贵妃的琥珀钏一件,价高达百万,琥珀的珍贵可见一斑。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咏琥珀》中写有: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干年犹可觌。李白的诗句中也有琥珀:“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我国古代以天然琥珀为材料的器物、装饰品并不少见,各种琥珀挂珠、琥珀鼻烟壶、琥珀手串、琥珀摆件、琥珀料胆瓶等成为达官贵族经常佩带和收藏的物品。

全世界的琥珀类型约有100余种,其中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产的琥珀最有名,波兰和前苏联的沿岸是首产地,波罗的海琥珀品种繁多,质地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颜色有黄、红、褐、白、蓝、绿色。波罗的海琥珀常从海底地层中被海水冲刷出来,在含盐分的海水中成似沉非沉状态,受洋流、季风作用漂流到英国、挪威、丹麦等沿岸国家。

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琥珀的国家,14世纪丹麦统治着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那时琥珀作为货币在北欧市场上流通,丹麦琥珀屋博物馆里也收藏着一块最大的波罗的海琥珀,重量为10.478公斤。俄罗斯出产的琥珀占全球总产量90%,其中加里宁格勒一带是主产地。缅甸发现的最大一块琥珀,收藏在伦敦自然博物馆里,重达15.25公斤。

在我国东北抚顺等地也能觅到琥珀的踪影,由于抚顺琥珀形成的年限要比波罗的海琥珀长一亿多年,所以抚顺琥珀在密度上略硬一些,色泽上也要比波罗的海琥珀深一些,以金黄与红棕色为主。抚顺琥珀常与煤层相伴而生,其中还常包含有昆虫,故收藏价值颇高。在业内,研究学者和宝石界都把抚顺琥珀称为“老珀”,又称“矿珀”。

在我国,琥珀的分类较多,品种也多,但从上品或名品琥珀来看,琥珀大致可分为七种:第一种为血珀,即琥珀中品质较高者,透明、颜色红如血,为琥珀中的上品,缅甸的血珀是所有琥珀中最好的;第二种为金珀,即金黄色透明的琥珀,颜色越接近金黄色,等级也就越高,透明度、纯净度越好等级也越高;第三种为蜜蜡,有人以为蜜蜡和琥珀是两个品种,其实蜜蜡就是琥珀的一种,只是因其色如蜜,光如蜡而得名;第四种为花珀,透明至不透明,内部有较多睡莲叶状包体,或者由于包裹了其他植物碎片,呈现不均匀状;第五种为虫珀,即包含有动物、植物遗体的琥珀,其中以琥珀藏蜂、琥珀藏蚊、琥珀藏蝇等较为珍贵,完整的一块虫珀的价值相对来说是最高的;第六种为蓝珀,呈现蓝色晕彩的琥珀,在紫外灯下有更强的蓝白色荧光,其在琥珀里属于比较稀少的品种,据资料统计,目前多米尼加共和国是蓝珀的唯一产地;第七种为香珀,一般的琥珀燃烧时都会发出松香一样的香味,而某些琥珀因含有芳香族物质稍微摩擦或者加热都可以具有香味,这样的琥珀就称为香珀。

琥珀的自然形状多呈块状、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真正的琥珀给人的印象轻柔、温暖,散发着光泽。琥珀在形成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使它不完美的过程,最终往往带有气泡、残片、裂纹。如果一条琥珀项链的每个珠子都非常相似且透明,或者琥珀内含的昆虫很完整,那就很可疑。那么,该如何鉴别琥珀呢?

Tips:蜜蜡与琥珀

蜜蜡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各界研究者提供共30多种关于蜜蜡形成的说法,其中最权威的一种指出:蜜蜡乃地质时代“始新世”时期松树、枫树及其他针叶树之脂汁深埋地下,与空气、水源、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等接触融合石化而成,距今已数千万年乃至一亿多年。在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上蜜蜡和琥珀没有区别,只是因其“色如蜜,光如蜡”而得名。所以,不少人把蜜蜡当做琥珀的一种。

实验:

天然琥珀质地很轻,当你把它(无任何镶嵌物的)放入水中时它会沉入水底。但是您用不着担心。您再将溶解的浓盐水加入其中,当浓度大于1:4(1份盐,4份水),真琥珀就会慢慢浮起,而假琥珀则浮不起来。

声音:

无镶嵌的琥珀链或珠子放在手中轻轻揉动会发出很柔和略带沉闷的声音。如果塑料或树脂的制成品声音则会比较清脆。

香味:

未经精细打磨的琥珀原石,用手揉搓生热后可以闻到淡淡特殊的香气,白蜜蜡的香气比其他普通琥珀的香气略重,因此称为“香珀”。一般来说,经过人工精细打磨抛光或者雕刻的琥珀,很难通过手摩擦闻到香气。

眼观:

眼观是鉴别真假琥珀绝招;真琥珀的质地、颜色深浅、透明度、折光率等会随着观察角度和照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感觉是任何其他物质所没有的。琥珀透明但很温润,不像玻璃、水晶、钻石那样无遮拦地具有通透性。假琥珀要么很透明要么不透明,颜色发死、发假。

紫外线照射:

将琥珀放到验钞机下,它上面会有荧光,淡绿、绿色、蓝色、白色等颜色。而塑料假琥珀则不会变色。

磨擦带静电:

将琥珀在衣服上磨擦后可以吸引小碎纸屑。

手感:

属中性宝石,一般情况都不会过冷过热。而用玻璃仿制的琥珀会有较冷的感觉。

琥珀艺术品过去在国际市场上行情平平,收藏者不多,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琥珀才开始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国流行,收藏者日益增多,价格也因此一路上涨。同时,随着天然琥珀的主要产地俄罗斯等国开采过度,导致琥珀产量下降,天然琥珀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节节攀升。自去年以来,琥珀原料价格已经上涨了50%至100%,而琥珀当中非常珍稀的绿珀、蓝珀等,更上涨20至30倍。尤其近几年,许多欧美艺术品爱好者也加入了竞相争购的队伍,促使琥珀一跃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

琥珀的收藏价值,对生物学家或地质学家而言,在于它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对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来说,只有具备稀有内含生物或植物的琥珀,才称得上是一件至宝。

琥珀在艺术品界亮相并不多,但每一次亮相都会非常抢眼。2008年,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对高4.8厘米和高6.5厘米琥珀鼻烟壶亮相,精美的雕工吸引了众人的目光。1992年在台湾举办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条品相上等的琥珀拂珠,最后以120万元新台币成交,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引起轰动。近年来,在东南亚拍卖市场上落槌价格较高的琥珀藏品还有:一件18世纪琥珀雕佛狮小摆件以2.76万英镑(约人民币35万元)成交;一件清代晚期琥珀牛郎织女摆件以28.6万元人民币成交;一件17世纪琥珀太白酒像以12.1万港币成交。

单从价格来看,琥珀的价值显然还未被充分挖掘,目前国内各类大型拍卖会上拍卖的天然琥珀艺术品成交率与价格要低于其他玉石,一般清代的琥珀挂珠、手链等的成交价格基本上在2万至5万元之间,在收藏品市场上,琥珀艺术品的成交价格基本上也和这个水平差不多,也正因此琥珀受到一些眼光独到藏家的喜爱。东南亚各国的一些琥珀收藏者已开始关注并逐渐进入国内拍卖市场,国内琥珀艺术品收藏正渐入佳境。鉴于天然琥珀的产量越来越少,特别是其中珍稀品种一价难求,专家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天然琥珀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价值将不断得到提升。

Tips:存放保养有要求

琥珀硬度不高,质地较脆,怕磕碰,所以应单独存放,与硬物摩擦会使其表面出现毛糙,产生细痕,因此清洗时不能使用硬质毛刷或牙刷。当琥珀染上灰尘和汗水后,可将其放入加有中性清洁剂的温水中浸泡,冲洗干净后,再用柔软的布擦干,最后再用蘸了少量橄榄油的棉布轻拭,可恢复琥珀特有的光泽。

琥珀的熔点低,遇到高温时会熔化,怕热、暴晒,因此琥珀制品应避免太阳直接照射。琥珀还怕脱水,如果放在过分干燥的环境下容易产生裂纹,所以,琥珀适合长期佩戴,这是琥珀保养的最好方法,因为人体油脂可以使琥珀越来越光亮。正所谓人养琥珀,琥珀养人。也正因为琥珀是有机宝石,因此有机溶剂对其有害,所以尽量不要与酒精、汽油、煤油和含有酒精的指甲油、香水、发胶等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