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效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效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效课堂给了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自信和魅力。高效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刻不容缓。

高效课堂情境创设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一、在情境中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好奇的探索中产生问题

在永昌六中每周一课,构建高效课堂的活动中,自己进行了极积探索实践。2012年3月22日,我在公开课《浮力》教学上是这样引入的。这是澳大利亚悉尼麦加里湖面上拍摄到的一张照片,一天一名男子在湖边散步,忽然看到一个皮球在麦加里湖面上动来动去,觉得好奇,就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鲶鱼误把篮球当做自己的“美食”,结果篮球卡在嘴里,动弹不得。这条倒霉鲶鱼试图带着自己的“美食”游到水下,但是,一次次的又被篮球带回水面,几番折腾后,这条鱼已经精疲力竭了。幸运的是这条鲶鱼被这名好心男子救起。同学们针对这个信息,提几个自己感兴趣问题?立刻课堂活跃起来。吴康宁提出怎样有效帮助鲶鱼摆脱困境?吴泽煜又提出在这个情境中蕴涵哪些物理知识?何超又提出了物体的浮沉决定于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结合问题情景来走进浮力,老师很自然的引入浮力教学。在《探究液体压强》教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压强,同学们想一想,你游泳时,在水下有什么感觉?猜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再想一下我们在陆地上为什么见不着活的带鱼?

二、让自然的、生活化情境走近物理课堂

物理来源于生活,丰富有趣的自然、生活中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物理教学更离不开现实的生活与自然,让自然的、生活化科技信息走近物理课堂,走进学生熟悉的环境,能使学生初步领略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保持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科技创新能力,更重要的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

例如,我在讲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将科技信息巧妙的引入课堂,小芳在公园天鹅馆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几只天鹅在没有栅栏和护网的不大池塘里却飞不走。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原来这里有许多物理科技知识。管理员告诉他,天鹅在展翅高飞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供其滑翔、如果滑翔助跑线过短、天鹅就无法飞上天。请大家帮我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给我。

三、在问题情景中,教给问的技巧,让学生善问

提问题是一门艺术,其中有很多技巧,让学生从物理现象入手,例如我在《浮力》教学中,搜集到一张死海照片,这个人一动不动,为何会浮在水面上呢?近年来在我国的深圳到珠海航线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水陆交通工具——气垫船,它速度比一般的轮船快得多,气垫船可以径直由水上航行到陆地或由陆地航行水上,对道路的要求不高,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交通工具,气垫船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叫什么?又如在2012年9月13日我校每周一课中《简单电路设计与连接》教学中是这样处理。这是一个理发用的电吹风,我让一个同学来感受一下,它工作时有几种状态。一个扮演理发师、一个扮演顾客针对这个信息你还能提哪些你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立刻提出了许多问题。是先吹风还是先发热?在这二种状态下,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发热用的电热丝以及开关它们是怎样连接的呢?老师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这节课让我们联系问题情景,结合实际生活来进一步探究一下简单电路设计与连接。

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入手,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密度,那么下面有段对话你支持谁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小明说一个最多能容纳1千克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千克的酒精。小芳说一个最多能容纳1千克水的瓶子,不能装下1千克的酒精。教师适时点拨诱导,引导学生关键处质疑,具有创新个性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评价,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知识容易混淆处入手,在讲授“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时”教师给出一幅漫画指出,一女士开车经过天安门广场国旗旗杆正前方时的速度是100km/h,被正在值勤的交警发现,要求接受处罚,这位女士狡辩到“不可能,我从家里开车出来还不到十分钟呢”假如你是这位交警该如何回答?一下学生活跃起来,提出许多问题,经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白了速度概念。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张开嘴,让更多的同学成为成功者,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努力构建高效课堂,重视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展示自信和魅力,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