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常态下福泉转型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资源型城市的福泉,要找到一条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转型之路,需要在产业转型上实现多元发展、城市转型上实现融合发展、社会转型上实现共享发展、体制转型上实现创新发展。
多年来,福泉市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推动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但随着磷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磷矿资源的大量消耗,作为资源型城市的福泉目前面临四大困境:
资源依赖较大。福泉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开采、加工及利用为主,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磷矿资源的依赖性较大,耗能较高,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协调性相对较差。
产业结构偏重。福泉的产业以生产原材料和资源型产品粗加工为主,呈现“三多三少”(资源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初级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关联度低的单体企业多,产业集群配套企业少)的特点。工业一业独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空间布局失衡。福泉城市布局相对分散,缺乏集聚效应,资源环境容量承载力有限。城市形态和设施配套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较为明确合理的功能分区,导致城市化水平不高。
生态问题严峻。长期以来“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福泉局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严峻。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作为资源型城市的福泉如何转型、找到一条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路子,值得深入探讨。
产业转型要实现多元发展
以打造瓮福千亿级工业园区和煤电磷一体化基地为契机,发展医(农)药化工、NPK(氮磷钾)高端肥料、磷伴生资源回收利用、高端磷酸盐系列产品等上下游产业,依托氟、碘资源优势,发展医药中间体和化学药项目,形成肥料级、饲料级、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的磷化工产业链。依托煤化工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开发拓展支柱产品,积极发展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炔烃、烯烃、芳烃及合成气)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加速发展铝硅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化学药中间体和生物农药制剂,壮大接续产业。全力发展以“梨、茶、畜”为主导的第一产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等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农业观光旅游及农业物流、“互联网+产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以建设“瓮福煤电磷一体化服务业聚集区”为载体,优先发展生产业,创新发展生活业。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结合国家和省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优先发展化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含新型建材)、新能源、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七方面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定向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能够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位于产业链关键环的新兴产业项目。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吸引国内知名科研院校与在泉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深入挖掘“一城一山一峡谷,一神一仙一福地”文化内涵,充分依托福泉古城文化、三丰文化等多元文化底蕴,认真做好景区、山水、文化三篇文章,加快古城景区建设和特色旅游文化节打造。深入挖掘福地养生文化,扶持建设陆坪四季花谷・养心松江等一批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基地,打造集新型养老山庄、健身中心、生态氧吧、养生馆等于一体的休闲综合养身场所。注重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医药养生产业与旅游度假、健康食品、生物医药、康体运动等产业融合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推进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工业制造、农林产品、文化旅游、公众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应用。以打造黔中商贸物流中心为契机,积极推进物流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鼓励开展专业化物流服务,发挥好圆通等民营快递公司的力量,大力推进物流业向乡镇和村组延伸。
城市转型要实现融合发展
制定完善福泉市园区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合理布局园区发展区域,引导园区在服从全市“一盘棋”的基础上,找准各自功能定位,完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与信息服务三大要素,实施“重化工产业北移”“工业返城入园”,实现“腾笼换鸟”发展。强化区域经济联动、产业协作发展意识,促进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尤其是优势产业发展接轨,推动工业升级。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通过加速产业集聚,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做大中心城镇,带动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发挥中心城镇的龙头带动及辐射拉动功能。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努力增加更多就业岗位,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就业,帮助进城农民更好更快地融入社区、融入城市。
以实施“绿色福泉”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绿色屏障构建工程、绿色水域护佑工程、绿色城乡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绿色矿山建设工程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绿色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消耗为主向低耗高效、节约增效、再生提效的绿色生态型转变。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节约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积极营造有利于绿色发展、城市转型的社会环境。
以建设城区路网、城市综合体、休闲娱乐广场等为重点,以便民利民为核心,统筹完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逐步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借助“天网工程”建设契机,完善数字城管中心建设,提高城市的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形成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时代精神以及重大事件等的挖掘、宣传,全力打造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福泉文化品牌,促使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化魅力刚柔相济,为城市转型提供文化支撑。
社会转型要实现共享发展
坚持转型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重点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扶持自主创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优先支持失业矿工、工伤残疾人员、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及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再就业。
健全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各类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大对尘肺病、皮肤病等矿业工人职业病和常见病的预防、救治力度。
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制度和疑难案件化解制度,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司法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行城乡社区规范化、网格化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和处置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健全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以煤、磷矿行业为重点,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山、交通、消防、危化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
体制转型要实现创新发展
立足于磷煤化工产业基地建设,构建上下产业链,使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为媒介,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的开放型技术创新体系和政产研学结合的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落实金融、税收、产权保护、政府采购、考核奖励等“一揽子”支持科技创新、助推城市转型的激励政策。
沿“开采―生产―三废利用”这一工业生产主线,从“矿山生态治理、企业污染治理、循环经济发展、环境执法监管”四个方面推进“一线四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机制,由“谁污染、谁治理”转型升级为“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模式。
培育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且具有运营经验的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和经营。按照非限即准的原则,鼓励企业建设循环经济项目、接续产业项目,将相关重大项目列入投资重点。探索建立绿色企业信贷倾斜机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或州有关扶持项目,将绿色企业纳入融资优惠政策范围。
加强对经济社会转型中重点领域的研究、组织、协调、督促、考评等动态管理,完善深化投融资、综合行政审批、综合行政执法、扩权强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改革工作督促考核机制。(作者单位:福泉市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