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跨文化传播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跨文化传播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中法文化年和中俄文化年的相继成功举办,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跃出了国门,中国文化的魅力日渐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就从此开始了繁荣之路么?这纷繁的现象背后到底还蕴涵着怎样的思想镜像?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家族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堡垒,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这样富于韧性和绵延力,这种以“自足体系”为特征的家族制度功不可没。对比以个人为本位、重宗教精神的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更重人文精神和伦理精神。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体系和价值取向,在倡导文化多样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具有无穷的魅力。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今天,跨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学理上说,跨文化传播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和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跨文化传播的核心是它的“跨文化”。这种跨越不同文化体系的传播行为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参与者不仅依据自己的文化代码和编、解码规则,而且同时也了解对方的代码和编、解码规则,并参与相关的编、解码活动。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互动的文化信息传受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输入方对输出方所提供的信息及其输出方式感到陌生和新奇,同时又由于对这些内容的需求而产生收受的冲动与认同。这其中就是由文化的差异性所引起的。

“跨文化”交流既可以以文明的交流形式出现,如印度的佛教文化传播到中国,也可以以暴力的形式实现。但是中国的文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一个无可比拟的包容性。佛教文化在中国站住了脚,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宽宏大量”。中华民族对中国文化自身的认识也是走过曲折的道路的。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基本上是儒家文化为主,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为辅,而中国近代文化表现出的弱势,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的介入。尹韵公分析说:“当然中国文化是拥有一种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是它不太容易被别的文化吸纳,它有一种包容力,当然外来文化要到中国来生根发芽的话还是要适应中国文化的需求。今天来说文化成为一个问题,恐怕还是有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这种民族文化的冲突在里边。以美国化为主要标志的强势国家的文化扩张,给大家包括许多西方国家也造成了一种恐慌和不安。”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伴随着人类成长的历史文化现象,更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更加活跃和频繁。在这种繁荣背后兴起的是文化的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具的特色,将成为构筑一个丰富性、多样性和有序性的跨文化传播的生力军,而作为传统文化主要传播主题的大众媒介,在跨文化传播中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种文化的话语权,是与其所属国家经济力量密切相联的,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唯一的超级强国美国因具有相当强大的软、硬实力,在许多方面已经占据了“话语霸权”的地位。这就造成了现有的全球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秩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全球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是从强者流向弱者。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就曾经说过:“当我们被面临的大量信息所淹没时,就很难知道该关注什么。注意力而不是信息就成了稀缺的东西,那些能够把有价值的信息与虚假信息区分开来的人就取得了优势;对于那些能告诉我们该关注什么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实力来源。”

中国目前的经济力量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还很弱,这必然就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权。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需要经济上进一步的推动,而就目前的现状看,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国际传播中的强势文化还有待时日。

在当今世界,前所未有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既造就了跨文化传播的新机遇或新时代,同时也要求和呼唤尽快提升跨文化传播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面对跨文化传播的国际环境,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充满艰辛和机遇。

其一,应正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战略和文化霸权的严峻性,同时相信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并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外来文化将被中国本土文化逐渐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和框架内,使之逐渐同化。

其二,选择合适的跨文化传播方式。西方国家在传播方法和技巧上下了很多工夫,即从全世界范围出发来审视事实,配置信息,生产和提供新闻产品,追求更多的节目覆盖、话语空间和市场占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传播可以借鉴先进和可行的传播方式,进行跨文化间的传播。

参考文献:

①曹德本:《中国传统文化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②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③叶海亚、R・伽摩利珀:《全球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