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上清幽袖底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飘u戟带俨相次,二十四枝龙画竿。
裂管萦弦共繁曲,芳樽细浪倾春X。
高楼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
――《夜宴谣》 (唐)温庭筠
香珠的源流与制法
在东方缭绕的袅袅香气之中,有一种可佩戴把玩的芳香妙物――香珠,为古人所喜爱。香珠是由多种香药制成的丸状香品,可佩带也可烧薰,可用绳串成香串,具有安神、凝气、舒缓身心之功效。香珠最常见的有梅花纹、云纹、寿字纹和回纹,大小有严格的规制。
《三洞珠囊》中记载:“以杂香捣之丸如梧桐子,青绳穿之,此三皇真元之香珠也,烧之香靥臁!闭馐亲钤绻赜诘南阒榧窃兀此处原文已经佚亡,后见于《陈氏香谱》:“香珠之法,见诸道家者流,其来尚矣。若夫茶药之属,岂亦汉人含鸡舌之遗制乎。兹故录之,以备闻见,庶几免一物不知之意云。”故说和香珠起于道家,并不见得使用非常贵重的材料制作,可用于佩戴,直到味道不明显后还可以像一般的香丸k熏。
又道家医学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有一关于香珠类佩戴规矩的方子:“虎头骨五两,朱砂一两半,雄黄一两半,雌黄一两半,鬼臼一两,皂荚一两,芜荑一两上为末,蜡蜜为丸,如弹丸大,绛囊贮之,男左女右。” 可见古代男女会根据其地位皆佩戴香珠,而贵族需在左腕或右胸佩戴一串香珠,如同现在公开场合使用香水一样。
另外这也说明香珠的佩戴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晋商为了经营生计常年出门在外,事先会根据身体的状况携带相应的和香珠,在途中如遇痼疾发作或者头疼脑热,将香珠泡水含服或者是k烧,能够起到救急的作用。
在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载:“纱厨后先皆悬挂伽兰木,真腊龙涎等香珠百斛;蔗浆金碗,珍果玉壶,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三伏中体粟战栗,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说明宋代宫中一般使用奇楠香、沉香及龙诞香等贵重香料制作香珠。但香珠的昂贵并不仅是原料的稀有,也是因为懂得制作工艺的人较少且工序复杂,一般也只流行于王公贵胄之家,并根据每位佩戴者的身体状况不同,还要按照特定的配方和功效和合成,这就是其味道各不相同的原因。
不过在南宋时民间也多流行用大黄、甘松、川芎、丹皮、藿香及山柰等较廉价材料制作的香珠,称为“龙涎香珠”。到清代《清宫医案》中所记载雍正时的“避暑香珠方”:“香薷一两,甘菊二两,黄辔迩,黄连五钱,连翘一两,香白芷五钱,水四十碗,慢火熬,候将干,用绢搅汁,听用。透明朱砂末五钱,透明雄黄末五钱,白芨末三钱,白檀香一两,花石末一两,川芎末一两,寒水石末一两,梅花片一两,苏合油一钱,水安息一钱,香白芷末二钱,玫瑰花瓣末一两,以上共为细末,入前药汁内搅匀,作扣大串成。盛暑时时常带在身上,能避暑并时行山岚瘴气,倘药汁不足,添鸡蛋清。”也并非是用了多么名贵的原材,贵在其制作工艺的难得。
香珠制成后还要一段香味转换融合的时间,常以密封性良好的瓷器储放,窖藏于地下。《温氏杂录》记载:“凡香环佩带念珠之属,过夏后须用木贼草擦去汗垢,庶不蒸坏。若蒸损者,以温汤洗过晒干,其香如初。”由此可见古代不仅有严格的香珠制作工艺,还有一套合理的养护心得。
《香乘》中记载的两个“香珠方”
香珠一
“天宝香一两,土光香半两,速香一两,苏合香半两,牡丹皮二两,降真香半两,茅香一钱半,草香一钱,白芷二钱(豆腐蒸过),三柰二钱(同上),丁香半两 ,藿香五钱,丁皮一两,藁本半两,细辛二分,白檀一两,麝香檀一两 ,零陵香二两,甘松半两,大黄二两,荔枝壳二两,麝香不拘多少。黄蜡一两,滑石量用,石膏五钱,白芨一两。
右料蜜梅酒、松子、三柰、白芷。糊:夏白芨,春秋琼枝,冬阿胶。黑色:竹叶灰、石膏。黄色:檀香、蒲黄。白色:滑石、麝檀。菩提色:细辛、牡丹皮、檀香、麝檀、大黄、石膏。沉香e湿,用蜡圆打,轻者用水e打。”
香珠二
“零陵香(酒洗)、甘松(酒洗)、木香少许,茴香等分,丁香等分,茅香(酒洗),川芎o少许,藿香(酒洗,此物夺香味,少用),桂心o少许,檀香等分,白芷(面裹煨熟,去面)、牡丹皮(酒浸一日晒干)、三柰子(如白芷制少许),大黄(蒸过,此项收香味,且又染色,多用无妨)。
右件圈者o少用,不圈等分如前制,度晒干和合为细末,用白芨和面打糊为剂,随大小圆,趁越湿穿孔,半干用麝香檀稠调水为衣。”
这里面香材大多气味浓重,以第一个方子为例,白芨、琼枝、阿胶起到粘合作用,竹叶灰、石膏起到加固,滑石、黄蜡则是为了让香珠细腻油润。
香牌雅趣与心得
与香珠有具有相同功效的还有一种妙物――香牌。
香牌一般是按照香方,严格按照其配比将各种香材研磨成粉和合而成,然后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模具里边,阴干窖藏之后方可使用。香牌大多为直接压模而成,但也有经过繁复雕刻的,如苏州博物馆所藏一件清代镂空和香牌,非常精美华丽。
香牌平时戴在身上,可以熏衣香体,男女老少皆适用。其历史要远远晚于香珠,为旧时宫廷制香枕所用香方,供皇帝、妃嫔养生之用。后人发现制成香牌,随身闻玩,以期达到通经活络、安神养心之功效。
明清时期官宦富贵人家十分注重以香养身,其闲适高雅的生活品位非今人可比。当时的达官显贵及富商大贾,为了强身健体、驱邪除秽,常不惜重金购买天然沉水香,再配以檀香、麝香、龙涎香、乳香、龙脑等名贵香药,严格按照古代秘传的和香方配成和香材料,再根据具体需要,做成和香牌,或压模成佛像、扳指等,起到了宁神静心,调中理气,保健养生之功效。
明清时期的香牌最著名的有“斋戒”牌和“御赐养老”牌两种,斋戒牌是古代行斋戒礼时所用的示警牌。明洪武五年令诸衙门各制作木斋戒牌,刻文于上,文为“国有常定,神有鉴焉”凡行祭祀则设置。清沿明制,凡大祀、中祀皇帝致祭,事前应斋戒,由太常寺进斋戒牌。行祀之日各佩斋戒牌,不理刑名,不宴会,不作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而有疾有服者不与戒。明代的斋戒牌多是木质,最好的是用沉香雕成。到了清代其材质更多,如玉制、金属制、珊瑚制等,和香牌就是在这一时期流行起来的。
“御赐养老”牌是皇帝命造办处精心制作赐予致仕臣子的一种荣誉勋章,是对其一生功劳的肯定,嘉庆元年时逢丙辰,乾隆在皇极殿举办千叟宴,邀请了全国各地数千名老人,并按年龄不同向老人发放“御赐养老”牌。而和香牌的赐予还含有“告老还香(乡)”的祝福之意,其制作除了压模,还要进行雕刻修饰,打磨和抛光。
《香乘》里面载有一些关于香牌的香方,对其具体的香材配比和研磨阴干方法都有介绍。其中有“世庙枕顶香”一方:“栈香八两,檀香、藿香、丁香、沈香、白芷以上各四两,锦纹、大黄、茅山苍术、桂皮大附子,(极大者研末)辽细辛、排草、广零陵香、排草须以上各二两、甘松、三柰、金颜香、黑香辛夷以上各三两,龙脑一两,麝香五钱,龙涎五钱,安息香一两,茴香一两。共二十四味为末,用白芨糊入血结五钱,杵捣千余下,印枕顶式阴干制枕。余屡见枕板香块自大内出者,旁有‘嘉靖某年造’填金字,以之锯开作扇牌等用甚香,有不甚香者,应料有殊等。上用者香珍,至给宫嫔平等料耳。”
可见香牌在明代是很盛行的,也比香珠更受人珍视,所用的是较为珍贵的上好香材,其中可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比香珠更多。
与香珠和香牌功效、制作方法相仿的,还有“和香扳指”和“和香摆件”。和香摆件多以瑞兽、如意、灵芝等寓意美好的形态出现。
无上清凉香牌方
香文化爱好者聂炜庭在此与《香事》读者分享一个自创香方:“无上清凉香牌方”,有兴趣的香友不妨一试。
(一)桂花二两,注水漫过花朵一指,加一勺盐,用瓦罐中火蒸煮一刻钟,滤渣,复添茉莉一两,加一勺盐,小火蒸煮一刻钟,滤渣,添桃花一两,加一勺盐,小火蒸煮一刻钟,滤渣,取花汁备用。
(二)剥五个新鲜甜橙留下果皮,将果皮加一小杯白酒打碎,用纱布压榨出甜橙香汁。然后用阿曼乳香粉,二钱公丁香,二钱山柰,二钱高良姜,加入甜橙香汁做饼,放在通风处备用,待酒气挥发到适中。
(三)用小盘子均匀地铺一层生普,再铺一层小叶降真,最后铺一层檀香。各香材比例等份,每一层撒上少许薄荷脑,龙脑和一些红茶末。然后用蒸锅小火蒸一刻钟。在锅中放凉后取出,待半干时打粉备用。
(四)将甜橙乳香饼投入花汁中化开,乘温热加入之前制过的生普、檀香、降真等香粉,放少量石膏,黄蜡压模成香牌。
以凉香、花果香为主调,茶香、檀香为底味,特点是馥郁旖旎,层次明显。
花香比较浓郁,有层次感,甜美华丽,以桂花为主调,茉莉为臣,桃花辅之,整体花香和谐。盐可以防酸腐,在《圣经》中也有在香料里添加盐的做法。柑橘类果香挥发油保存最丰富的就是在果皮中,所以这类精油的提炼,就是直接用果皮压榨,加一些白酒更有利于香醇析出。柑橘的酸甜配合丁香的话梅香,会变化出新鲜水果与蜜饯之间的果香气,非常特别。乳香本身有防腐、消炎、杀菌的作用,埃及人和西克索斯人也有用乳香打底,保存花香的传统做法,另外乳香也有一定粘合力,适宜制作软香。
小叶降真油脂丰厚,加热时,油脂可以被茶叶吸收,生普有可以减低檀香的火气,茶香檀香交融,再带出一些椰奶香,红茶的甘薯香,果香更加立体,配合花香并不夺味,加入龙脑,底味凉意持久,冷峻清冽。盐、酒、乳香、石膏及黄蜡都有防酸腐的作用,更好的保存花果香。酒可以更好的挥发花香,石膏有粘合、防潮、不变形的效果。整款香牌清新明快,药香气少,甜味突出,气味浓郁持久,且湿度不同,香韵会产生变化。
现今的许多香文化爱好者也醉心于研究、制作和香香牌、香珠,但大多用于香衣、香体或是单单用以佩戴把玩。和香制品不管是用以香衣、香体,还是作扇坠挂件都十分雅致,这是古人精致生活的一种体现和标志。有幸在收藏家高晓川先生的家里看到了一些老的香珠、香牌、和香扳指,其味道实在是难以言说,唯有亲闻把玩才知其中妙处。高先生谈到老的和香珠、香牌的工艺已经失传,这让人觉得好生可惜,好在一些香文化爱好者对此大为重视和珍爱,让我们能更深入的了解其间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