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古诗词风格鉴赏类析及其妙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古诗词风格鉴赏类析及其妙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诗词风格鉴赏,近两年来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专家们的青睐。可是,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却为考查风格而死记一些“名词术语”,不在理解上下功夫。殊不知,理解风格,把握风格,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稍加变通,便可妙解试题。下面结合高考经典试题,作具体说明。

风格鉴赏――

这类试题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对语言风格的理解和运用。命题方式通常是: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③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考查内容一般是对常见的典型风格的理解。如唐诗的浑雅蕴藉,宋诗的生新瘦硬,陶渊明的平淡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等等。

这类试题就题干指向的显、隐而言,大致可分三种类型:

一是直白式:就是直接告诉考生出题材料的风格,要求考生阐释分析。这类“风格术语”不太常见,如2008年重庆卷12题中的第⑵题: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这里的“简要分析”主要是阐释、印证“新丽”。

二是隐含式:先说出题命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生请指出命题材料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如2008年北京卷12题中的第(3)题: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这里“相近”是提示语,要耐心揣摩。

三是综合式:就是把风格与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如2007年浙江卷16题中的第(2)题: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这里的“特色”指的是语言风格。

就出题材料的体裁而言,可以是唐诗,也可以是其它朝代的古诗,如上述北京卷的选择的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可以是宋词,如上述重庆卷选择的是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可以是元散曲,也可以是其它朝代的散曲,如上述浙江卷选择了一首元代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燕子》: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还选了一篇是金代吴激的《人月圆》: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就材料选择的篇数而言,可以是单篇,如上述重庆卷、北京卷,也可以是两篇或三篇的,上述浙江卷是三篇作品风格比较鉴赏,即,除了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吴激《人月圆》之外,还有一篇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过,高考比较鉴赏,一般都是两篇,三篇很少。

解答风格鉴赏题两步走:①结合语言特点,界定风格;②结合具体诗句,阐释风格。这“两步走”也可以说是两个关键点,在具体运用时,可根据题干指向,或一步,或两步,不必拘泥;在界定风格时,可以概括或变通使用平时掌握的风格“术语”。

抓住这两个关键点,以上三题的“风格”也就不难“简要分析”了:

重庆卷12题(2)答案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北京卷12题(1)答案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浙江卷16题(2) 答案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 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风格妙用――

就是从相关的古诗词总体风格切入,通过分析内容主旨或语言特色来解答试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请看2008 年全国卷Ⅰ中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一) 潘大临

西山连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这是一道宋诗鉴赏题。宋诗的总体风格是“生新瘦硬”。所谓“生新”,就是刻意求奇;所谓“瘦硬”(瘦劲),就是洗净铅华,刚健有力。有人说,宋诗美在气骨,以意取胜,清奇、深隽、透辟,读宋诗既像欣赏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又像品尝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潘大临这首诗首联写地势险要,虎踞龙盘:西山重峦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之渊,江中巨石嶙峋,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颔联写古贤功绩,波流万世:地势优越壮美,三国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建立的丰功伟绩,就像滚滚东去的波浪奔流万世。这里写“虎穴”、“龙宫”,刻意求奇――生新;英雄伟绩,流之无穷,写得壮美――瘦劲。 颈联写沙明天阔,宿鹭飞鸿:俯视沙滩,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在那里栖息。仰视天空,开阔无垠,鸿雁高飞云端,似乎不是前移,而是后退。这一联炼字极见功力。“拳”是名词,修饰“宿”,名词作状语,表现一种神态,是说“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得像拳头一样,瘦劲。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出白鹭在沙滩上栖息地神态。“拳”与对句中的“退”相对,“退”字仅是字面上的借用,事实上飞鸿并没有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阔,鸿雁飞得太高,蓝天背景太大,使人无法觉得它们在移动。以“退”写“进”――“生新”,这生动地表现出飞鸿在天空飞行地状态。“拳”、“退”二字在诗中毫无修饰,洗净铅华――“瘦”。 至此,联系第⑴题中的设问,则不难作出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野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在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尾联写叹时思隐,垂钓归船:“我”最羡慕江上的垂钓者,钓罢归来,驾着轻舟在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这一联先“点”后“染”,即先直抒胸臆,表达归隐之志,接着又紧扣隐逸之志,用“垂钓归船”之景来渲染。联系全篇,诗人既缅怀、景仰古贤功烈,又向往隐逸生活。看起来,有点矛盾,其实,这是故作平淡之语,在向往隐逸生活背后隐藏着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不平,诗人又何尝不想有一番作为?这便是“美在气骨,以意取胜,清奇、深隽、透辟”。

全诗情感沉郁,内蕴深刻,深得杜诗五律之妙。潘大临属江西派,这一派奉杜诗为“祖”,诗人当然也不例外。若把握住了宋诗总体风格,从大处着眼,则不难答出上述第⑵题中的问题:向往一种隐逸地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当然,这两道试题,也可从常规思维来解答。

第⑴题是考查赏析炼字。赏析思路是:①弄清句义,选出诗眼;②回归原诗,联想描述;③点明作用,或说烘托某种意境,或说表达某种感情。由此也不难得出第⑴题答案。

第⑵题考查对古诗词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常规思路是:①透视意象,感悟思想内容;②找出抒情句,分析作者情感;③联系全诗,简要阐释。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时,不可胶柱鼓瑟,应依据具体诗篇,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出题材料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如2008 年上海卷中的宋诗,则适宜从“语言特色”角度进行赏析解题。请看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5~16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

王安石诗歌的语言,就表达特点而言,往往散文化、议论化,(其实,这也是宋诗的语言特色)通观这首五言律诗,这个特点也很突出。解题时,也可从这个角度切入,疏通理解诗歌。

首句“客思似杨柳”,是个比喻句,散文化句式,“主谓宾”齐全。意思是,客居他乡的愁绪好像飘拂在春风里的千万条杨柳。联系上述15题,不难看出A项“赏析”错误,春风里“千万条”的“杨柳”,是比喻“客思”春愁的,并非实景。如果抓住句式特点,抓住句中主语“客思”,谓语“似”,问题便迎刃而解了。颔联“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两句都是动宾结构,也是散文句式,其中“涨”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动用法,即“寒食泪”使冶城江水上“涨”。从句式特点入手,两个诗句的意思也不难理解:倾泻而出的泪水使冶城江水上涨化为春潮。这是极尽夸张之能事来写哀痛之情,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也不难体会。这样上述15题正确项B也不难选出。颈联“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是两个主谓式结构的诗句。意思是头巾下的白发争着生出,镜中青春容颜早已淡去。诗句中的“雪”、“朱”二字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寄托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诗句上承悲凉哀思的生命体验,下启对个人际遇的万千感怀。 尾联是因果复句,直抒胸臆,意思是为官不快,所以,只想退隐山林,捕鱼打柴,终老一生。读懂了这些,由此不难看出,15题C项表述有误:“过早衰老”不是“辞官归隐”的原因。由此,也不难概括出全诗的内容:首联写的是客思之愁,颔联写的是寒食之哀,颈联写的是衰老之叹,尾联写的是为官不快。由此,也不难看出“客思”在诗中仅能统管首联,也不难看出D项说以客思“贯穿全篇”,这是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以偏概全。由以上理解为铺垫,再来解答16题,何难之有?

――“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