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思维形态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思维形态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具有浓厚封闭性的农业经济,而西方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兼具开放性和外向性的商品经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两个不同的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观察和研究中西文化思维形态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影响, 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语言的特点,还可以提高运用和处理两国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中西文化;思维;语言;影响;观察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4-0152-03

思维方式可以看成是一个由知识、方法、 智力、 情感、习惯等要素相互作用及联系的复杂的有机系统,上述要素的特征及其结构对思维方式的特征、性质、类型起关键作用,最终对思维方式的差异起决定性作用[1]。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思维通过语言承载,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文化是语言与思维相互融合的积淀产物。

思维方式同时也是语言、文化间的沟通桥梁,属于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从深层次来说,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文化现象中的本质体现,对人类的文化及行为有支配性的作用。因此,对中西文化的思维形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与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两种文化魅力,同时也能提高人类整体思维能力,推动人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西思维形态的差异

(一)螺旋型思维和直线型思维

中国传统理念追求“夫大人者,以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乾卦・文言》),渴望达到天人同体同德的“圆满”境界。所以在语言表达上,无论是中国人说的话,还是写的文章,最终还会回归到原点。此种螺旋型的思维直接引起汉语呈螺旋式的结构,采取此方式针对某种问题进行说明,而不采取直接切入主题的方式。八股文章讲究“起、承、转、合”就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与之相反,主张“天人相分”的西方宇宙观,认为事物之间是独立的,并且是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西方人认为说话和做文章直接表达优于间接表达,可以看到,英语语篇通常包含导入、主题、支撑和结论四个部分,一般按直线展开,切入主题后进行中心思想的阐述,其次对主题采取分点进行论述,最终获取结论。整个语篇为统一的完整体,其思想要与语义直接相关,辅助一些连接手段连接各段,形成直线流动的实体。

(二)整体思维与个体解析性思维[2]

汉语民族的思维具有整体性、 综合性和直观性的特点,特别强调内部和外部世界的统一。此思维模式一方面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达到认知,另一方面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谐得到认可。这种思维模式下的认识机制,使得东方人在人际交往环境中能准确捕捉对方的情感变化。以此可见,汉族人的思维方式有强烈的整体性,强调关于领悟的全过程及整体的感知,并对此进行类比及推理。而在西方人的眼中天人是对立的,主体的任务是解析客体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界,他们明确区分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现象和本质等并做深入浅出的研究分析,通常对待一个问题,他们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思考,然后论证,最终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为止。著名学者季羡林有过评价,“东西方文化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面,这是其他一切不同点的基础和来源, 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二、中西思维形态的差异影响着

汉英语言的发展(一)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形态下的差异

1.汉英语言在表述上存在笼统与精确之分

在中西方思维形态的差异性影响下,汉英两种语言在关于语言词汇或语句的表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传统思维形态影响下的汉语语言在语言表述方面显得比较笼统,听者在接受、理解并回答他人所提出的问题或观点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句子的语言环境。而受到西方思维形态而形成的英语语言在句意表述上却显得特别精确,一个词对应一个意思、一句话对应一种语意。大多数英语语言或语句都是可以抛开当时的语言使用情境而独立存在,并且其语句含义与语言表述意思并不会产生太大的改变[3]。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吃饭了吗?”这是汉语的常用表述,听话的人可以根据现在的时间来推断是早饭、午饭还是晚饭,而西方人却很少有这样笼统的表述,尽管英语中有meal这个单词的存在,他们也不会说“Did you have a meal?”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他们会说“Did you have breakfast/ lunch/dinner?”译成英语时,则须将breakfast、 lunch、 supper 分得清清楚楚。可以看出英语语言表达上靠的是理性的把握,用词必须要精确、明晰。

2.汉英两种语言在构词方式上的不同

汉民族的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属于直觉和感悟性的思维,即强调整体感知和意向思维。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汉民族用以表达直觉思维的汉字,一般为自源性的表意文字[4]。在汉语言的长期发展及形式汉字的过程中,采取了形声字作为主体,部首来统率作为形式,是汉民族语言的整体思维的集中体现。如“江、河、湖、海”等汉字组成,很容易看出都与水有关。如“ 骂、鸣、唱、吃、叫” 等都与口有关。可以看出, 汉字的构成组合形成了一个规范的文字整理体系,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形类系统中的一份子。在汉字的书写方式和汉语词语的构成方式上,汉民族的整体性类比推理思维方式也有体现,对于多音节的词语,汉语首先确定一个大类署名后进行区分。

3.两种语言的语法构成不同

在英语的语法构成中,每一种语法意义都有一个明确固定的形式,因此它具有清晰的形态标志, 如名词复数加S, 单词以y结尾,把y变成i加es,进行时be+ ing,动词被动态由be+ 过去分词构成等。通过这些标志,句子内部的语法关系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总结可看出,英语注重形合,以形统意为特点[5]。无论是在词和短语的构成上,还是在句子的构成上,汉语一般都没有形式上的标志,组合基本上是以整体关系确定构成, 组词造句只注重意义的表达, 也不在乎形式上的统一,可看成是一个形散意合的系统,汉语的特点可精确概括为以意统形。

(二)中西两种语言在思维形态上表现出的结构差别[6]

1.中西两种语言在语句结构上主题和主语的差别

由于英美人重抽象思维,而汉语民族重形象思维,导致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字是一种三维的表意文字 ( word writing),可以望形生义。相反,起源于拉丁文字的英语,属于一维的表音文字 ( sound writing),也可以叫拼音文字,它的形象性、直观性都不如汉字好。以形合为特点的英语属于主语突出的语言( subject-prominent),用以表述句子的主语通常就是主题;以意合为特点的汉语属于主题突出的语言(topic-prominent),主题不是采取句子的主语进行表述[7]。中国学生容易受到汉语逻辑的影响,将汉语的主语也当作英语的主语,从而造出的英语句子为“The sky has no clouds. ”可是,在英语的习惯性表达方式中,此句的主语应为“万里无云”,天空却是地点状语,也能换为行式主语it进行代替,因此,英语中的正确表达为 “Its cloudless”,也能写为 “There is no cloud in the sky”。

2.中西两种语言在修辞和连接手段上的差异

除此之外,汉语和英语的结构性差异还具体以语篇的连贯连接与修辞为体现。在汉语当中,使用者中无须借助语法、词汇等对整个语句进行衔接,要想语句通顺、句意表示明确仅仅需要做到保证词语与句子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即可,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语用因素及语境将汉语连贯成完整的语篇。而英语则需要靠语法及词汇进行衔接,即需要从语言形式上将词语与句子相结合,连贯为整体的语篇。我们在英语的学习中,不难发现在英语语言词汇构成当中,关系词的构成就占据了一大部分,而这部分关系词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很显然,这种情况在汉语语言当中是非常少见的。英语中大量使用介词短语、分词短语、定语从句等进行主从关系的表达,但区别于汉语,其表达一般采用并列的结构[8]。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中有多个动作的修辞,也没用什么语法结构,但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人物丰满的形象。在西方人看来这种“意合”的句子结构过于松散。

3.中西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应用上的差别

从句型结构上看,在英语中,复合句较多,重心大多都在句子结构的最前方,这基于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把主要信息置于开头,紧接着再阐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此类思维模式导致英语的句式为直线型。也是为何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先需要学习以主-谓作为核心的结构,然后学习借助连词与介词进行宾、状、补和从句等成分的连接。而多用短句或简单句的汉语则不同,它的句式重心在后方。这基于汉语的写作习惯,写文章时习惯在开头从侧面说明事情,中间论述,最后画龙点睛,得出中心论点,所以句式结构呈螺旋型。在汉语句子中,由于大量采用兼动式或连动式的结构,所以动词较多。另外,理解这两种思维习惯的差异,我们也可以从否定词在英汉语言的位置不同来理解,举一个最典型的结构:我想他不会去学校了( I don’t think he will go to school)。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思维形态上是螺旋型思维和直线型思维、整体思维和个体解析思维的特点,东西方的哲学体系、经济制度和地理环境等方面是形成这种思维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整体思维和个人思维层面上英汉语言的种种差异表现,造成了句子和篇章结构上的种种差异表现。

[参考文献][1]张朝霞,田野.思维模式差异与汉英语言异质性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2]王红.浅议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张凤,王慧晶.中西思维形态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3).

[4]吴咏梅.跨文化交流中汉英语言思维的差异比较[J].现代传播,2011,(7).

[5]敬南菲.浅析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成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6]胡胜高.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的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2).

[7]高蓓蓓.从思维方式差异看英汉语言的差异[J].文化与传播,2005.

[8]郁步利.中西思维差异与汉英语言结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