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新加坡的交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新加坡的交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到过新加坡的人可能都会对新加坡四季如夏的气候、干净整洁的街道和清新如洗的空气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作为曾经的有车族,因为受尽了北京堵车之苦,来到新加坡以后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倒是这里的交通状况。

按面积算,北京有16808平方公里,拥车350万辆;新加坡只有700平方公里,却拥车90万辆。如果单就土地面积和拥车数量相比较,新加坡显然要拥挤得多,平均每平方公里差不多拥有1286辆车,而北京每平方公里则只有208辆车。当然,有时候也不能这么简单地类比,因为北京面积虽然大,却是包含了郊区和农村,而新加坡完全就是一个城市,没有乡村。

尽管如此,单就城区来说,新加坡拥车数量的比例至少不比北京低。但是记者来新加坡工作近半年来,虽然高峰时间也常见堵车现象,但是像北京二环、三环、四环那样高峰时间动辄“堵死”的现象几乎不见。新加坡每天进城的车辆差不多有30万辆之多,高峰时间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几乎能达到每小时63.3公里的速度,而主干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小时也差不多能够达到26.7公里的速度,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另外,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半年时间里,无论是上班的早高峰,还是下班的晚高峰,几乎就没有在路上见到过交通警察,平时就更见不到了。所有的车辆都是按照既定的路线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自然行驶,如果不发生事故,警察一般是不在路上巡防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采访,记者发现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做到交通畅通,即使高峰时间也能基本上做到不“塞车”,除了新加坡人行车比较规矩以外(尽量在自己的车道内行驶,很少主动去并道影响他人车辆的行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用“ERP”阻断部分入城车流

新加坡所有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面都安装有一个电子装置,里面插着一张卡(当地俗称现金卡,可以充值),这张卡的目的实际上就是用于公路自动缴费的,相当于我们高速公路入口处的自动电子缴费卡。

但是新加坡公路的自动电子缴费卡可不是单单为了高速路缴费的,实际上它是为了在高峰时间限制进入市中心车辆的数量而采取的一种车辆分流措施。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在所有进入市中心的入口处,都设立了电子收费系统(即“ERP”),根据时间、车流量以及车型的不同,自动从每一辆通过的汽车现金卡上扣除一定的费用,目前全新加坡共设有66个ERP。高峰时间通过一次最多要缴纳3新元(相当于15元人民币),然后依次有2.5新元、2新元、1.5新元、1新元、0.5新元,等等。

您不要以为缴费一次就可以进入市中心了,这只是第一道门槛儿,如果在高峰时间要进入市中心的核心区,则还要再过一个“ERP”。当然,这一次的缴费相对较低,一般在1新元或者0.5新元左右。别看每次缴费的数量不多,但是对于那些需要每天进出市中心的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为了节省开支,许多人就不选择高峰时间去市中心凑热闹,以免付出“代价”。

每辆车上自动电子缴费卡上的金额是扣除一次显示一次,以提醒驾车者剩余的金额。驾车者则必须保证自动电子缴费卡上有足够的钱,一旦金额不足,赶紧充值,否则将面临罚款的结果。记者就曾经被罚过一次,不过是另外一种情况:当时是到饭店去拜访一位来访的朋友,车子就停放在饭店的停车场里。因为朋友是作为客人住在饭店,所以我可以从饭店得到一张免费的停车卡。离开饭店的时候,为了避免车上的自动电子缴费卡自动刷卡,我就把卡取出,用饭店给的卡刷了账。但是过后忘记把自己车上的自动电子缴费卡插回原处,在经过ERP的时候没有自动缴费,结果几天以后就接到一张单子,罚款10新元,并补缴漏刷的款额。您说冤不冤枉。

但是“ERP”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收费,它在非高峰时间是不收费的,比方说中午;另外,在法定的节假日和每个周

日都是全天不收费的,所以要选择到市中心去逛逛,最好是在这个时候。

不同车牌不同时间上路

新加坡的汽车牌照除了正常使用的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红色牌照车,它不能全天行驶,只能在特殊规定的时间内行驶,也就是每天晚上7时至早上7时之间,以及法定节假日的全天可以上路行驶,其他时间只能在家里的车库里趴着,否则将被严重处罚。

这种红色车牌照因为受行驶时间的限制,刚开始在新加坡很少有人申请。但是随着近年来交通拥堵现象的不断加剧,政府不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众申请这种牌照,如减免各种费用等,所以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红牌车照。因为一般人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上班,很少使用车,家庭用的最多的就是在上班以前、下班以后以及节假日的时间。所以,每到晚上以及节假日,街上到处都可见到红牌车的身影,也算是一种点缀了。

设单行车道有效防止堵车

在新加坡行车,除了高速公路和主干道以外,车道设计基本上都是以单方向行驶为主,以防堵车。因为单向行车有利于对车辆的疏导,不会有对面车道转向的干扰,可以加快行车速度。

但是单向车道行车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来去不是一条道,很容易迷路。尤其是新来乍到对当地路况不熟的,去的时候是一个车道,回来就不知道该从哪条车道回来了。记者就曾经碰到过这个问题,去的时候事先查好线路图,等到回来的时候傻眼了,因为是单向车道,不能从原路返回,只好七拐八绕地慢慢往回找,急出一身汗。

没有免费的停车场

在国内开车每每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找不到地方停车,所以乱停乱放成为交通堵塞的一大难题。而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道路也不宽阔,但是从来没有因为停车问题而影响了交通。

究其原因,是因为新加坡对停车的管理非常科学,几乎所有的大厦以及所有的购物中心内部都设有巨大的停车场,而且各街道邻里也大多设有停车场,只要没有标明是私人的,谁都可以进去停车。这些停车场几乎全部是电子缴费,同上边提到的经过“ERP”使用的电子缴费卡是同一张卡,进去时自动计时,根据你停车的时间和路段,出来时自动扣除相应的费用。所有的停车场见不到一个收费的人。

另外一种就是路边停车,但是必须是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内,否则重罚不赦。这种停车场也没有任何人收费,只能估算自己停车的时间在汽车前挡风玻璃处(里边)放上相应费用的“固本”(一种政府出售的停车使用单据,分0.5新元和1新元,一次性的,用过作废),以备查验。如果超过时间,就得重新再放,否则一旦被查出,重罚。

记者在新加坡待了半年之久,只见过一次有人查验,大多数时间是没有人查,但是几乎没有人敢于去冒这个风险,因为一旦被查出没放“固本”,那么,这个罚款差不多够停一年车的。

另外,即使是在停车场内也不是有车位就能停的,必须要看清楚地上画的标识和线条的颜色。有的是专为停放摩托车的,有的是残疾人专用车停放处,这些地方都不许停放汽车,否则结果就不用说了。汽车可以停放在白色的框线内,而红色的框线内就不能停,那是专门为预先缴费的人预留的。记者也是因为疏忽就被罚过一次。记得当时正在开车转圈儿找车位,一位好心人正好路过,跟我说,我马上就走,把车位腾给你。我当时心里很感激,心里想,新加坡人的素质就是高,待人热情。他把车开走以后,我就把车直接停到了那个位置。等到办完事回来以后,我突然发现车窗前面贴了一张单子,开始还以为是广告,扯下来一看就傻眼了,原来是一张罚款单。看完以后才明白,我原来把车停在了错误的地方,这时候才看清车子下面画得是红色的框线。就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失误,被罚了50新元(约合250元人民币)的款,这还不算停车的费用。您说是不是冤枉?可是这种事儿在新加坡是不讲人情的,赶紧找地方交罚款去吧,以免过了期限还要加倍处罚。

新加坡对路边的临时停车也有很严格的规定,什么地儿能停,什么地儿不能停,什么地儿可以临时上下车,什么地儿可以临时卸货,都规定得一清二楚。乱停放车一般要面临两种结果,一种是车子被拖走,交完罚款后才能取回;另外一种是车子轮胎被铁夹锁住,也是要交完一大笔罚款后才能给你开锁。

所以在新加坡很少有人敢随意在路边停车,即使是车上有人也不行,必须旁边有允许临时停车的标识才行。虽然在路上极少看到警察,但是法制观念在新加坡却深入人心,没有人愿意以苟且心理去冒险,因为成本太高,不值得。

买车必须先买拥车证

新加坡是个弹丸小岛,国土面积有限,所以政府一般不鼓励发展私人汽车。私人买车,必须首先购买政府颁发的拥车证,领到证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购买车辆,再到陆路交通局登记注册、领取牌照。一般来说,新加坡交通管理部门是依照上一年的汽车总量,给出每月拍卖拥车证的数量,这个数量一般不超过汽车总量的3%,普通车拥车证数量一般是高级车的两倍。这样做的结果,使排量较小且相对环保的车型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优势。

拥车证每月分两次拍卖,中标的最低价格将成为该次拍卖的拥车证价格,获得了拥车证后,所有者必须要在6个月内去注册一辆新车,从注册日起10年内有效。新加坡法律规定一车一证制,一个拥车证的使用期限是10年,这也是法定的汽车报废年限。如果车子的使用寿命超过10年,则还要再买一张拥车证。

近年来,随着买车人数的不断增加,拥车证的拍卖价格也水涨船高,变得越来越贵。一般来说,新加坡政府为了控制全岛的汽车数量,都是根据报废车辆的多少来决定拥车证的数量,但是偶尔也随着市场的变化做些调整。

政府鼓励民众乘坐公共交通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公共交通设施都非常发达,布局也很合理,仅公共汽车和地铁就几乎可以覆盖全城的每一个角落,更遑论还有出租车作为补充。

地铁有连接全岛东―西方向的东西线,连接南―北方向的南北线,连接东―北方向的东北线以及环线等,所有的地铁线都有相互交叉站点,方便换乘。而且几乎所有地铁站的上面和地下都是大型购物中心,并附有饮食中心,所以上下班的乘客随时购物和吃饭极为方便。

公共汽车更是遍布全岛,而且有许多车辆早晚上下班时间作为企业或其他雇主的班车,白天则正常营业。因为四季如夏的原因,新加坡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全部是冷气开放,乘车人决不会感到湿热难耐。而且新加坡的公共汽车大都是双层巴士,既可乘坐又可观光,一举两得。但是在新加坡乘坐公共汽车有一点很难适应,就是从来没有人报站,你必须知道自己要在哪一站下车,然后时刻提醒自己还有几站要下车,然后提醒司机届时给你停车,否则坐过了站也不会有人提醒你,只能自己再重新乘坐回来。但是,这又可能面临上面说到的问题,因为新加坡大多是单向车道,回来乘坐什么车,从哪里走,在哪儿下车,您可要看准了,要不也得迷路。

要图省事可能就得乘坐出租车了,但是费钱,而且新加坡的出租车可不能随便停车(除非是在小巷里面),只能在专为出租车设立的站点等候。所以经常会看到乘坐出租车的人排长队,这可能也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一般来说,新加坡人要是有事儿想乘坐出租车的话,都是事先打电话预约,然后出租车直接上门接送,但是你要多交3新元(约合15元人民币)的预约费。在新加坡乘坐出租车,你可能永远也算不清楚到底该付多少钱,因为它的各种计算方法很容易把人搞晕。因为时段和路段的不同,可能票价里面要加上高峰时段费,电子过路费,等等;因为乘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加,什么时候不该加,所以任凭司机在表上按各种键,最后给你打出一个电子小条(一般不主动给,索要才给),所以只能是一笔糊涂账,差不多就行。

正因为如此,所以新加坡有的出租车司机就专门蒙外国人,这可能是这一行的通病,国内有的司机似乎也乐此不疲。我就曾经遇到过两次这种事情。一上车,司机就先和你聊天,知道你不是新加坡人后就开始绕远路,或者专拣可以多收费的路段走。有一次,本来十几新元就足够的路程,竟然跟我收了20多新元。过后经朋友提醒,向其公司投诉,最后经公司调查,确认该司机故意为之,遂向我道歉并赔偿。这种事情的发生并非偶然,当地中国新闻媒体的同行好像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也算是新加坡美中不足的地方吧。

总的说来,新加坡在交通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以北京为例,在世界上像北京拥有那么宽马路的城市真的是不多,但是交通状况如此之差,也是比较少见的。这里面有硬件的问题,但是通过新加坡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在管理方面的软件问题似乎才是导致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矛盾。所以,如何在软件上下功夫,如何加强和改善管理的科学性,这才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