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适宜的种子包衣用量70~210 g/100 kg种子(有效成分),折制剂量200~600 mL/100 kg种子,不影响种子出苗率,一直到抽雄扬花期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玉米蚜虫;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140-01

为进一步明确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通过拌种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及最佳田间使用量,为农药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中兴官庄村,面积1 333.33 m2,土壤类型为褐土,有机质含量1.35%,pH值5.0。所有试验小区试验作物分布均匀一致。6月17日播种,用种量为22.5 kg/hm2(6.60万粒),单粒播种。试验防治对象为玉米蚜虫(Rhopalosiphum maidis),试验作物为玉米,品种为先玉335。供试药剂: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施药制剂量为2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70 g/100 kg种子)(A)、施药制剂量为4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140 g/100 kg种子)(B)、施药制剂量为6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210 g/100 kg种子)(C);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施药制剂量为6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420 g/100 kg种子)(D);以空白作对照(CK)。小区面积50 m2,重复4次。

1.3 试验实施

根据小区面积和用种量计算出每个处理所需药剂用量,播种前,按照每100 kg种子的药量+2 L水的比例先将各药剂调成浆状液。将调好的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1-2],摊开晾干。2013年6月17日玉米播种前一次性用药处理种子,播种当日天气晴,最高温度36.5 ℃,最低温度26.2 ℃,平均温度29.7 ℃,平均相对湿度71%。试验期间未使用任何防治玉米蚜虫的药剂。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玉米定苗后即药后20、35、70 d各调查1次,共调查3次。每小区随机取100株玉米,调查记录蚜虫数量。每小区播种时标记100粒种子,齐苗后调查出苗数量,计算出苗率[3-4]。出苗率及防效计算方法如下:

出苗率(%)=■×100

防效(%)=■×100

用DPS系统将防效数据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5-6]。

2 结果与分析

2.1 出苗率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药剂供试各剂量播种后3 d对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播种7 d后苗全时调查各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差异不显著。

2.2 株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药后20 d,处理C对玉米蚜虫防效最高,其次是处理D、B,处理A的防效最低。经方差分析,处理C与处理B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处理A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处理B与处理A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处理D与处理B的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后35 d,处理C对玉米蚜虫防效最高,其次是处理D、B,处理A的防效最低。

经方差分析,4个处理之间的防效差异都不显著。药后70 d,处理C对玉米蚜虫防效最高,其次是处理B、D,处理A的防效最低。经方差分析,处理C与处理B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处理A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处理B与处理A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D与处理B的防效差异不显著。随时间推移,防效应降低。但是因为2013年7月雨水较多,药剂处理区蚜虫受雨水冲刷,数量大幅降低,因此药后35 d调查防效升高。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适宜的种子包衣用量70~210 g/100 kg种子(有效成分),折合制剂量200~600 mL/100 kg种子,不影响种子出苗率,一直到抽雄扬花期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0 d,株防效达85.21%~93.10%,药后35 d,株防效达89.22%~95.75%,药后70 d,株防效达70.75%~80.56%。

4 参考文献

[1] 郑德剑.25%噻虫嗪防治玉米蚜虫田间试验初报[J].广西热带农业,2006(5):20.

[2] 陈霞,张艳璇,季洁,等.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力测定[J].植物保护,2006,32(3):89-91.

[3] 金焕贵,伏广山,赵英慧,等.不同药剂处理防治玉米蚜虫试验[J].种子世界,2009(7):26-27.

[4] 卢方林,熊光明.几种杀虫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试验初报[J].农药,2001,40(5):28.

[5] 李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J].种业导刊,2012(5):25.

[6] 喻健.安徽玉米蚜虫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措施[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