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笔墨机缘 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笔墨机缘 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笔墨体验贯穿于我的创作与生活之中,作为一种切实而复杂的个人感悟方式,历经风格的追索、生活的融冶、传统的体悟以及笔墨表现的探究而衍生出自身纯正的探索指向。将一系列以精致意味为要求的笔墨体验嵌入创作题材中,品味一线一墨、一皴一点所构筑的自然秩序和画理结构,梳理和整合自身在生活和创作中思绪与言说方式的细微变化,从中抽绎出具体真切的感悟点滴,以作整体而系统性的理性观照,将有益于探寻自身与绘画之间不断磨合与嬗变的微妙关系。以此为切入口,或许能触至自身笔墨语言探索过程中的精微处,对自身创作实践中笔墨语言追求产生切实深切的意义。

关键词:笔墨;精致;传统;风格;融冶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笔墨体验贯穿于我的创作与生活之中,作为一种切实而复杂的个人感悟方式历经风格的追索、生活的融冶、传统的体悟以及笔墨表现的探究而衍生出自身纯正的探索指向。将一系列以精致意味为要求的笔墨体验嵌入创作题材中,品味一线一墨、一皴一点所构筑的自然秩序和画理结构,梳理和整合自身在生活和创作中思绪与言说方式的细微变化,从中抽绎出具体真切的感悟点滴,以作整体而系统性的理性观照,将有益于探寻自身与绘画之间不断磨合与嬗变的微妙关系。以此为切入口,或许能触至自身笔墨语言探索过程中的精微处,对自身创作实践中笔墨语言追求产生切实深切的意义。

精致意味指的是我对笔墨语言的追求,是令笔性墨趣与物象的形质结构互通互融而生发出一种自然而醇厚的“精致”味道与审美价值。“精致”的内核为完美,旨在传达一种历经生活提炼和艺术品性考量而贯彻通透的纯粹品格与精密构造。它始于我对笔墨语言品质的追求,进而扩展至对笔墨语言追索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笔墨语言的精致意味包含两方面品质标杆:一为独特,二为纯正。“独特”意为个人生活的独特感受下衍生的言说方式和感觉方式的独立,凸显与众不同的笔墨观感和精密构成;“纯正”强调的是艺术品格的通达畅意,要求在触摸和捕捉传统精妙处的历程中得以缘遇自身的兴趣与立足角度,在个人表述中彰显传统笔墨语言的表现境界和厚度。这两方面品质标杆——体验的独特与艺术品格的纯正——必然需要生活机缘与自然精神的滋养与孕育,蓄积与熔铸,在自然的氛围中提炼通透练达,心性与物态冥合交融的适合契机下,纯任体验中的一丝悟机自觉而款款倾泻与流淌。将体验的独特与品格的纯正在自然的照射下生衍与延展,生发出一种精于炼造而不期而至、天然纯真的精致意味。潘天寿先生观画后曰:“简笔出之,老辣果断,添一笔则多,减一笔则少,可谓炉火纯青,臻善完美矣。”[1]以“简笔”与“老辣果断”之笔墨品格与功力而臻至“炉火纯青”与“臻善完美”之境地,这种笔墨锤炼所达至的高深境界与纯正品质呈显出的笔墨味道当为笔墨的“精致”意味。山人精简的笔墨品格体现的正是个人笔墨语言的精致。在传统经典范式中意旨“精致”的笔墨语言不乏其例,而我在近阶段所追索与炼造的“精致”更趋向于繁复与精密,即笔迹墨韵的繁复交渗与笔墨构成组合的精密关系。力求将自身融入一种专注沉潜的状态,游历于鲜活细腻的自然生生气息中,整合自然物态间丰盈交叠的复杂关系,化之为走笔施墨间点线皴擦润泽淋漓的表现生机、泼洒淋漓绵延畅达的游历心迹、焦宿积破丰富浑厚的恣意观感,将丰富的笔墨信息与复杂的笔墨关系统摄于自然势态与性情之中,致使自身能在此过程中细心捕捉与处理心性与自然的契合机缘以及应对和控制随之而来的偶然性与随机性。我现阶段的立足点与探求方式是合于自身性情与兴趣的,以此潜心摸索与探寻与己相合的“精致”笔墨语言我认为是切实而真切的实践体验过程。身处于这个中西交汇、古今杂陈的特殊时代,对于其间纷涌而至的潮流与新鲜艺态我也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对其稍作思考与分析必然有益于自身对笔墨语言探索的思考。

对传统优质品性的继承、学术思辨的要求和个体体验的定位这些模糊而庞杂概念的实施应诉诸于各自精准和独特的角度。这些角度必然要求在个人语言表达层面上做到一种自然的通达、体验的纯度和表述的难度。自然的通达来自创作主体融入生活氛围,在其间攫取的与自身性情相通的情致和感触,重在情与物的自然契合体现出的文化氛围;体验的纯度在于心性的自觉以有节制的方式自然地流淌和倾泻,旨在识别人的情绪体验自然情境所呈现的独特反应;表述的难度强调的是:徜徉于传统中,品味其间精妙的滋味,触摸到古人秉持的文化精髓和美学理念,最终得以缘遇合于自身的立足基点,在生活的滋养过程中,它生根、生长、发展乃至变异、偏移、衍生,在不经意间、闲来无事时笔尖不期而至的一种传统的厚度。上述精微而细致的要求意在得于自然、合于天机、顺乎心性,在临池砚边必然另有一番更为玄奥机妙、具体而微妙的纯粹体验空间。

笔墨语言的基本要求在于进入“写”的表现境界。[2]其笔墨品质与造型意味两者必须各自呈现“写”的精神涵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相谐合拍。讲究“写”的表现境界是中国画笔墨语言千古承传的优质品性与学术准则。中国画以笔墨的本质“写”为其学术上的准则,应该是具有永恒性的。[3]“写”者,泻也,注重将创作主体的心性才情经由毫间锋端自然流淌和倾泻,呈现其绵延畅达、生生律动的心源印迹。这是一种开放性且极富人性化的艺术品格,是中国画笔墨语言的独特魅力。当然,笔墨语言“写”的精神传承是对笔墨表现的高水准讲究,其间所讲求的“流淌”和“倾泻”绝不是情绪廉价发泄或平淡苍白堆砌的借口与托辞,它应该具备更为严密与具体的规定与考量:一、与物宛转,二、书法用笔,三、自然随性。[4]“写”的境界必须经由书法用笔法度与精神的锻造与规范的基础上,见情见性地表述与遣发对物态世情的个人理解、感触与体悟。“与物宛转”重在关注行笔施墨间笔情墨趣与物理、物态和物性的相宜与贴合,物象承载的各种独特品性与结构特质应是笔墨挥写的表现根基,以此为立足基点进而强化、提炼、拓展而成的“写”的内涵才具有真切的源泉和实在,才谈得上从物性提炼笔性而生衍出某一种特定韵致,收获笔墨情绪的独特与纯粹。“书法用笔”精神与法度的纳入无疑使笔墨语言的质量与难度呈显无与伦比的内涵提升。书法用笔意守中正的法度与规范与“写”的表现境界融通结合、互为表里凸显出笔墨精妙的韵律美与表现意趣。“自然随性”旨在追求一种酣畅洒脱、纵意恣肆的笔墨境界,其笔墨写势貌似率意随机、浑然纵逸,更为可贵的是在这自由率性的笔墨效果背后蕴藏着机敏理性的心意与布置。这三方面的要求与考量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彼此贯连,将“写”的笔墨表现臻至一种各自彰显又饱含法度的精密系统,呈现出笔墨语言的技术难度,对笔墨语言个人角度的探求必须建立在以上对“写”的规范的深层把握之上。

觅求笔迹墨渍间书写趣味的鲜活与美感,挖掘笔墨组合与构成的内在形式韵律,推敲笔墨和造型之间契合与游离而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在画面中实实在在营构与锻造笔墨语言的精致意味。实地勾写画稿颇有难度,容不得片刻迟疑与滞碍,浮光掠影间的一丝悟机的触发与唤起是宝贵而虚幻的,好像新的东西不自觉地萌发了。物象给予视觉的信息琐碎而含混,传达至心灵的感觉模糊而纷乱,一个纯自然生命的外形和肌理制约着内心空间的延展,局限于物形的准确与表象的琐碎中难免丧失了画面的生命意味。结构的胶着关系与物形的整体意象是至诚可信的立足点,游历此间仿佛把握到现象的内核,体味几分本质的情怀。仅仅囿限于此却意味着凝滞和灰暗,使之运动与点亮的契机在于一泓深邃而单纯的性情。当下情绪的起落经由笔势的贯通将物象的内结构关系统摄一体,使外形势态畅通一气,因情绪的此在变化赋予一点可贵的新奇体验,因体验的触动抛离常规的惯性愈发激起心绪的绵延流淌。两者的交融互动和碰撞对抗令画稿生发出一种生命感,超越生活对象与预先设想产生鲜活的陌生感。

这平和澄净的追索过程体现的是游移于自然之中而放怀于自然之外的坐忘状态,体味一点精致的求索意味,其间迸发的鲜活灵变与通透气脉是笔墨赖以活发的有力契机。笔墨的从无到有遵循着的是另一套理法,而对其自然精神的把握与画稿的绘制状态贯承一气。无中生有重在笔墨纯任自然、厚积薄发;从有到无体现空白整体统摄、协调制控。自然之笔迹墨韵蕴涵着万物活泼鲜活的气息,无窒无碍却具有独立的姿态,呈现创作主体当下情绪调性所衍生的无穷生气意韵,笔迹墨渍间纷呈着精妙天然的交叠美感与冲撞张力,令观者无暇挑剔与辨认自然表象的定位而被其间所贯承的笔墨的自在相渗和疾涩焦润等丰富的印迹所感应与振奋。笔墨的力度和灵变绝不仅是依赖一股气势与狠劲而更值得讲究与玩味的是用笔能“敛”。导师张友宪有题画句:“会用笔者必以提劲为之,非但直划之力,更具制控游线之利,高山崩石而不僵,燕子掠水而不浮,且连绵不绝以融进山脉纹理岩质地貌中。能运散锋者,必先会撩得锋起,捻得管转,绞翻抢厾终能归之于聚”。[5]其中“提劲”、“撩”、“捻”可谓“敛”字之精辟诠释,笔墨表现若能达此收放自如之境地必能臻至用笔之化境。

倘若将自然的笔墨品性单纯理解为盲目肆意的宣泄,其迹必然无所立足,所传达的内蕴也与自然生态割裂。此时先前在画稿中对鸟的结构关系和造型建构的梳理与分析便显现其价值,这是笔墨构建的基石与参照,是创作主体鲜活体验的结晶,是自我对于客观物态与自然信息的初次整合与提炼。它在画面所起的作用是隐性的,以内在的理路组构着笔墨关系。以贯通的笔线或以笔带墨来组构外形整体势态与内在结构主脉,势必要因势利导顺应笔势、顺遂情绪宛转将视觉蓝本和画稿中的形态组织重组重构,将小势融汇于大势,琐碎的视觉杂质提炼为畅达的笔迹书写,强化整合外形态与内结构之间笔势贯连与书写趣味。笔线立骨不必仅仅体现为简练与到位的动态与结构关系,在尽显与结构和动态的紧密咬合关系之余,可以考虑有机结合一些繁复堆叠的交错组织来体现一种对笔墨构成韵律的玩味,张扬笔线本身走向和呼应的情绪调性,强化笔墨本身潜在的表现因素,使之独具纯粹而丰盈的诸如随机偶然、节奏强弱、速度缓急等等各类表现观感和情绪张力。笔墨所负载的含义和内容中必然不可缺失其与自然物态的有机交融关系,其立足基点在于结构穿插与外形轮廓或是关键骨点之中,而我所考虑的运笔施墨潜心塑造的所在点可以是根据研究兴趣与关注角度的不同而更为丰盈并随机转换的。大可不必屈从自然构造与组织的逼真模拟,可以潜心觅求并演绎出新颖的某种艺术表现机缘。这份“机缘”以及上述所提及的“繁复堆叠的交错组织”全然源自于生活中万千景致与意韵的积淀以及传统经典笔墨形质和构造的融通。生活景致和自然信息的独特观感经由迁想与演化而改造成特定的韵律与肌理完全可以在浑融与繁密处作合理适当的嫁接与采用,致使笔墨造型焕发更为广阔和开放的可能性空间,以此容纳对笔墨表现和塑造的种种想法和试验,充分展现其生活气象与艺术品质的纯粹美感和价值意义。自然情貌间纷繁的结构特质、肌理质感以及穿插叠合关系皆可凭借心性的熔铸转化为“画”里的生活气象,进而在有意无意的契机中与此类“特质”、“质感”或“关系”相关联或契合的传统经典笔墨形态与品性亦可经由自身的理解角度有理有节地植入画中。

譬如冬日流连于古林公园荷塘,一池残荷败梗油然而生的清冷荒寒之气沁入心脾,随即展纸于塘边现场体验与玩味。枯硬的荷梗所构成的交织关系以及池中苔草游移的澹荡清逸意味令人沉醉。不觉何时暖阳普洒使一池清水剔透灵动起来,其间水面光影律动而透亮晶莹的质感变化与苔草聚散迷茫的形质构成再加上枯梗交织、倒影虚灵线条组合活脱脱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天然肌理和韵律。潜心体味其中,采撷点滴感受在胸中渗化、蓄积、漫溢,以至于在契合的机缘下随笔端自然流淌。又如古林公园秋日芭蕉既枯且翠,饶有天然奇趣。亭中观蕉,翠绿欲滴挺拔处与枯朽焦黄垂败处交错交叠、穿插组合,繁盛之鲜活浑厚与枯败之苍莽古淡纷呈于浓郁之萧索秋意中。我沉醉于其间纷繁的笔线叠合关系以及株与株之间天然组构的纵深感觉中。恍惚间,繁杂笔线、浑厚墨韵、空灵空白之间互相撕扯与冥合生发出鲜活的写意生机,不知不觉中,我将这份“生机”与“鲜活”向笔下生宣汩汩倾诉。这些珍贵体验经历值得在创作实践中虔心思考并大胆探索利用,拓展笔墨在外形态与内结构之间融通畅达的造型机缘,将丰厚的自然信息与涵养以及纯正精妙的艺术品格纳入笔墨表达中,而调控和渗透其中的正是丰厚的自然性情与浑然通透的“写”的法度和情绪。

上文所提及的走笔运墨自然随性、笔墨造型整合畅达最终能成画所依赖与制约的关键因素在我看来是对空白的精心布置与关注。空白应当具有特定的与笔墨相辅相成的合适形状,空白与空白之间也具有贯通呼应的气脉呈显其作为整副作品“活眼”的重要作用。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空白的合理出彩运用却难上加难。我时常忖度与留心笔笔交错而成的大小空白。隐匿于笔涛墨浪间的点点静谧空灵的空白,冲撞渗化、渴溢相渗的笔墨恣意而繁复的关系与其间的虚灵空白组构成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的冲突美感,使张扬的笔墨关系愈发生意盎然;复杂纷繁的笔线将画面穿插、交织、叠合、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白,俨然一个实里藏虚、虚里蕴实、亦虚亦实的奇妙精致的世界。虚实相间、彼此抑扬,拓展生衍更广袤空灵的空间与视域,其间似有殷殷气流循环游走,使笔线墨韵愈发生意跃然。空白地带实为画者心中的浩渺空间,其间有气有韵,见心见智,矫揉造作不得,含糊鲁莽不得,学养才情少不了,经验应对缺不得。当需实实在在潜心勤力令空白之处与守黑之处气脉相连、互为表里,吞吐画面空间中流动激荡之气流,容纳虚空玄境悠远无限生发之意韵,彰显空白处之深邃通灵与守黑处之雄浑朴茂两者所营构生发的精致味道。

这般深邃与雄浑呈显的是精致的品格,它向着自然的纯真品性延伸,从含混的视觉印象中生发出一种自然精神的醇厚。它引领变动不居的心绪亦步亦趋地在自然的光辉下伸展,呼吸,游离,静谧,建构一方在平凡生活中感知心灵空间的和谐与朴素。稳定的和谐空间并不排斥激进的冲突与碰撞、随意遣发的激情宣泄以及草草逸笔的天然韵致,倘若将其置身于自在自如的自然氛围中来观照,妙不可言的气韵与清新而具有生命意味的语言形式将向着更为深远的境界生衍与扩展。采撷清新的韵致,聆听心性的步履,虔诚地触摸点滴感受时一点悟机的不期而至使人有着按捺不住的欣喜,留意着情绪高涨与迂回的点滴变化,化为画面的开与合,刚与柔,冲适或劲捷,散逸或凝持,精致的意味渐趋萌发,在生命清流的滋养下博大而深邃,或许这就是一种物我交融的精致体验。

参考文献:

[1]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2]周京新.感觉无限[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3]张友宪.是中至乐[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4]张友宪.重温老舍先生论中国画[J].华人画事,2008,(12).

[5]张友宪.题画句[N].新华日报,20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