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划起“法”的双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划起“法”的双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学科来源于生活,沉淀着我们生活中太多的东西,情感、审美、修身等,鉴于目前青少年违法事件频发的现象,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机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远离犯罪。有效途径有课堂教本教材的学习,作文课的学习等。

现在我国已进入法制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应该深入人心。但看看我们的校园,却出现了一幕幕让人瞠目结舌,嘘唏不已,悲痛万分的恶性事件。我们在议论,在指责这些事端制造者时,面对学生,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还缺少了些什么,或者说,我们忽略了什么。

对,缺少法制教育。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入法制教育?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又怎么体现?这是一个值得每位教育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结合学科特点,做了一番思考探索。

语文学科因自身教材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工具性、人文性。它来源于生活,沉淀着我们生活中太多的东西,技能、知识、情感、审美、修身等。但凡认真专注热爱此门学科的人,应该能强烈感受到:教语文,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语文,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得仁得智,各自在人、在心。可以说,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语文学科扮演的角色是主角,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生活的丰富,语文学科的角色,似乎还要担上更多一点的任务,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而且,具有了极大优势。

本来,违法、犯罪这些字眼离学生应该非常遥远,为什么现在却屡屡发生呢?

究其原因,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儿童,许多家长或溺爱,或疏于管理孩子,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任性自私,霸道蛮横,缺少爱,不懂感恩,再加上学生不懂法,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可能演变成大事、坏事,那就违法了。例如,因沉溺网络,无钱上网,盗取他人财物,或有的受到父母阻挠,竟弑父弑母,因沉溺网游,厌学逃学易受到坏人的唆使利用;因同学间的一小点摩擦,为了争面子,于是聚众斗殴;而有的同学,为讲义气两助插刀,结果个人的矛盾事件,扩大成,有时还弄伤弄弄残,甚至出了人命。因好奇心作梗而模仿,例如吸毒,例如模仿影视网络游戏中和暴力人物,要横耍酷,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种种现象说明,如果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观念,不经意间,他们的人生就会摔跤,梦想就会破碎,前途就会悲惨。学生只有懂法,才会长智慧,才能认清是非,辩明邪正,避免成长过程中的歧途、弯道。

所以,学校教育引入法制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特色和重要举措。毕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一个观念的培养,那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过程,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例,灵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语文学科当之无愧。

经过思考探究,笔者认为,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这些途径可用:

教科书上的教材

教本上选入的教材都比较正能量,我们可充分挖掘。例如巴金老人的《小狗包弟》文中写老人因历史原因而遗弃了小狗,不能保护小狗而深感歉意,表达了老人对人生的反思,对人性复苏的呼唤。在这里,我们可引入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个概念,可引入《动物保护法》。可举例:2015年暑假,河南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闫啸天与王亚军因捣鸟蛋,卖燕隼而被判刑。夏衍先生写的《包身工》,文中写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憎恶,对悲苦人民的同情。结合当下,我们可引入“童工”这个概念,甚至也可提维权,引入《未成成人保护法》及《劳动法》。梁知秋先生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流露作者对老师的敬仰、赞美、怀念,可引出“尊师重教”这个概念,引入《教师法》。

可见,语文课本里的许多教材扎根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灵活渗透法制教育。

同时,当我们的语文课贴近社会现实,很接地气时,学生也会喜欢语文课,师生互动就会积极融洽,教学质量也会提高。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作文课

语文科少不了作文课。作文,就是做人。学生写作,既体现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也极容易体现学生的思想内涵,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教学生积累素材、分析素材的过程中,可适当渗透法制教育。

例如写《宽容》这个主题,可结合素材说“纵容”、说“包庇”、说“违法”。例如写《责任》由“为家为国为民族敢于担当责任”,而引出“逃避责任”,引出“有过错逃避责任而引发的后果”而进行法制方面的渗透。写“网络”引出“黑客”,引出“网络犯罪”……这些例子举不胜举。作文课上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就是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对生活的反思,我们可有机渗透,从而让学生不仅仅是心灵上的一次洗礼,更是一次生动的法制教育,会使他记忆深刻,逐渐就会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

实践证明,语文科工具性、思想性很强,很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教材特点来渗透法制教育。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栋梁、社会的基石,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有一个明确的法制观念,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才不会盲目,才能明智、才能健康成长、才能远离邪恶、宏扬正义。要让学生明白,唯有依法做事,社会才能和谐共生,才能有序发展;唯有依法做人,个人才有前途,社会才能文明进步。

在知识的海洋里,让我们语文课荡起法制的双桨,教学生做人,教学生知法懂法,为他们驶向理想的彼岸,开足马力,保驾护航。这些孩子健康成长了,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走入社会,成了国家的栋梁,那么,全面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不会遥远!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