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系学生价值感对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系学生价值感对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一种弥漫性的影响。大学时期是个体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期,是自我价值感的体现期和扩展期,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时期。然而,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主要是针对一般大学生群体的研究,而对一些特殊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有研究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与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2010年全国共有234所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对于各高校中的高水平运动员这一群体,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如何?他们与一般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是否存在差异?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被试对象选取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对象。其中体育教育专业被试者选自武汉体育学院本科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为83.3%。高水平运动员大学生被试者分别选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为86.0%。

1.2研究工具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为黄希庭等人编制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j,该量表包含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分量表,其中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又分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类型。特殊自我价值感又分为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几个方面。该量表共包含56个项目。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76~0.916,表明本研究中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1.3数据的录入与处理本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录入与分析均采用SPSS11.5软件。

2结果

2.1描述性统计分析表1为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分别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价值感)维度上的平均分与标准差(见表1)。

2.2性别与类型的交互作用分析以性别和被试的类型(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对高水平运动员)为自变量,以总体自我价值感为因变量,进行2X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其中性别有男性和女性两个水平,被试的类型有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两个水平)。统计分析表明:性别与被试类型之间交互作用显著,F(1,239)=4.164,P<0.05。由于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男性中,高水平运动员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水平上存在边际差异显著,F(1,239)=3.79,P=0.053,男性高水平运动员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男生,如图1所示。以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为因变量,进行2×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41)=6.301,P<0.05,性别上的主效应不显著,F(1,241):0.033,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1)=7.134,P<0.O1。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女性被试这一水平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高水平运动员的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241)=7.95,P<0.O1,女性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女生,如图2所示。以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为因变量,进行2×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性别•76•的主效应不显著,F(1,237)=1.260,P>0.05,被试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237)=0.658,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237)=0.074,P>0.05。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分别以个人取向的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为因变量,进行2×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在人际自我价值感上,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42)=6.358,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2)=5.707,P<0.O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女性这一水平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243):5.000,P<0.05,女性高水平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女生。个人取向的心理和道德自我价值感上分别存在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240)=8.196,P<0.O1,,(1,240)=7.179,P<0.O1,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具体表现为女性被试的个人取向心理和道德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男性被试。个人取向的生理自我价值感上,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在个人取向的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45)=6.362,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0)=8.021,P<0.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女性这一水平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高水平运动员在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F(1,245)=8.84,P<0.01,表现为女性高水平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女生。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在人际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性别上的主效应显著,F(1,240)=7.061,P<0.05,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心理自我价值感上,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40)=5.645,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0)=12.925,P<0.0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体育教育专业这一水平上,不同性别的被试之间在心理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1,240)=7.83,P<0.01,在男性被试和女性被试水平上,体育教育专业与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心理ca我价值感差异,,(1,240)=4.57,P<0.05,F(1,240)=12.47,P<0.001。其中,对于男性被试,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男生,而对于女性被试,高水平运动员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女生。在道德自我价值上,存在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243):6.010,P<0.0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在生理自我价值感,性别和被试类型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两者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在社会取向的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40)=4.176,P<0.05,性别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0)=11.06,P<0.Ol。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体育教育水平上,不同性别的被试之间存在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上的差异,F(1,241)=3.75,P=0.054。无论是在男性还是女性被试水平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高水平运动员在社会取向的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1,241)=5.09,P<0.05,F(1,241)=8.34,P<0.001。具体表现为:男性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男生,而女性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女生。

3结论

与讨论通过问卷法进行研究表明:男性高水平运动员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男生;在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上,个人取向的人际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心理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上,女性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女生;在社会取向的心理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上,男性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显著低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男生;在社会取向的人际和道德价值,以及个人取向的心理和道德价值感上,女性被试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被试;其他方面,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探究男性高水平运动员总体自我价值感比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男生低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社会上存在着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更高的偏见。另一个方面是对于男性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虽然他们的体育技能水平更高,教练对他们的要求也更高,训练强度也更大,而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也会更高。他们经常会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种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性的体育竞赛,在这种比赛中,可能经常会遭受到失败与挫折,这种经常性的失败与挫折感,有可能导致他们的总体自我价值感偏低。另外,他们可能更期望自己向职业运动员方向发展,但往往因技能水平的限制,实现不了这个目标,这也可能是导致男性高水平运动员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低的原因。无论是在社会取向的心理自我价值感上,还是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上,男性高水平运动员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男生,表明高水平运动员对个人能力、性格受到社会或他人及家庭的肯定评价低。可能是因为社会或他人及家庭对男性高水平运动员的期望很高,但因高手中更有高手,使得很多高水平运动员的成绩与期望的理想成绩相差很远,从而导致心理等方面的自我价值感低。

在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上,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女性高水平运动员的社会取向一般ca我价值感要比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女生高。这表明女性高水平运动员在社会和他人影响下的正向自我情感体验较高。在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无论是个人取向的人际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还是社会取向的心理和家庭特殊自我价值感,女性高水平运动员得分均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女生。这一结果表明女性高水平运动员要比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女生对自己的评价更积极和正面,对自己潜能和个性的发挥有较高的情感体验,在家庭对自己的关爱和家庭对个人自己发展的支持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积极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