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稳定才是硬道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稳定才是硬道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保证所有的欢乐时刻都能被清晰地记录?

认识各种防抖技术,在我们按下快门时,“定”力十足!

“对焦基本靠手,变焦基本靠走,虚化基本靠抖,防抖基本靠肘,测光基本靠瞅”。

和朋友去FB,陪MM去旅游,照片照模糊了可不是闹着玩的。要在拍摄时保持相机稳定,谈何容易?

为什么我的照片不清楚?

如果用手动的方法来调焦距,没有调准自然不清楚。但是,我们通常使用的是“自动调焦”,为什么还不清楚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数码相机是怎么工作的。数码相机通过CCD/CMOS等感光器件的光电转换来拍摄照片,光电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相机振动或拍摄对象移动,光线就会异常位移,图像就模糊了(见图1)。目前数码相机的镜头都具有较大的变焦能力,焦距越长,就越容易产生晃动。

那么,有什么办法来缓解抖动问题呢?首先我们想到了提高快门速度。但有时候需要拍摄室内、阴天、傍晚等弱光环境,快门曝光时间较长,而我们手里的又大多是体积轻薄的相机,由于手握持时缺乏力度,关键时刻的“一抖”,照片又朦胧了,甚至成为终生遗憾。

防抖技术三大门派

在实际拍摄中,拍摄者的手在感光过程中的抖动是客观存在的,防是防不住的,只能是靠机器的特殊“防抖”(Image Stabilizer,IS)功能来减小手抖动造成的影响。

1994年,尼康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具有减震系统(VR)技术的袖珍相机。第二年,日本佳能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支带有图像稳定器的镜头EOS 75 300mm F4 5.6 IS。

2000年,数码相机开始引入光学防抖技术。奥林巴斯Camedia C-2100UZ和佳能Powershot Pro90 IS这两款产品就率先拥有防抖功能。当时数码相机无论技术还是市场都远未成熟,防抖功能没有得到外界广泛关注,直到2004年才算是真正兴起。防抖,这一原本属于数码摄像机的“专利”,开始席卷数码相机阵营,在迅速普及的数码相机市场中,配备防抖功能的产品不断增加。

防抖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得到相当于将安全快门速度降低2挡~3挡的效果,但实际曝光时间不变。比如原来需要1/500秒曝光,开启防抖功能后,即使用1/60秒也可以拍出清晰的图片。

现在数码相机防抖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光学防抖技术、电子防抖技术和自然防抖技术。

1. 光学防抖

主要在镜头上做文章。它通过镜头的浮动透镜来纠正“光轴偏移”(见图2)。首先,镜头内的“侦察员”―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然后将信号传到微处理器,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再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和位移量加以补偿。这就像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母鸡先根据现场情况预测老鹰会扑向哪里,然后向那个方向迅速移动。

光学防抖对镜头设计制造的要求比较高,成本也相对高一些。但是效果相当明显!一般情况下,开启这个功能可以提高2挡~3挡快门速度,手拿相机,再也没问题。特别在大变焦对轻微抖动敏感的情况下,效果就更为明显了。

目前佳能、索尼、松下、尼康等掌握这种技术。比如佳能的IS系统仅需要极短的时间就可完成IS镜片组的移动,通常能有效预防快门时间短于1/60秒范围之内的抖动(见图3)。

2.电子防抖(感光器防抖)

这种技术的秘密武器是使用CCD偏移,提高数码相机的高感光来提高快门速度,从而减少抖动(见图4),也叫CCD防抖技术(CCDShift Anti-Shake)。

CCD安置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当陀螺传感器检测到抖动的时候,就会把抖动的方向、速度和移动量等参数经过处理,计算出足以抵消抖动的CCD移动量。

和光学防抖相比,这个技术意味着使用任何一款镜头都能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享受着防抖的功能,同时解决了困扰单反交换镜头的体积限制,可以设计出更美观精巧的镜头,但效果比光学防抖稍差。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采用电子防抖的厂商主要有:柯尼卡美能达、卡西欧、三星、富士、奥林巴斯、松下。

3.自然防抖(ISO防抖)

大家知道,在同一环境下,感光度(ISO)数值越大快门时间越短。这种技术就是通过提高感光度,来提高快门速度,以达到防抖的效果。

摄影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安全快门。它是焦距的倒数,只有让快门速度达到或超过安全快门(一般为1/60秒),才容易拍出清晰的照片。在同一场景下的同样画面,在曝光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光圈不变,ISO提高,快门速度会提高。原来没有到达安全快门的快门速度,在ISO提高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安全快门,自然防抖就是通过这样来实现的,效果甚至比前两种更好。

各门派大比拼

了解了防抖的三大类型,我们迷糊了:到底该选哪种呢?这就要看你的需求了。

光学防抖技术效果较出色,在中高端相机中普遍采用。但由于制造成本高,整体成本比电子防抖高不少。

电子无论配备任何镜头都具备防抖的能力,在实用性上面大大强于前者,最大优势莫过于价格较低,能有效控制机身的体积。

光学防抖的实现,都是依靠DV的镜头组别设计的电磁感应结构来驱动相应的特殊部位的镜片,改变位置和角度来对震动做出补偿。而电子防抖则是利用CCD上富余的面积和像素来补偿震动。从效果上来看,光学防抖更为出色一些,而电子防抖一方面是一种事后补偿,另一方面在开启了电子防抖后,快门速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某些光线条件不是很好的环境里,电子防抖带来了画质下降的副作用,而且对录像抖动不起作用。而电子防抖的优势在于不需光学补偿装置,成本低廉。

当然,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在原理上并不排斥,很多相机都是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来防抖的,比如索尼的T9就采用了“光学防抖”和ISO640的高感光度的双重方法来避免抖动。

数码防抖不是万能的

我们可以不再为手抖而发愁,随心所欲地拍出精彩的照片。但是防抖系统是个耗电大户,使用以后,电池时间远远达不到标准,在外出拍照时将多么破坏兴致!所以在日常拍摄时,并不用一直打开防抖开关,需要的时候再打开这项功能。就像阿拉丁神灯,主人一召唤,灯神就出来服务了。不过如果即时抓拍移动物体,可能就因为多了个开启的步骤而错失良机。

防抖功能不能一味迷信。并非所有的镜头都需要引入防抖技术。一般说来,长焦镜头对防抖的要求较高,短焦镜头的要求较低。如果用长焦拍摄远距离物体,相机一位移,就难以获得清晰锐利的数码图像;用短焦镜头拍摄近距离的物体,同样程度的抖动对目标位移的影响就很小,不容易出现图像模糊的情况。

不说电子防抖对成像质量有一定影响,就拿效果最好的光学防抖来看,由于浮动镜片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成像锐度的降低及品质的下降。为什么帮MM拍夜景时,即使有防抖功能也依然不顶事?因为三脚架才是最好的防抖工具!在拍摄中,只要尽量使用安全快门以上的快门,有条件最好再使用上三脚架,这样无需防抖功能,也一样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

不再为模糊而烦恼,抓住精彩瞬间,轻松成为摄影大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