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顾及全局 突出重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顾及全局 突出重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一读:

语段一: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语段二: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讲一讲:

所选的这两个语段虽然描写的对象不一样,但二者所采用的手法却是一样的,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技法。

语段一是人物描写。作者在写人时先有选择性地写了一个“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的”对歌获胜的女子:年轻妇女赢得胜利后,只“轻轻地打了个吆喝”,“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一系列的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年轻妇女谦虚又自豪、淳朴又大方的性格特点。作者在写这个人物时抓住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特征的几“点”进行详细的描写,既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又体现出文章的深度。

下一段的描写和上一段又有所不同。“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从“这种”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下面的语句就不是针对单个人的描写,而是对人物群像的描写了。这里的描写展现了附近村子里的年轻女人的共同特点。作者写她们的面容、牙齿、衣饰等,笔墨细致,表现出这里的年轻女子开朗活泼、健康爱美、豪爽大方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当地淳朴、勤劳、热情的民风,让人读后获得一种总体的印象。这种描写重在展现“面”上的内容,以此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语段二是场景描写,作者在进行描绘时也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技法。“村寨传歌”这部分的场面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了“金满斗会”的盛况,从盛会的开始写起,写到盛大的规模。作者描写了每桌轮流低唱的情景,“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还描述了男女老幼百多人参加歌会的情况――这些是“面”上的描写。最后又着重介绍了一个老吹鼓手――这是“点”上的描写。结尾处,作者巧妙地用小时候常听老太婆说的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收束全篇,既是从另一角度对盛会进行评价,又表达了由衷的赞叹。

由此可见,“点面结合”是描写的一种重要技法。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个体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群体的概括性叙述和描写。点面结合就是将“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概括性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能运用好这种写作手法,既能顾及全局,又能突出重点

那么我们平时在写作时,应该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技法呢?

一是要选准“点”。这里说的点即文章所要表现的重点人物或重点内容。《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作者是这样写王熙凤的:

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由节选的这个语段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场面中,作者意在写重点人物――王熙凤的出场。因此,他先描写了王熙凤的语言,让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点”的刻画;然后描写了众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是“面”的烘托。通过这样点面结合的描写,充分表现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以及她在贾府中非同一般的地位。

二是要注意写好“面”。因为对面的描写,常常能够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请看这样一段场面描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是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中对无名战士牺牲的场面描写。“清晰”的手这一“点”,正是在“雾蒙蒙”的草地这一“面”的烘托下,才更显清晰。

注意“点”的刻画,重视“面”的描写,这是写好场面的关键。在平时写作时,如能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你的文章也一定能生动感人。

写一写:

我们班的改革成功了!

开学没几天,班主任就在班上宣布:“这个学期,我们班也要搞改革,实行组长、组员双向选择制。也就是说,组长挑组员,组员选组长;组长安排座位、管理组员等,组员要服从组长的领导。”

真新鲜,还没听说过这种搞法呢!如果真是这样,那班上岂不是乱套了吗?于是,各种声音都冒了出来:“这哪像个班集体呀,干脆叫小组长王国算了。”“凭啥都得听小组长的,要是组长错了呢?”“这样还好些,那些调皮捣蛋的该收敛些了。”“班干部这回可都没用啦。”

可说归说,做归做,大家都积极地推选自己信赖的组长。组长也按实际情况安排了本组成员的座位。一切进行得还算顺利。不过,大家还是有些担心,这改革真的能成功吗?

很快,麻烦事就来了――谢斌被他的组长除名了!于是,他的课桌便只能被摆放在了第一排。一米六七的大个子坐在第一排,确实有些不自然。开始两天,他还和往常一样,说说笑笑的,显得满不在乎。可几天过后,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了,上课听讲也认真了许多。6天后,他终于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小组,从此再也没有因犯错误而撞上组长大人的“枪口”了。

实施双向选择制度后,班里出现了许多好现象,特别是组与组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比哪个组的纪律好,哪个组的卫生好,哪个组的成员劳动积极……过去上课常“保持沉默”的小组,现在也抢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去上课爱讲小话的,现在也都安静下来了;过去一听说劳动就开溜的,现在也都抢着带工具,抢着干了……先前,那些对改革持反对意见的人,现在也在洋洋得意地对别班的同学夸耀:“我们班的小组长负责制……”

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班的改革成功了!

特色简析:本文是一篇运用“点面结合”技法较为成功的例子。文章开篇交代改革的内容:“实行组长组员双向选择”。接着,叙述面上的情况:由改革引起的议论、改革的过程、大家的担心。然后,在此基础上,叙述点上的情况:谢斌被他的组长除名及后来的转变。接下来又叙述面上的情况:改革带来了好的变化。最后,总结全文:“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班的改革成功了!”文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先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地记叙了在改革的浪潮中一个班集体经受考验的情况,表现了“改革出了好学风、改革出了好班风”的主题。

赏一赏:

请阅读习作《难忘生日蛋糕》的片断,说一说作者在写作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一进教室的门,我便惊呆了:全班同学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成了圆圈,中间几张课桌拼在了一起,上面分明摆放着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十几根蜡烛发出的烛光如同星星一般闪闪发光。几十道目光都射向了我。突然,整齐的歌声响起:祝你生日快乐……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夺眶而出。十三年了,我这个得不到父母疼爱的“孤儿”,今天,享尽了人间胜似亲人般的关爱啊!我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吹灭了蜡烛,动手切蛋糕。我把切好的蛋糕放到盘子里,将第一份郑重地献给了班主任王老师。她接过蛋糕,深情地说:“小凡,愿你永远快乐!”紧接着,几个好友出来帮我切蛋糕,装到盘子里,我一份一份地递给同学们,说着感激的话语,道着幸福和喜悦之情。就在我把一份蛋糕递到陶小淘的面前时,意外发生了:小淘接过盘子诡笑,突然举起来猛地朝我脸上一扣,蛋糕上的奶油一下子全蹭到了我的脸上,我顿时成了个小雪人。小淘哈哈地大笑起来,大家都停止了行动,又一次将好奇的目光投向了我,接着都一齐发出了笑声。王老师举起了相机,拍下了这精彩、喜庆的一幕……

参考示例:这段场面描写写得多有趣呀!小作者先是对全班同学为“我”过生日的场面进行“面”的描写,表现了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那种深切的关爱之情。接着,他选择了写切蛋糕献蛋糕的场面。在献蛋糕的场面中有两个典型场景:一是献给老师,二是献给陶小淘,对这两个场景,作者都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又以大家的笑声为衬托,展现出一幅富有情趣、生动形象的画面。正是由于小作者恰当地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在面的描写中写点,在点的刻画中写面,点面结合,融为一体,使得生日场面形象逼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