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运输管理”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运输管理”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对高等职业院校“运输管理课程专业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形成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运输管理 行动导向 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安娜(1979- ),女, 河北邯郸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学;赵秀荣(1970- ),女,河北邢台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学;杨星(1986- ),女,河北邢台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和市场营销。(河北 邢台 05404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54-02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行动导向教学具有活动构建与互动生成、就业导向与能力本位、方法创新与情景创设、多元评价与激励发展等方面的特点,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所提倡。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行动导向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这个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现在职业教学中,就是要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因此,职业教学要以开发学生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具有岗位特殊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运输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运输业务操作与管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接洽运输客户、受理运输业务、缮制运输单据、选择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配载运输货物、优化运输线路、核算运输费用、拟定运输合同、熟练使用软件进行运输业务管理;进行特殊货物运输的关键环节分析等,胜任运输岗位的操作及管理工作。学生就业第一任职岗位一般是调车员、客运员、货运员、车号员、信号员等初级岗位。

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设立在学生就业后的第一岗位的工作资格。而这些岗位工作的资格,除了要求学生职位的专业知识外,还包括相应专业活动的方法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能力。具体可以划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其中,素质目标尤其要体现与课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结合:具有与客户交流、沟通方面的基本素质;具有语言和文字表达方面的基本素质;具有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素质;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自学、判断能力和创造性。

二、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驱动。

1.以企业调研为基础,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典型运输型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主要应包括受理运输业务—选择运输方式及工具—组织装运—运输途中管理—到达交付等基本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针对普通货物运输和特殊货物运输的主要业务类型,进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

2.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设计学习情境。结合运输岗位能力需求分析“运输管理”课程,课程设计以任务为驱动,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深度对接,可以设计5个具体的学习情境:情境一,普通整车货物运输操作;情境二,普通零担货物运输操作;情境三,合同客户业务操作;情境四,鲜活易腐货物运输操作;情境五,大型物件运输操作。以教学情境为平台构建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运输管理”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过程,通过岗位角色扮演、现场企业调研、学习小组研讨、模拟教学情境实训、企业实践、运输软件操作等多种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学生经过资料收集、制订计划、进行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定反馈等过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构建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过程考核。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既考虑学习态度,又考核职业素养;既考核个人能力,又考核小组合作效果;既注重学习过程,又采取过程考核。

三、教学设计过程

1.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的确立。在“运输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思想要求,将内容分为5个教学具体情境,并在每个教学情境中设定若干工作任务,围绕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设计为:

情境一:普通整车货物运输操作。任务1为接洽运输客户,任务2为处理运输业务,任务3为运输过程跟踪管理,任务4为核算运输费用任务。情境二:普通零担货物运输操作。任务1为受理运输业务,任务2为配载运输货物,任务3为组织货物装车,任务4为优化运输线路,任务5为交付运输货物,任务6为使用软件进行运输业务管理。情境三:合同客户业务操作。任务1为调查客户信息,任务2为洽谈运输业务,任务3为拟定运输合同。情境四:鲜活易腐货物运输操作。任务为分析运输鲜活易腐货物的关键作业环节。情境五:大型物件运输操作。任务:分析运输大型物件的关键作业环节。

2.学习内容的确立。根据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按照学生毕业后 1~2年能熟练进行运输岗位操作;2~3年能够从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3~5年能够进行市场开拓的目标,确定课程的知识总量。“运输管理”课程学习教学的实例、实训和主要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此确定学习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为“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为依据”。

3.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能否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否发挥其最佳功效,从而最终决定教学效果。作为教学活动的纽带,教学形式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组织实施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运输课程专业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集体授课、现场参观、观看录像、实训演练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与运输职业情景、职业活动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的教学,如在讲授车站调车作业,可采用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的形式。通过播放多媒体录像,学生直观地了解车站调车作业的过程。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可采用直接在教室集体授课形式,通过讲授,学生理解掌握。运输设备知识的教学,更适用于现场参观的教学形式。如“铁路线路设备”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陌生的设备,如果组织学生到铁路现场结合真实的线路设备给学生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形式要求教学有丰富的组织和遵循的规则,其设计原理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组织和要求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

4.教学评价。行动导向教学评价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突出特征是以人的发展目标,以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为评价重点,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别关注动态生成的活动评价、教学过程的情景评价、个体差异的客观评价和对活动学习成果的展示性评价。

行动导向的教学评价,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突出特点是以人类的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评价为优先,坚持多元化的评价,其中动态生成的活动评价,教学过程的情境评价,学习成果展示评价和个体差异的客观评价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运输管理”课程教学评价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题机制,把评价过程变成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和协商的教学过程,结合专业学生学习活动特点,以提高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强调活动过程评价。

以情境一“普通整车货物运输操作”为例,可以将该课程教学设计过程具体操作安排如下,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