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感情活动是影响智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感情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内动力,积极的情感可提高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情趣和能力。学生有兴趣,就会有求知欲,有求知欲就会奋力进取,把学习当作最大的愉悦。情感渗透法如果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关键词:求知欲;情感渗透;创设情境;创设悬念;有效途径

在日常教学中,常有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情感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实施合理的情感渗透,充分发挥情感信息功能,使之交流通畅和谐。那么,怎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恰当的情感渗透呢?

一、了解学生心理结构特点,激发求知欲

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学的心理特点。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最佳心理结构,能使学生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

态,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中的传输可以达到最佳状态。丰富多彩的情感信息会产生积极的刺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最佳心理结构,以积极的刺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怎样来调动、激发学生的这种求知欲呢?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引发成就意识,探求新知识作为科学的尝试,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和思维的最佳状态中。例如,教勾股定理这个内容时,就可运用情感渗透法。先要求每个学生都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分别量出三边的长度,然后说:“无论你们说出哪两条边的度数,不用尺子测量,我都能说出第三边的长度,不信谁来试试?”通过计算、思考、讨论、总结、学生终于发现其中规律。这样就充分运用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探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达到智力活动中最佳的心理状态。

二、创设情境加以诱导,激发思维

数学课程比较抽象,因而要使数学教学形象、生动,教学中应有可以触感的环境,这是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情境导入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导入如果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一种很好的感观刺激手段

如在讲授《平均数》这节内容时,单纯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很枯燥,我在课堂上首先放了一段云南干旱的视频,让学生对旱灾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数据说明旱灾的严重程度,并提问如何求月平均降水量,从而自然导入今天所上新课――平均数。通过这一设计,使学生了解灾区人民的苦难,受到一定教育的同时,又明白了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意义。

2.激疑,创设悬念

初中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因而设置适当的疑问和悬念,不但能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导其思考,分析问题,得到很好的启发。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问,置悬念,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

3.通过故事、典故或传说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创造情境

一般来说,学生都爱听故事。在各学科的发现和发展史中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如科学家的趣闻轶事、某些公式原理的发明过程及一些发明创造的诞生过程等,从中选取一些适当的片段,

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一段生动形象的故事,可以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解疑的兴趣,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思想教育。

4.通过恰当的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激情

初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很强,在比赛中形成的成就他们比较珍惜,进而促进了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数学课堂中的比赛是不可缺少的,通常采用的方式有抢答比赛、分组比赛等,对于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他们,使数学教学获得高质量、高效率。

总之,情感渗透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以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罗增儒教授说的:“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说,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

只有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生才能畅饮知识的琼浆,完善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林崇德.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07.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滨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