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诱人盛宴”如何持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诱人盛宴”如何持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值得为之关注的是,在以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的我国金融市场,一定要防止商业银行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行,“以劣换好”将不良信贷资产包装之后进行证券化

再次启动的资产证券化犹如一场诱人盛宴,欲参宴者满怀欣喜。目前,央行已联手多个部门推动证券交易所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对接,以搭建新交易平台,即外界所称的“信贷资产流转平台”。有部分银行已经向监管部门上报了这一轮参与试点的项目和额度的方案。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了业内人士的关注焦点。

配套保障为前提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虽然已明确指出“总量控制”、“优质资产”、“强化监管”等前置性要求。可是,必要的谨慎还是需要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必须要以充分的配套保障措施为前提,否则,不仅试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良好初衷无法实现,而且极可能会引发区域性甚至全局性的金融风险。

强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配套措施,首先要核定标准,“总量控制”究竟是多少?何为“优质资产”?如何“强化监管”?这在决策层决定明确试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后,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详细可行的标准,并建立在广泛征求金融市场意见的基础之上。其次是信用评级,事关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优质资产”和“风险资产”,在相关监管部门出台定量标准之后,其具体如何定性,不能仅由监管部门说了算,亦不能由监管部门指定的信用评级机构说了算,而应通过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全面引入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让信用评级市场更为公开透明、更具有公信力。最后是兼并重组(实体经济)要放开,在当前我国实体企业兼并重组仍然存在制度的情况下,信贷资产证券化所锁定的业务,只能以住房信贷资产为主,而无法切实进入更有迫切需求的企业信贷资产领域。

而与上述相比,最值得为之关注的是,在以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的国内金融市场,一定要防止商业银行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行,“以劣换好”将不良信贷资产包装之后进行证券化,如此,商业银行是甩掉了包袱,但是,必将给全社会带来金融风险的堆砌。而且,如果对何为“优质资产”缺乏识别标准、识别能力以及识别机制的话,经由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助推,更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持续扩张的动能,而这对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及增强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必将会造成巨大的反作用力。

走出“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给银行松绑,并将大大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手握大量资产、银行利润也很高,但同时商业银行却频频使用再融资手段,相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对中国银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例如,可以通过试点的方式,把商业银行一部分安全性比较高的住房贷款、房屋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前期可以选择那些首付比例在50%以上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进行证券化,通过这种方式将银行资产引入债券市场。商业银行也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再融资、补充资本金、增加流动性,同时把债券市场做强做大。而且,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手握的资金也可以更多进入债券市场,大大拓宽老百姓的投资渠道,同时让企业获得融资。

必须注意的是,银行资产证券化之后不应在银行内部自我循环,不能是甲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完成后再给乙银行持有,而应该由社保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通过该方式给银行及整个资本市场减压,从而最终改变整个金融结构。不要认为这样做会带来金融风险,只要严格监管就能控制风险。如果不改革,那就是默认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同时,必须同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但是一定要和信贷资产证券化改革紧密结合。如果仅仅是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必将大大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另外,一定要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资产都纳入到财务体系中,也就是让影子银行从“影子”里走出来。

勿图短期之利

当下而言,试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既是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大势所趋,更是给央行货币持续宽松压力松绑的必由之路,其方向性正确确定无疑。

另一方面,投资者保护依然需要加强。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应着重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而不是一味在产品上进行创新;产品再好,保护机制没有跟上,其前景仍不容乐观。

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无论是决策层、相关监管部门,还是作为参与主体的商业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均应该谨慎行之。对于决策层而言,一定要秉持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化的大方向;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则尽快核定标准、出台操作细则,并且还应就当前金融分业监管、信用评级,以及实体经济并购重组所存在的制度性阻碍,尽快全面破题;而对于商业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而言,则应严格遵守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切不可仅图短期一己之利,而堆砌、转移、放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