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生新闻的受众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生新闻的受众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只有对受众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民生新闻栏目才可能有针对性的对内容进行选取,栏目的收视率才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出现明显的提升。

1 两个60%

南京电视台对民生新闻的受众进行过专门的调查,分析结果是“两个60%”:大专文化水平以下的占60%,年龄在55岁以上E的占60%。这样的数据,对于其它的民生新闻栏目也一样适用。可以说,采、编、播各个环节都应该围绕这“两个60%”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这“两个60%”,就是我们的目标群体,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我们提升收视率的保障。

2 三个群体

受众群体分为:经常看民生新闻的群体,经常调台的群体和基本不看民生新闻的群体。对于民生新闻栏目来说,首先可以寻找到对“三个群体”都有效的、共通的办法;其次再来寻找对不同群体的、有针对性的办法。

笔者简单的归纳为“共性办法”和“个性办法”。

(1)共性办法

共性办法。是指对“三个群体”都有效的新闻制作规律。从新闻业务上来说,我觉得主要有三条:情节;丰富;记忆,也就是细节。

情节。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情节的展现至关重要,当然这里主要是针对具有多重信息含量的单条新闻而言。很多情况下。记者在发现一条新闻线索后,不太会放大其中“抓人”的情节,也不太注意有意识的用情节来打动观众。专题类的民生新闻,通过对事件的讲述来展现情节,相对好办一些。可是,一般性的新闻本身没有更多曲折,或者丰富的过程。情节的展现就需要记者有意识的去挖掘、去展现了,例如,一个展会,报道起来可能会平淡无味,如果选取一个或者多个带有“情节”的点,切入进去,展现开来,新闻会相对有看头一些。我们曾经报道过一个在汉召开的贵州食品博览会,报道中就着力展现了江城百姓品尝食品的百态。或辣得咧嘴、或烫得吐舌头、或争相品尝、或无人问津,一个个小小的“情节”申起来。虽并没有增加新闻的所谓意义,可趣味性的画面和解说,让这条一般性的展会报道有了“味道”,获得了当年的湖北省新闻奖。

丰富。有两层意思,是单条新闻的信息含量和整个栏目信息含量的多样化。消息。一种是单一信息载体的,本身不可能丰富,这类消息倒是应该为栏目的信息“丰富”做贡献。另一种是复合信息载体的,消息的本身就有不止一个信息。记者在采制过程中。应该在“消息的篇幅”里(一般是两分钟左右),尽可能的加人情节的元素、加入现场的元素。尽可能多的展现信息的丰富,让消息“可看”、“耐看”、“好看”。

丰富的第二层意思是指栏目信息含量的多样化。最简单的指标就是一天的节目播发了多少条新闻。目前相关栏目的通常情况是平均每天二十余条,从条数上来说,问题不大,但是从“多样化”的层面上来说,就有问题了。新闻一条接一条,基本每条都在两分钟以上,就把“多样化”的空间几乎占完了,编辑手段(例如:《下节看点》、新闻短评、综合稿件等)几乎运用不上,难以出现调动观众收视兴趣的编辑性收视高点。

记忆,也就是细节。有学者说,“记忆,就是最好的传播。”如果我们做这方面的实验,一定能发现,有可能被我们记住了的,一定是某一个画面、某一句采访或者某一句配音,总之,一定是某一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细节,就是成败,如果认同这一点,我们在拍摄、采写、配音、编排等各个环节上,就应该有意识的去刻画“记忆点”,哪怕让新闻在观众的脑海里,多“生存”一秒也好啊。

(2)个性办法

首先,对于我们的“核心受众”,必须格外重视。怎样重视?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点,惊喜、服务。

惊喜。通过我们节目内容的丰富,争取让核心受众每天有“惊喜”。至少是每天能从民生新闻中,得到一些看过之后能记住、能有用的东西。

惊喜的另一个来源就是物质上的奖励。对于长期收看我们节目的人,应该给奖励,还应该适当的重奖,更应该让想得奖的人有所期待。至于怎么去认定得奖的人是不是我们的忠实观众呢?不是没有好的办法,只是没必要那么认真。只需要确信得奖之后,他一定是我们忠实的核心受众就好了。

服务。服务,很简单,就是解决问题。为什么单对核心受众提出来呢?因为我们应该有一个心理上的假定:凡是给我们热线打来求助电话的人,就一定是我们的核心受众。他打了电话,一定会看节目,看有没有反馈。有,他会更坚定的看;没有,他还会告诉他认识的人:“找某某栏目没用!”

把热线当作节目的“生命线”,没有人反对这个提法吧?可问题是,观众们反映的问题有很多是“同类项”,报道价值并不大,怎么办?不报,会让观众失望,继而流失;报,类似的内容和情节,观众会看不下去!怎么办?

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也遇到过这样的难题,他们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把自己的热线与政府、企业等相关单位的热线电话联动起来。对观众打来的投诉电话,有的做新闻,有的转给联动单位,限时回复、解决。这个办法。一定会让核心受众群体扩大。

第二,对于“松散受众”,也就是经常调台的人,我们必须在编排上动脑筋。学学电视剧的编辑手法。把高潮点分散开来,让每一个版块里都有好看的内容,让在他调台的时候,碰到我们的节目,能够停下来,看一看。长此以往,观众调台的时候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心里预期――“看看某某栏目在播什么?”这对于收视率的提升来说,也一定会有好处。

第三,至于“边缘受众”,那些基本不看新闻的人,则不能寄希望于他们的眼睛了,只能在耳朵上下功夫了。走进社区,多搞活动,到观众身边去宣传我们的栏目,这些人不看栏目内容不要紧,让他们总听得到栏目的“吆喝声”,至少可以是对栏目品牌“耳熟能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