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抽油机井杆管断脱原因及技术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抽油机井杆管断脱原因及技术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油田抽油机井不断增多及开采时间的延长,油田开发目前处于高含水后期,抽油机井杆管偏磨井数不断增加,杆管断脱井次也随着增加,严重影响了原油生产及开发效益的提高。为适应 “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抽油机井杆管断脱特点,从机理研究、杆柱设计、工况影响等方面对造成杆管断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杆管断脱综合治理技术思路,根据不同区块的技术特点实施不同的治理措施,使抽油机井杆管断脱逐年上升的趋势得到控制。

关键词杆管断脱 分析 技术对策 治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106-01

1 抽油机井杆管断脱特点

2003-2007年某矿抽油机井共发生杆管断脱439井次,其中抽油杆断336井次,脱扣21井次;油管断77井次,脱扣5井次,杆管断与杆管脱的比例为14:1,说明断脱是以杆管断为主。通过77井次油管断裂类型分析,丝扣断34井次,本体断18井次,接箍与本体连接处断20井次,断裂位置不详5井次。对100井次抽油机井故障情况分析发现,抽油杆断裂规律不很明显:公扣下20-30cm之间断裂所占比例较大,有67井次,其它部位断裂33井次。

2 杆管断脱原因及机理分析

2.1 杆管脱扣主要原因

2.1.1 工作环境差影响作业质量

大庆油田位于寒冷地区,气候复杂多变,冬季作业由于丝扣粘附物结冰,导致作业质量变差;由于大庆地区风沙天气较多,作业时丝扣中吹进的砂子会造成上扣时偏扣或上不满;施工作业队伍在恶劣的环境下施工,不遵守操作规程,给杆管脱扣留下隐患。

2.1.2 抽油机井工况不佳

某矿有许多井存在油井供液不足的问题,杆管长期在液击状态下工作,产生严重震动,造成杆管松扣。直至脱扣。2004-2007年,通过对21口脱扣井的功图分析,发现有15口井的功图反映供液明显不足,甚至存在液击现象。

2.1.3 杆管质量不合格

杆管出厂后如果丝扣总长、丝扣距、齿高、锥度等参数不符合API标准,都会在可使用期限内发生脱扣。通过现场调研,杆管质量差是造成新下井杆、管脱扣的主要原因。

2.2 杆管断裂原因及机理分析

2.2.1 杆管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抽油杆在许用应力条件下,累计冲次范围为(3~5)×107次,杆的使用安全系数为1.5,某矿2007年抽油机井平均冲次为6.8次/min,由此计算,在理想工况条件下,杆的使用极限为5.1~8.6年。根据实践经验,抽油杆工作寿命一般为4.5年,而截至2007年12月,某矿抽油杆累计使用5年以上的油井378口,8年以上的油井179口。

某矿普遍使用普通油管,根据疲劳强度公式:

σ-1=(0.49士0.13)σb (1)

式中。σ-1― 油管钢材的抗疲劳强度,MPa;

σb― 油管钢材的抗拉强度, MPa。

取平式油管丝扣处钢体最小截面积计算,考虑安全系数为1.5、冲次7次/min、承受l00kN的交变载荷作用,处于理想工作状态时使用年限为7年左右,油管使用7年以上的油井在200口以上。

2.2.2 抽油机井工况恶劣,技术配套不完善

据统计,新杆管投入使用后,仅2年就发生了断裂。部分井新杆管的平均使用期限不到4年,完全没有达到杆管正常的使用期限。分析认为,杆管断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部分储层物性差,油井供液能力不足,气锁现象较为严重,使生产过程中杆管除承受液柱载荷、泵筒与柱塞间的摩擦载荷外,还受到液柱与柱塞的冲击载荷,这部分冲击载荷是静液柱载荷的2倍以上。冲击载荷的存在使得油管柱承受的交变应力大大增加,它对油管的破坏首先作用在应力最薄弱的丝扣处,这是油管丝扣断裂发生最多的根本原因。

(2)抽油杆的杆柱组合不合理。普通抽油杆的抗疲劳性能必须满足修正的古德曼图要求,但以往分析抽油杆质量时,只考虑杆的抗拉应力,忽略了杆的抗压应力。在实际工作中,上冲程时整个杆柱处于拉伸状态;下冲程时,由于杆体受到液体浮力、粘滞阻力、柱塞与泵筒间的摩擦力等阻力,处于压力与阻力应力中和点以下的抽油杆,在油管环空内产生螺旋弯曲。弯曲自底部产生,逐渐向上延伸,由于杆体韧性好,使应力自然过度,但到了杆的上部接近接箍处,韧性变差。形成应力集中,加速了杆的疲劳程度,这是现场抽油杆断裂部位集中在公扣以下20―30cm处的主要原因。笔者对部分井的计算应力与实测应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际值差距较大,尤其是φ19mm抽油杆,部分应力范围已超过100%,说明杆柱的组合极不合理。

(3)部分原油物性较差,含蜡高,清防蜡技术不配套。我矿清防蜡仍以热洗为主,化学法为辅,部分区块清防蜡方式选择不当,热洗周期不科学,造成清防蜡效果较差,杆柱载荷大,严重影响了杆管的正常使用寿命。

(4)工作制度不合理,造成杆管疲劳断脱。杆管的应力大小,直接受到冲程、冲次、泵径、泵深的影响。以往,某矿由于受产量压力的影响,几乎每口井处于极限开采状态,使得单井生产工作制度不合理,必然增加杆管疲劳断脱几率。

2.2.3 杆管修复、检测技术不过关,技术管理不完善

与标准化修复程序相比,目前抽油杆修复中探伤、校直、抛光、检测等关键工序还不够规范,在对修复后的油管检测中存在盲区。

在作业施工中更换的杆管有一部分是修复管杆,修复后的不同年限、不同级别的杆管共用到同一口井中,有些井用上时间不长就发现杆管断脱。

2.2.4 油井腐蚀严重,杆管选用针对性不强

2004-2007年,某矿有85口井因杆管断脱发生检泵及中小修作业292井次。现场调研发现,杆管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部分油管壁厚只有3~4mm,杆管丝扣处及油管内壁腐蚀、结垢十分严重,杆管本体及接箍上均有明显的腐蚀坑,部分油管已被腐蚀出漏洞,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认识不到位,现场一直采用不耐腐蚀的常规杆管。产出液具有严重的腐蚀性,杆管选择不当是造成该断块杆管断脱频繁的重要原因。

3 杆管治理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3.1 清防蜡配套技术

2007年对某矿采用的清防蜡工艺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并依据各断块油井的生产特点,优选合理的清防蜡工艺。同时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实现信息化管理,使清防蜡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减缓杆管断脱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2 优化工作参数

针对工作制度不合理问题,2007年实施了参数优化调整工作,某矿本着长冲程、低冲次的原则,对杆管容易偏磨的井调参92井次,对于供液能力较强的油井.配套长冲程抽油机,共实施13口井。

3.3 杆管更换治理

2004年以来对189口井进行了全井杆管更换。 增大了更换杆管的力度。

3.4 引进配套工具

3.4.1 油管锚的应用

油管锚主要用于抽油机井管柱的井下锚定,以消除冲程损失,减少因管柱丝扣磨损引起的油管丝扣断裂,实现正常生产操作。2004年以来现场应用43口井,效果显著。

3.4.2 扶正器的应用

近几年来增大了扶正器使用力度,对频繁出来偏磨井全井加扶正器,所用的作业施工井泵上加扶正器60套。

3.4.3 N80油管的应用

N80油管应用解决了第一根管断问题,截止到目前已经应用70口井。

3.4.4 固体防蜡器的应用

应用固体防蜡器解决因结蜡引起杆管偏磨,从而了降低了杆磨断的机率。目前某矿有了8口井,效果明显。

4 结论与建议

(1)某矿抽油机井杆管断脱以断裂为主。造成杆管断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抽油机井工况差、清防蜡技术不配套、偏磨等导致杆管正常生产周期缩短,杆管超期服役引起杆管疲劳断脱。

(2)应多采用全井扶正、下油管锚等新技术措施,减少杆管的老化,从而减小断脱几率。

(3)应通过杆管无损检测,逐步淘汰应力不达标、处于报废临界状态的杆管,同时应加强抽油机井综合管理,完善抽油机井杆、管柱设计技术,优化抽油机井工作参数。对于杆管腐蚀严重的区块,推广应用防腐杆管,延长其工作寿命。

(4)建立抽油机井杆管资料台帐,完善监控手段,实现跟踪管理。同时杆管设计技术引进折旧系数概念,抽油机选型技术引进修正系数概念,能够确保杆管使用应力与抽油机配套。

(5)对重点区块要进一步搞好杆管优化设计与现场实施工作.加强杆管管理,完善杆管修复工艺,推广应用无损检测技术。

(6)要继续进行抽油机井超期服役杆管的更换工作,进一步完善配套清防蜡工艺技术,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