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会计国际化经验管理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会计国际化经验管理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深刻的教训需要吸取。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与之相对应,我国的会计也发生了一系列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2年是局部借鉴国际惯例阶段。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出现了大量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原有的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的按所有制分行业的会计制度,特别是三段平衡式的资金平衡表无法满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方人员会计核算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要求。财政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这一会计制度借鉴了国际惯例,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开端。

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1997年。这一阶段,我国主要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分别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以使外商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会计信息的陈报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需要。特别是1993年两则、两制的实行,为中国企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完成了初步转换,并为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好的协调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第三阶段,1997年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的经济业务更加复杂,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也逐步发展壮大,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些要求,自1997年至今,财政部已了十余项具体会计准则。特别是2000年,财政部制定了新的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次深层次的改革,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充分协调,是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经验教训

从上述会计国际化历程可以看出,我国一直积极致力于会计国际化的推进,这20年的努力,我国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深刻的教训需要吸取。

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积累的经验有:脚踏实地,稳步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实现会计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及时处理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诸多特殊会计问题,注重会计教育与培训等。这种稳健推进的做法不仅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减少了会计规则变迁所可能产生的动荡。

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应吸取的教训有:

缺乏能够指导准则制定的概念框架。导致准则之间缺乏协调,且容易出现朝令夕改现象。与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比,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难以真正指导其后具体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制定。《企业会计制度》虽有所改进,但对于会计目标、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及其计量等基本问题的阐释仍显得不够明确。

忽视国情。如1996年6月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中借鉴国外新的会计成果,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概念,但公允价值的使用需要以成熟的金融市场为条件。当时,我国还没有形成活跃的资产交换二级市场,资产评估随意性较大,债务重组法律法规不完善,大量地将公允价值引入我国,为会计信息造假开了方便之门。2001年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修订,基本杜绝了公允价值的不当使用,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利用非货币易进行财务操纵的行为。

准则制定过程缺乏透明度。如资产减值,现有制度没有考虑到我国的实际,简单地模仿国外的规定,对可收回金额的估计等大量需要判断的环节缺乏必要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南,导致企业无所适从,许多企业干脆不予计提或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调整。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会计准则制定应广泛吸收企业界和会计职业界代表,并加强调研和征求意见。

重视会计准则和相关基础制度的国际化。虽然会计国际化最突出的标志是会计标准国际化,但理论观念的共识,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均对会计国际化进程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我国会计标准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得到有效贯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会计教育落后,缺乏有效的披露监管。虚假陈述法律责任惩治不力、公司治理不完善、会计市场不健全等会计基础制度层面的缺陷,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将注意力较多地放在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上,而忽视了上述基本制度的国际化。

提高认识

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和资本市场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一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任何国家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准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同样,由于世界各国都加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经济动荡,会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进会计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会计信息技术革命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课题。也就是说,会计国际化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所有国家所面临并应予以关注的问题,各个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过程中来。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会计国际化实质上就是各国的利益协调。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这一过程,各国间的会计差异逐步消除和减少,国际资本时常的效率得以提高,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降低资金成本。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一些发达国家总希望将本国或本地区的标准作为协调的基准,这样可以不费任何力气而坐收协调之利,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则必须花费大量的协调成本,包括学习、培训成本,支付外国会计师服务费用和咨询费用等,因此朝哪个方向协调也是一个利益问题,而对于这一点,发达国家目前面临着更为紧迫的选择,因为谁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利益之争将决定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完善教育

为解决好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道德水平高尚的会计队伍。这就必须提高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即在会计教材、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应当面向国际化。在过去的20余年中,一些高校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已经开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等,在我国加入WTO之后,这一项工作应当继续坚持和加强。尤其是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有了国际会计准则新的体系,我们应当把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蓝本。当然会计教学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重述国际会计准则条文,而应当着重阐述国际会计准则背后所隐含的原理和理念,这些原理和理念应当成为会计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而不应当局限于特定条文的含义。

由于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外语,还要懂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以及熟悉软件的应用与维护并能具体操作。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对准则、制度的学习,逐渐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我国现有的会计人员的全面素质。由于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靠其主观判断,必须提高他们正确选择会计政策和职业判断的能力,并且还要重视后续教育,力求知识的多元化。规范和鼓励企业对信息的充分披露,提高信息披露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有着自身特殊的经济结构、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决定了我国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应立足于国情,立足于会计环境,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利用国际资源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永琦.我国会计的国际化问题.[J]上海会计,2003(1)

2.王平.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经验教训与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