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费品类新闻编译中的超额与欠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费品类新闻编译中的超额与欠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消费品类新闻“卡布奇诺咖啡遭遇身份危机”报道为例,分析消费品类新闻编译中的超额与欠额现象。译者在编译消费品类新闻时,一方面应考虑读者的理解能力对原语新闻进行超额编译以消除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应根据译入语读者的价值观对原语新闻进行欠额编译以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两者都是基于以读者反应为中心这样一个前提。

关键词:新闻编译;超额;欠额;读者反应论

一、引言

王佐良先生曾说,“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历史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力去解释。文化差异往往是造成翻译困难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向来是翻译理论所关乎的一个焦点(王佐良,1989:34)。”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产业化的今天,新闻报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新闻编译作为世界信息传播的必要手段,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传播的桥梁。在新闻编译中,译者不能只顾译文对原文是否忠诚,应更多地注重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能否产生预期的交际效果,译入语读者是否可以接受。因此,在传统意义上不被接受的编译,在新闻翻译中可以采用。

二、新闻编译的理论基础与标准

编译是比较常用的变译策略之一,起源于中国学者黄忠廉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并发展的变译理论。“变译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点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手段摄取原作有用信息的翻译活动(黄忠廉,2001)。”新闻翻译属于二次传播,由于原语作者和读者与译入语作者和读者在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和思想道德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新闻翻译里,译者往往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根据译入语读者的兴趣对原文进行加工整理,对原语文字进行增减,使广大读者能够顺利阅读并迅速理解译入语新闻。因此,新闻翻译实际上就是新闻编译。

学者刘其中在归纳前人翻译标准的基础上,于21世纪之初总结出了新闻编译的标准:新闻编译必须突出一个“简”字:标题要简明精炼,导语要言简意赅,文字要简洁流畅,适合再次传播,易于为广大受众迅速理解和接受,这体现为新闻编译中的欠额;有时候为了提高传播效果,译者在编译新闻时应该以译入语读者为本,前后添加背景材料及必要的背景解释,增进读者对新闻的了解,这体现为新闻编译中的超额。

三、“读者反映论”视角下消费品新闻类编译中的超额与欠额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品类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社会各阶层人群都是其读者。因此在编译原语新闻时,译者应将读者反应作为编译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引起读者的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消费品类新闻的科普和宣传作用。超额与欠额是新闻编译中两个重要的编译方法,同样适用于消费品类新闻的编译,能有效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读者反应论”(Reader’s Response Theory)是奈达(Nida)等值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奈达认为,翻译即是交际,这个过程要看人们在听/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是什么。判断一个译本的效用不宜拘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要考察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入语文本的程度。翻译既然是一种交际,那么,“不对信息接受者的作用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交际的任何分析都是不完整的。”重视读者反应是为了让译入语读者能够大致和源语读者一样去理解和欣赏一个文本(Nida,1993)。

(一)消费品类新闻编译中的超额

编译方法的使用与选择和读者的期待视野相关,而消费品类新闻本身的性质就是要给予读者详尽的信息,所以译者必须尽可能地将其中包含的信息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积极的反应,达到新闻传递信息的目的,完成新闻编译的意义性和目的性。因此,译者在编译新闻时需要采用超额的编译方法,增补有关的背景材料作,这样可迅速激活读者自身已有的相关知识,使读者处于积极主动的阅读欣赏状态。

1、标题的超额编译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何吸引读者,在短时间内进行跨语言跨文化的转换,一直都是对新闻编译工作者的考验。英语标题一般用精炼的文字提炼出最重要的事实来吸引读者。而中文标题不仅有主标题,还有副标题补充主标题的不足,故中文新闻标题轻松活泼,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译者在编译时应根据中文新闻标题的特点,结合英文新闻稿的内容对标题进行改写。以一篇关于卡布奇诺咖啡的报道为例:

(1)“Is That Cappuccino You’re Drinking Really a Cappuccino?”

全译:“也行你喝的根本不是卡布奇诺”。

编译:“什么样才算正宗?卡布奇诺咖啡遭遇“身份危机”。

显然,参考信息网对标题的处理将读者的反应作为编译的首要考虑因素。考虑到中国读者对咖啡专业知识的有限理解,译者在编译标题时通过超额编译将文章中心点“卡布奇诺咖啡遭遇‘身份危机’”这一事实直接体现在标题上,满足了译入语读者的价值观和期待视野,拉近了新闻与中方读者的距离。

2、对原语国家流行词语的超额编译

在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不同国家存在具有本国特色的流行词语,它们为本国读者耳熟能详,对外国读者却很陌生。因此,译者在翻译消费品类新闻中的流行词时,应根据译入语读者对流行词语的理解程度对其进行超额编译,消除文化障碍,让译入语读者能够和原语读者一样去理解和欣赏消费品类新闻。

(2)Some coffee specialists pointed to “latte art creep” as responsible for the small amount of foam in the modern-day cappuccino, nothing that it is easier for baristas to make intricate designs with less froth in a time of Instagram-ready food and drink.

全译:有咖啡专家认为,都是那些“拿铁艺术伪装者”导致现代卡布奇诺的奶泡如此之少,他们说,在这个无Instagram不成饮的年代,较少的泡沫有利于咖啡师做出繁复的花式。

编译:有咖啡专家则认为,都是那些“拿铁艺术伪装者”导致现代卡布奇诺的奶泡那么少。专家们说,在这个“不拍照不成炊”的年代,较少的泡沫有利于咖啡师做出繁复的花式。

“Instagram”是一款拍照、编辑照片的移动应用,其在中国的流行程度远不及新闻原语国家,所以编译者针对中国读者的阅读需求与反应心理,根据“Instagram”本身性质将其具体到读者语境中,超额编译为“不拍照不成炊”,迅速拉近中国读者与译文的距离,满足中国读者的阅读需求,增加译文的可读性。

上述例子表明在编译消费品类新闻时,译者不仅要充分理解原语新闻,同时也必须对译文的读者有所了解。由于不同语言的受众在接受来自异文化的信息时会把信息给予者的信息加以增加、减损或错认,从而导致理解障碍。因此译者在编译过程中应为译入语读者提供相关知识背景,达到读者最佳的理解效果和译文的可读性。

3、译文本身特点所体现出的超额编译

译者在编译消费品类新闻时要确保读者能够及时理解新闻内容,这是衡量新闻编译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译入语读者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可体现出新闻编译的成功程度,因此,从读者反应论角度出发,如果原文没有导语或导语不明确,译者可以灵活变通,在译文前增加核心提示,用来统领全文,从而确保消费品类新闻编译的可读性和宣传效果。

(3)原文:无

全译:无

编译:“核心提示:现在,这个曾经的特种咖啡饮品之王正遭遇一场‘身份危机’。”

“中新网10月10日电 美国媒体9日刊登的文章称,卡布奇诺是深受‘咖啡迷’喜欢的一种咖啡饮品。”

上述内容在原语新闻中并无对应的内容,译者在编译“核心提示”时从读者反应论出发,将目光锁定在新闻报道的中心内容上,突出报道中心内容,从而得到读者的认可,达到消费品类新闻宣传科普的目的。

(二)消费品类新闻编译中的欠额

“新闻语言在如实呈现客观事实时,不是照相式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包含着传播者强烈的主观因素的‘过滤掉 了’的、能动的反映”(许明武,2003:20)。以读者反应论为出发点,在新闻编译过程中,译者只需保留那些概括性、结论性的部分及读者感兴趣的部分,根据译文读者的信息需求和接受习惯对原作的内容进行筛选,对原语新闻进行段内欠额编译和篇内欠额编译,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需求。

1、消费品新闻编译中的段内欠额

消费品类新闻为读者提供一定的生活常识,读者对其专业信息的需求并不大,因此,从读者反应论出发,编译的专业性要求并不高。译者只需在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后,对原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即可。

(4)Todd Carmichael, a founder of La Colombe, a coffee roasting company with cafes in New York and other cities, is not so hung up on the ounce factor. “We’ve made the cappuccino mobile,” he said. “With 8 to 10 ounces, the flavors do not go away. They’re just less intense.”

全译:在纽约等地开有咖啡馆的咖啡烘焙公司La Colombe创始人托德・卡尔米切尔(Todd Carmichael)认为,不应该死盯这份量这一个因素。“我们让卡布奇诺灵活起来了,”他说。“8到10盎司的情况下,它的风味并没有消失。只是没那么浓烈了。”

编译:也有咖啡烘焙专业人士认为,到底什么是卡布奇诺,不应该死盯着份量这一个因素。

原语新闻从份量这一角度对卡布奇诺咖啡进行风味的分析,但是一般中国读者对卡布奇诺咖啡的了解还没有到“8到10盎司”如此具体的程度。所以原文中的相关信息及解释对中国读者而言实属累赘,故译者对这部分进行段内欠额处理。

2、消费品新闻编译中的篇内欠额

编译允许删掉某些于译入语读者而言不重要的内容,故从读者反应论出发,本着新闻接近性原则,对消费品类新闻的编译应注意从译入语读者的价值观和期待视野出发,对新闻内容进行篇内欠额。

(5)Other cling to old-school notions of what makes a cappuccino, with the layering of ingredients as the main thing."The goal is to serve three distinct layers:caffe, hot milk and frothy(not dense)foam,"the chef and writer Mario Batali wrote in an email.“But to drink it Italian style, it will be stirred so that the three stratum come together as one.”

With the stirring of the drink, one may see the distinctive red-brown color similar to that of the habits worn by men belonging to the Order of Capuchin Friars Minor, a resemblance believed by some to have given the beverage its name.

全译:还有人坚守着对卡布奇诺的老派定义,几种成分的分层是重点。“目标是三个不同的层:咖啡、热牛奶和有泡泡(不细密)的奶泡,”厨师、作家马里奥・巴塔里(Mario Batali)在邮件中说。“但是要按意大利人的喝法,必须要搅拌,让三层混合在一起。”

搅拌后咖啡呈现一种特别的红棕色,跟方济嘉布遣会(Order of Capuchin Friars Minor)修士身上的道服颜色接近,有人因此认为饮品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编译:还有人坚守着老派定义:卡布奇诺中咖啡、热牛奶和奶泡的分层是重点。

咖啡近年来才在东方日益盛行,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对卡布奇诺咖啡的了解仍然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原语新闻从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定义卡布奇诺咖啡,又谈及到卡布奇诺咖啡名字的来源,这为译入语读者的阅读带来负担,影响读者对消费品类新闻报道的欣赏性。所以译者将原文的两段内容欠额编译为一段语言简洁又不失原文意义的译文,为读者提供科普知识的同时迎合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与价值观。

四、结语

超额与欠额编译是新闻编译两个重要的编译方法,两者都是基于读者反应论这样一个前提,以传达原语新闻信息为目标。由于读者反应对译者的编译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原语新闻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等效传播效果的过程中,译者应视读者反应为编译的中心考虑因素。一方面,在译文中运用超额编译方法提供背景资料,做出解释性翻译,消除中西方文化差异;另一方面,译者应运用欠额编译对原语新闻内容进行适度删减,使译文详略得当,既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价值观需求,又使译文具有可读性。(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明瑶. 浅论英语新闻编译加工[J]. 中国翻译,2001(5):33―35.

[2]黄忠廉. 变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11):49.

[3]贾幸妍. 从英语新闻编译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4]黎昌抱. 王佐良翻译观探析[J]. 中国翻译,2009(3):29―35.

[5]刘其中. 英汉新闻翻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13.

[6]秦洪武. 论读者反应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意义[J]. 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1):48―54.

[7]魏涛. 长话短说与短话长说――浅析英语电视新闻编译[J]. 中国翻译,2006(5):70―74.

[8]文军,宋佳. 论报刊英语新闻评论的编译原作[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69―70.

[9]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10]俞建村. 论新闻报道的翻译特点[J]. 中国科技翻译,2001(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