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陈洪绶绘画艺术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陈洪绶绘画艺术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陈洪绶的绘画具有装饰性、夸张性、传承性、设色淡雅等特点。其人物画在意境上追求古意,在用线上追求方折有力,在造型上则追求伟岸奇骇的人物形象,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绘画用线风格,成为一个继承、批判和发扬传统的艺术大家,在我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陈洪绶;绘画;艺术赏析;夸张性

一、陈洪绶人物绘画的发展历程

陈洪绶一生绘画成绩斐然,他最大艺术成就,是人物绘画。明末局势动乱,文人墨客都将理想寄托于山水画,陈洪绶可谓是一股强劲的新空气振兴了已成颓废状态的人物画坛。他的人物绘画用“高古奇骇”四字可以概括。他师法古人,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去创新自己的艺术作品,这一宝贵的艺术创作精神更值得我们去敬仰和学习。陈洪绶在人物绘画过程中学习了很多古代艺术家,例如阎立本、周昉、梁凯、李公麟、赵孟頫。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影响他个人艺术风格形成的最主要的艺术家是贯休。贯休是五代著名的画僧,其著名的作品是《十六罗汉图》,他所画的罗汉形态各异。陈洪绶画世间俗人的时候借鉴了贯休刻画仙人的表现手法并且更加的夸张,与当时众画家的风格是格格不入的。陈洪绶绘画艺术造诣之高不仅仅是精湛的绘画技法,而且在人物的造型设计、线条刻画、构图编排三个方面也非常精准。陈洪绶创作中期(1631年1644年)人物作品有两条路线,一方面绘制及其粗放的画面,多用粗笔和折笔在绘制,例如《钟馗像》;另一个方面也用及其细腻的线条绘制出工整的作品,如《宣文君授经图》,其两种风格也有不同程度的融合。陈洪绶晚期创作(1645年-1652年)艺术水平已然成熟,画面的线条行云流水,如春蚕吐丝,与早期的方折有力的线条不同的是更加圆润和沉着,而且衣服褶皱皆一笔到底。明代是中国山水画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尽管陈洪绶在人物画领域成就突出,但是他的山水画也不容忽视,有其宝贵的价值。蓝瑛与陈洪绶是师徒关系,陈洪绶所处的时代是山水画占主流的时代,陈洪绶10岁的时候去拜访蓝瑛,蓝瑛的山水画师法五代宋元并且加以融合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来学习的人非常多,形成了以蓝瑛为首的武林(杭州)派。陈洪绶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定的师法古人,集五代宋元融汇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陈洪绶绘画的特点

(一)装饰性

相对于西方绘画来讲中国绘画多具备装饰性,因为中国绘画更具有平面感和主观性。比如中国的古代的青山绿水,大多是人为的处理,这些画的颜色取之于客观山水但是更多经过了画家处理,让画面极具装饰性。又如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中的人物在画中没有背景;写意画更是寥寥几笔展现出一处生动的风景。所以说中国画的装饰性是中国画整体特征很重要的一部分。陈洪绶早期的作品都具有体现出较强的装饰性,十三岁所绘制的《龟蛇图》,龟与蛇相互纠缠,龟背表现出虚实,龟壳被写实的描绘成八卦的卦象,使这整体的工笔之作,全然改了味道,带有寓言性。这种写实作品被描绘的很有趣味。晚期的《岁朝清供图》、《和平呈瑞图》、《寿石图》这几幅作品,整体的装饰性更浓,无论是是颜色还是造型都非常具有主观性。

(二)传承性

任何画家的作品都不是横空出世的,陈洪绶开始临摹众多前辈画家的作品,吸取前人绘画理论、绘画技法为自己所用。这种传承精神是画家得以成长的最好的养分。陈洪绶先后学习蓝瑛、周昉、贯休。其中影响陈洪绶人物画最为突出的画家是贯休,陈宏绶发展了他的风格,并把这种绘画的风格运用到寻找人物的描绘中,使得人物形象非常的生动有味。

(三)夸张性

陈洪绶虽然是官吏门第,但是并没有绘画出色的亲人。他自幼酷爱绘画,性格不羁。他敢于突破创新,把对人物平淡的描摹夸张变形,形成具有冲击力的人物形象。从他的作品《夔龙补衮图》可以看出,陈洪绶力求控制画面造型充分表现出内心的艺术感受,这完全是一种随心自由的真实情感的表现。

(四)设色淡雅

相比较于其他的画家,陈洪绶在绘画时候选择较少和淡雅的颜色。这样的选择没有让他的作品变得逊色反而更加的脱俗,形成自己的赋彩风格。而且他不用调和的颜色,使用单一的白色和其他自然色。如《阮修沽酒图》的主要色彩是淡赭色,陈洪绶在关键部位点白色、朱砂或者其它颜色。画中的阮籍身着绿色的青衣,穿着朱膘色的鞋子,手拎石青色的酒壶。这些画家选择的颜色都是比较淡雅内敛的,这种格调让观者体会到世外桃源的景致。

三、陈洪绶绘画特征形成的原因

(一)民间艺术影响

陈洪绶绘画艺术深受民间艺术的感染这是因为他十几岁就因为家里变故而深入民间的经历有关。民间版画、年画这些艺术形式对陈洪绶的影响比较大。民俗绘画,总是夸张和富于戏剧性,饱含了民间朴素直接的美好愿望。例如《货郎图》、《合欢多子图》这些民俗形象都是夸张了人物的比例,头大、身短,矮胖,显得非常有趣味。古代一般文人不这么画,文人画一般都是高雅、比例匀称供皇宫贵族欣赏。陈洪绶作为当时地艺术家吸收民俗的绘画特征,使得他的绘画艺术别开生面。

(二)桀骜不驯的个性

有着儒家报效祖国思想却在政治上一直找不到入口的陈洪绶心中有太多的不悦和气愤。后有经历亡国的悲痛,陈洪绶从此做了个舍人,怎奈生活所迫,悲寒交集。最后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开始卖画,才维持了生计成为了职业画家。作品《杨升安簪花图》就非常体现了他这一个性,图中的杨升安大肚偏偏,双臂下垂,头作素昂丫鬟,插画其上。图中的杨升安显得肥胖和笨拙,充分展现了杨升安受到困惑乃至形神都变异的状态。这其实是陈洪绶自身感受的真实写照。

(三)阳明心学的影响

明朝的市场经济繁荣,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自由和个人价值。阳明心学是与程朱理学相抗衡的思想学派,主张“心即理”,即最高的道德不需外求,从自己的内心就能得到。阳明心学的提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迅速得到是大夫的传播,对原本的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引起一场巨大的社会思想变革。后来不同的人对阳明理学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以至于在理解上逐渐产生了曲解。有的人认为心学是强调人只讲究“心性”,而忽视知识理论的学习。有人认为心学是对人的解放,所以在行为上放肆乖张、放浪形骸。在思想上的歪曲,导致当时的人们个人主义思潮泛滥。在这种氛围下,中下层的士大夫们显露各种狂妄恣意的生活作风,出现一批“狂仕”,比如异端分子李贽。阳明心学掀起整个明晚期思想独立和解放的浪潮,尤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尤为的大。陈洪绶也不例外,他年轻的时候师从刘宗周,刘宗周是阳明心学的饱学之士,对陈洪绶的影响巨大,这些思想也自然流露在陈洪绶的绘画作品中。

(四)雅俗共赏的社会潮流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让国家的阶层一分为二,有皇室贵族和平明百姓之分。“阳春白雪”的贵族艺术和“下里巴人”的百姓艺术在格调上截然不同。这两种艺术被雅、俗这两个标准清晰的分隔开来。考科举的文人雅士们在晚明起有诸多的不顺,陈洪绶就是其中一个。他们的字画饱含着文人雅士的格调,却又仕途不顺流落民间不得不以买字画为生,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融入了民俗元素却又不失格调的艺术作品在民间饱受好评、广为流传,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风貌。明代的绘画非常讲究传承,陈洪绶的“雅”得益于晋唐古风,而它的“俗”则来源于民间的版画。陈洪绶能将二者巧妙的圆融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是陈洪绶自己刻苦钻古人优秀绘画作品又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也得力于当时社会开明的雅俗共赏的社会审美潮流。

参考文献:

[1]王晓黎.师古与修正:陈洪绶的绘画思想与实践[J].中国美术,2013,(3).

[2]陈建用.“文人逸气”与“民间劲气”———陈洪绶卷轴画人物的造型特征[J].文艺研究,2011,(9).

[3]徐建融.陈洪绶的人物造型与晚明士风[J].国画家,2008,(6).

[4]秦佳佳.陈洪绶人物画风格源流探析[D].苏州大学,2016.

作者:嵇赛群 何建波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