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体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与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体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与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2

摘 要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调查分析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紧紧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职业能力”这一中心,探究学生终生体育兴趣和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笔者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在研究中实践。

关键词 创新模式 优化教学 终身教育 体育兴趣能力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既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部分,更是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保障和基础,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有着时代意义和高瞻远瞩的社会意义。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师往往会习惯性地去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不必动脑筋去创新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担任何风险。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必须创新体育教育模式,建立以传授体育健身文化知识与体育实践相结合等新的教育模式。

一、面对问题,分析原因,探究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新模式

作为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分析现状,究其原因,大胆改革。据调查分析,当前中职体育教育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中职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依然是沿袭中学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而忽略了教育主体是大部分属于完整接受学校体育教育最后阶段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教育主体的需求变化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体育已成为人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对体育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强身健体,又要愉悦身心,同时还要体现个体化和多样性,但学校并未对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二)课程模式传统,教育观念滞后

在传统课程设置模式下的教学内容职业特征不突出,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对学生与体育锻炼有关健康知识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学生不能自行选择自己喜欢或与自身今后职业相关的运动项目,这较大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发展。

二、学习教育新理论,树立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新目标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保持人生各阶段的连续性,使体育贯穿于人生全过程。旨在帮助人们适应高速度、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现代文明对人体的挑战,缓解现代社会对人们身心的压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的乐趣,丰富生活,创造出更大的人生价值。笔者认为,终身体育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追求的是一个人连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所期望的是一个人在一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充分地发挥和表现自己的体质潜能。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需要。作为职业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能力。所以要深化中职体育改革,必须与终身体育相结合,必须在终身体育的总目标下,开拓人们对体育问题的思路,提高人对身体的认识态度,树立以健身为目标的终身体育观念。

三、更新观念,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与能力

(一)树立以健身为目标的终身体育观念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在终身体育理论模式中,学校体育无疑是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阶段不仅要解决学习问题,而且要解决当前和今后运用的问题。体育活动不单纯是青少年在发育期发展身体的手段,而是贯穿于人一生中所必需的生活内容。因此,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各环节必须紧密衔接,保证体育教育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连贯性,造就能在现代社会中应付各种变化、身心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二)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体育教育模式

1.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学校体育管理模式。作为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我们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课堂中的行为和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学校体育管理模式,抓住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学校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学校不单要开设一门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还要开展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和指导。聘请体育老师或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社团指导老师。我们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培养人才的整体教育观出发,以培养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能力为目标,将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统一于课程范围,将具有一般性课程目标的体育活动内容与具有职业性课程目标的体育活动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身体健康观、运动锻炼观,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锻炼习惯和能力。

2.设置有中职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模式。根据中职学校学制三年在校二年的特点,安排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第一年基础课实行学生自主选定时间、自由选择教师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第二年实行选项课教学,学生自主选项。一年级的体育教学突出学校的办学特征,内容应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培养体育能力、兴趣为中心转移,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终身学习和锻炼的基础;二年级选项课的设置则应突出时代性、多样性,根据学校师资、场地设施现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打破班级建制,分层次进行。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通过体育成绩与学分共同实现课内、课外的一体化教学管理。简化体育考试,要求学生毕业时身体素质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术及利用该项运动技术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形成一套比较科学而实用、能持之以恒的个人锻炼健身方案(由1—2项有较大锻炼价值的体育项目或身体练习为主,搭配几个全面发展身体的练习组成),使学生具有锻炼的主动意识,并能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运动量。

3.构建职教体育一体化的能力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影响决不仅仅在于课堂,还有一个课外的广阔天地。课外体育是课内体育的延续,让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及社会体育完美结合,使学生个体在不同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同时留给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创造一个与当今社会完全接轨的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及社会体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在2010年10月,我在学校创建“健美娱乐部”,以一定的体育产业化管理模式,紧扣市场,争取靠企业赞助体育活动,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4.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快乐体育也好,成功体育也好,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和喜爱体育的内驱力,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愉快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互换,提高教学艺术性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学习。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编体育游戏、体育舞蹈,适当使用音乐伴奏,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才能慢慢提高兴趣,学生有了体育学习的兴趣,才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准备活动,一向都是那几个动作,没新意,学生兴趣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自主想办法解决,有些学生认为可以将街舞或健美操的动作引入到准备活动中来。这个任务就交给学生去完成,老师做一些引导性工作,学生把整套动作编排出来,并配上音乐,并由学生自己来教,这样准备活动效果非常好。

(三)优化教学方法,多渠道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与能力

1.从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可趋向某种事物并由此能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倾向。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一但产生这种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间接体育兴趣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体育效果感兴趣,它离不开自身的意志努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从教育引导入手,一是加强知识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参加锻炼的价值,加入到锻炼的行列;二是树立正确的目标,对已形成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保持稳固的兴趣。

2.优化教学方法,培养体育兴趣与能力。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一是丰富教材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促使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尽可能扩大选用教材的范围,从学生兴趣出发因材施教。三是选择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材,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体育欣赏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按兴趣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结合学校实际,每次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选项分组教学。如在跳远教学中,对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自己选择参加兴趣小组(如街舞、健美操、武术、乒乓球、足球等),各个兴趣小组由学生担任组织和授课,教师只是引导、监督;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专门设立一定场景、配备音乐,进行情境教育。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四、结束语

中职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大胆地实现观念上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为导向,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受益为出发点,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建立能顺应现代教育思潮和体育思想、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体育教育新体系。中职体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站,也可以说是学生在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更是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时期。因而,在中职教育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和能力,突出奠基功能,有着长远的社会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2版)[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2.

[2] 涂小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2012.5.

[3] 任安良.培养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