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福建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战略SWOT矩阵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福建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战略SWOT矩阵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纺织服装产业“西移”的大背景下,地处西部的广西玉林福绵服装产业集群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通过实地调研,针对玉林福绵服装产业集群的现状及服装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新产业区相关理论,本文将按照先外部后内部的顺序,运用SWOT矩阵对福绵服装产业集群相关环境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福绵服装产业集群 SWOT矩阵 战略

一、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大政策背景为中西部服装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契机。首先是国家的投资政策开始向中西部倾斜,纺织服装业虽然不是主要扶持行业,但一样受益。如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优惠转让政策,将吸引更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从而带动中西部服装行业的发展。

2、加入WTO以后,服装出口的市场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更有利于扩大中国服装的出口。“入世”之后,通过多边谈判,中国的服装出口获得了若干优惠待遇。例如,WTO经济研究部报告称,纺织品服装配额全部取消后,中国占美国服装和纺织品的市场份额估计将分别从16%上升到50%、从4.11%上升到18%;占欧盟市场服装和纺织品市场份额将分别从18%上升到29%、从10%上升到12%。虽然紧接着美国、欧盟等国家对我国的服装出口有了新的限制,但中国服装产业的出口能力仍得到了快速增长,产品的竞争力也在增强。且从2008年初开始,欧美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不再设配额限制。

3、随着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我国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带动服装的需求。在《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有这样的关键词――“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把这一概念阐释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步。”从中可以看出纺织服装产业“西移”的必然趋势,这就为发展中西部服装产业带来了契机。玉林的地理条件更有助于其承接东部和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

4、发展服装业在中西部已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国家对纺织服装业“西移”的高度重视,中西部的地方政府对纺织服装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例如,2006年石家庄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五大基地”建设的意见》,其中包括纺织服装基地;同期,四川南充市50多家丝纺企业代表汇聚南充市委,共同探讨如何加快南充丝纺服装产业发展。这几年,玉林市政府也开始关注福绵服装产业集群,不但通过减免税收来鼓励福绵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努力改善福绵的投资软硬环境、开发服装工业区等,以吸引更多的商家来福绵投资办厂。

5、中国成为世界加工中心。中国服装的加工水平较高,劳动力成本低,是国外制造行业转移的首选市场。由于服装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发达国家输出服装加工业的速度在加快。这些年,一些国家服装经销商及服装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不同形式,加速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主打中国市场,部分产品销往海外。

二、 威胁分析(Threat)

1、整体竞争力弱。加入WTO以后,国际上的大量品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服装中小企业面临严峻考验。我国在中低档服装加工生产领域有一定的优势,而国际服装市场领域的竞争是最激烈的。我国服装业内企业普遍“散、小、弱”,以加工型为主,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目前,各国服装业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劳动力成本比较转向拥有原创性服装品牌的较量。福绵服装企业现在正处于“散、小、弱”、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局面,品牌竞争力弱。

2、反倾销、绿色堡垒困扰着中国的出口服装市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ATC协议的执行,纺织品配额不再成为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但是欧美等主要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以产品质量的环境指标为代表的绿色壁垒来阻碍我国服装出口。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共有近150亿美元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因绿色壁垒而受阻。因此,环保问题是我国服装出口尤其是中小企业服装出口的新难题。

3、越南、柬埔寨、土耳其等国家对出口加工市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近年来,一些国家以低廉的价格与中国抢占国际服装市场的份额,增长速度惊人。以越南为例,其出口服装的质量和价格与中国产品不相上下,极具竞争力,出口递增速度超过30%。福绵服装的出口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地区,一直以来倚靠的就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现在因为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的竞争,对福绵中低档服装的出口市场形成了强有力的威胁。

三、优势分析(Strength)

1、加工制造能力强。从企业个体来看,福绵区服装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实力弱,不具备竞争力。但是,福绵的服装企业形成了较明显的分工系统。集群中的企业围绕服装生产,共同完成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过程。这种专业化分工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在纵向关系上,形成了以服装生产加工为主体的原料加工――服装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的分工协作关系;从横向关系上,形成了以服装生产企业为龙头,辅料生产、商标印刷、服装漂染水洗、运输服务相关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由于有这种分工与合作关系,福绵整体加工能力较强,能快速顺应市场变化。福绵服装企业创造了从签约到组织生产直至交货只需4天时间的“福绵速度”,打造了生产国内最便宜裤类产品的“福绵制造实力”。

2、地理优势明显。福绵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较好,货物运抵广东各市所需时间较短(见表1)。与广东的大部分地区一样,玉林使用粤语为主要交流语言,可以说在文化上与广东是同根同源的区域,都受岭南文化的影响,从而使福绵有着承接广东服装业转移的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3、较好的资本优势。从金融资本看,福绵服装产业集群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拥有较雄厚的资本实力。据估算,目前民间资本已达10亿多元,而在利益的驱使和政府的推动下,当地金融机构和社会投资也不断向福绵服装产业集中;而且福绵的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有着较好的信任关系,小企业发展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以上这些都为福绵服装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4、人力资源。福绵服装产业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熟练工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大多是本区域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随着福绵服装产业知名度的提高和辐射范围的扩大,许多原来在广东打工的工人纷纷回流,广西各县和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等省的工人也在逐年增加。这些工人是福绵服装产业发展所拥有的巨大人力资源,也是福绵服装业发展所拥有的优势因子。

5、社会资源。在福绵,服装企业大多是一些家族企业,业主大多是本地人,经营者之间有着较高的人脉信任关系,这种区域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默示性知识的传递与交流,进而加强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潜力;这种知识的溢出效应也降低了交易成本,是企业获取资源的社会资本。

6、服装品牌已形成一定基础,开始产生集聚效应。福绵服装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形成了一个集生产休闲裤、牛仔裤、童装等品类的服装产业集群,其中休闲裤及牛仔裤已形成一定规模,拥有帝皇、彬辉圣、智利来等代表品牌,具备加速发展的基础,为发展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奠定了基础。

四、劣势分析(Weakness)

1、强势品牌不足。福绵服装企业的市场覆盖率较高,有“世界裤子之都”之称,但是强势品牌少。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福绵服装1998年以后才因为地方政府的重视、扶持而开始产业化发展,品牌发展起步较晚;另一方面是福绵企业“小富见安”,满足于贴牌加工,风险小、赚钱稳定。企业主小农意识较严重,市场创新意识薄弱。

2、物流建设滞后,采购成本高。福绵没有上规模的面辅料交易市场及生产厂家,产量较大的服装企业要到广东南海等地采购面辅料及配件,这加大了服装制作成本,延长了生产周期。而且福绵没有专门的服装销售市场,就近的销售渠道主要是玉林市的工业品市场,而这一市场也未上规模,不能形成区域影响。故福绵服装的销售主要是通过广州沙河服装市场完成,这增加了福绵服装的销售成本。

3、人才缺乏,机制僵化。首先是服装设计人才少,福绵服装产品以仿制为主,企业不注重自主创新,主要靠打价格战生存,现有的设计人员比例很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其次是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缺乏,现有福绵服装业的多数企业管理者主要是个体业主,多从最初的小作坊车工、版工一步步做上来的,他们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观念、理念、思维、市场意识等往往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求,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人才偏少。

4、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从福绵服装企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占多数,竞争能力十分有限,主要是靠抄版、零散批售为主。而且福绵服装的业主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小农意识强,企业间尚未真正形成诚信,主要用价格竞争的办法取得市场,已经出现严重的“酸柠檬市场”的迹象。这是摆在福绵集群区众多服装厂家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五、发展战略的可行方案分析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用表格形式对福绵的相关环境分析进行了归纳,并根据不同组合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具体swot矩阵的战略选择如表2所示。

由SWOT矩阵分析可见,玉林福绵服装产业集群面临“东风西渐”的大好时机,出口市场在加入了“东盟”后,前景更加广阔。但同时也存在强势品牌不足、企业整体规模小、整体竞争力差等劣势。要充分发挥福绵服装产业集群加工制造能力强、地理优势和资本优势等长处,必须实施特色品牌战略,提高集群地的核心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筑行业优势,发挥服装业带动力强的特点,发展相关产业。同时玉林市政府也应该出台更多的扶持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如流通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等。

(注:本文系广西工学院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合同编号为院科社0704212。)

【参考文献】

[1] 庄晋才、程李梅:区域要素整合与小企业的创新发展[J].中国产业集群(第2缉),2005(8).

[2] 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3] 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Http://www.省略/econforum/tdc/chinese/tdc071201c.htm[EB/OL].贸易发展网,200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