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师主导地位突出,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的有效互动。互动的有效性研究必须基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有效性课堂新型师生角色和关系是实施课堂教学互动的基础,提问和对话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主要形式,是探求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实施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互动;有效性;主体;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29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其受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笔者作为基层的语文教师,积极致力于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寻找课堂教学新的生长点。有不少实验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让我们看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改革,成功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成绩。让学生在和谐、热烈、活泼的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这可以说是每一位任教教师的心愿。
既然如此,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呢?
这需要我们首先认识现在面临的状况:很多课堂上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太上皇”一般的权力和绝对的领导力。学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这是在长期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除了应该在知识储备、专业水平、思想认识等方面做好准备外,尤其要值得重视的是:学生是进行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创设符合文体,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情境。在以满足学生发展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实验,整理资料,最终解决问题,展示和回报交流自己的成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的欲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可以设想,讲台不再成为教师的专用之地: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激扬文字,学生亦可以在讲台上慷慨陈词;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板书解题思路,学生也可以演示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在讲台上介绍名人佳作,学生亦可以上台朗诵自己的得意之作……
总之,我们希望见到更多的学生能打破“师道尊严”,勇敢地登上“神圣”的讲台,教师与学生形成“统一战线”,一起学习,一起探究,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形成师生的互动,实现课堂教与学的多元化。
其次,我们应该以语文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还要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性格等。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意志是支撑学习知识的强大力量。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兴趣就是不断学习的源泉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笔者尤其主张语文课实践“情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一个语文教师要充分融身于课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声情并茂地讲解、语重心长地引导、引人入胜地设疑、慷慨激昂地演讲,形成教师的个人魅力,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并将学生带进课堂情境之中。既可以采取实体情景:如参观现场、观摩实物等,也可以采取模象情境:如模型、展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如设计问题、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地学习,逐渐地树立起“主角”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 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启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特别要注重情景教学,比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辩论、比赛、分角色对话(演唱)等,都能诱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语文活动课中的小记者采访、错别字医生、社会现象评论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生动活泼的教法,做到上课开头新颖别致,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味无穷,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2. 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毫无疑问,教师应该为学生解决疑难,学生应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是,学生信任教师,尊重知识,不等于迷信书本和权威,人云亦云地跟着教师转。况且师生之间的思维及其方式总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在课堂上常常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使他们萌生提问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并教给他们方法,掌握技巧,逐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好学善思、质疑问难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敢于成为课堂的主人。
3. 用提问和对话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和师生对话实现的。因而,研究分析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组织有效的提问和对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有效互动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除了创设必要的教学情景,调节课堂教学节奏,运用多样性使学生保持动力,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在提问中实施有效的对话。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应建立并保持高度互动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为特征,而不只是教师在讲话。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提问的能力是构成积极课堂气氛的组成部分。“提问是课堂上以语言交流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提问充当了教师的解释与学生的回答之间的中介。”这种中介在互动式教学中很重要,因为它将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从教师唱独角戏转变为师生的双边活动。
有效的问题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处理信息并思考答案。好的问题会促进学生参与,提高思考水平,帮助学生组织思路,引导学生更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也会使教师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以便提供反馈信息,因而有效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互动过程的重要条件之一。既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最后,开展积极的师生“双向互动”。
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并不是谈一谈,讲一讲,或者通过多媒体手段激起学生的感官兴趣;而是要求做到: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主动积极地回应,并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是语文课堂上能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诱发下,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言。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群体思维十分活跃,在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中解决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养成了自主参与解决课堂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必须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以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与灵活的手段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时展的潮流,必须渗透和体现于课堂教学中。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的落实,就是要把每一堂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课堂教学面貌才会焕然一新,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感受文字的乐趣,陶冶自身情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表现语文魅力。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雷 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的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盛群力,褚献华.为学习设计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1999.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实验学校 458000)